據統計,世界上有1500~2000萬人酗酒,其中約10%~20%有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可分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變三種類型。酒精性脂肪肝:一般沒有癥狀,有人可出現乏力、倦怠、食欲不振、腹脹、惡心、嘔吐,體征可有肥胖、肝臟腫大等。酒精性肝炎:發病前往往有短期大量飲酒的病史,表現除有酒精性脂肪肝的癥狀外,還有發熱、腹痛、腹瀉等,且有明顯的體重減輕,常有貧血和中性白細胞增多,轉氨酶升高,血清膽紅素增高。酒精性肝硬變:早期無癥狀,以后可出現體重減輕,食欲不振、腹痛、乏力、發熱、尿色深、齒齦出血等,肝硬化失代償期可出現黃疸、腹水、浮腫、上消化道出血等。實驗室檢查可有貧血、白細胞和血小板下降,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
那么喝多少酒容易發展成酒精性肝硬化呢?
據北京友誼醫院肝病專家介紹,酒精性肝硬化的發生與飲酒方式、性別、遺傳因素、營養狀態及是否合并肝炎病毒感染有關:一次大量飲酒較分次小量飲酒的危害性大;每日飲酒比間斷飲酒危害性大,如:在短期內飲用大量的烈性酒,常可引起急性酒精性肝炎。女性飲酒較男性更易發生酒精性肝病;營養不良,蛋白質缺乏,合并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因素都會增加飲酒的危險性。國外有研究表明:每天飲酒量160克,連續20年,便可引起酒精性肝硬化。
要預防酒精性肝病的發生,需倡導文明的生活方式;控制飲酒量,盡量飲用低度酒或不含酒精的飲料;在飲酒后及時補充高蛋白質、高纖維素飲食,尤其是維生素B族、維生素A、C、K及葉酸等。對大量飲酒或長期飲酒者,定期檢查肝功能。
摘自《家庭醫生報》 2003.09.15 吳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