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歐美男性腫瘤發病第一位的前列腺癌,在我國正呈增高趨勢。預計今后5~10年內該病將成為我國老年常見的惡性腫瘤。但遺憾的是,許多病人就診時已達晚期,從而失去了治療機會。
前列腺是位于膀胱下方的一個栗子狀的腺體,有尿道從中間通過。它分泌的液體—前列腺液是精子的“營養液”,也是精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前列腺癌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膀胱頸部梗阻癥狀。約75%的患者表現為排尿困難,甚至尿潴留。偶爾還會出現血尿,這是因為癌腫位于前列腺外周,只有癌腫侵及尿道及膀胱黏膜時才可出現血尿。二是癌腫轉移癥狀。前列腺癌很早就可發生轉移,而出現的轉移癥狀有時會比上述癥狀明顯。多見的是骨轉移,受累的骨骼常見于脊柱、骨盆、股骨等,會出現莫名其妙的腰、背部疼痛,甚至誘發骨折;也可轉移至下腔靜脈使下肢水腫;若侵犯到直腸,可造成便血等。晚期患者有時出現凝血機制改變、貧血、乏力、消瘦等。
前列腺癌起病隱匿,發展迅速,易發生早期轉移。要想做到早期診斷,就必須注意發現和抓住一些與前列腺癌有關的蛛絲馬跡。通常認為近期出現下列表現的老年人,應注意檢查以排除早期前列腺癌的可能。
⒈有前列腺增生肥大病史者,近來明顯感到排尿費力、尿流不暢。
⒉間歇性的夜尿次數增加、夜尿增多。
⒊性生活時出現射精疼痛,或射出血性精液。
⒋排尿時尿道部位有刺痛感。
⒌下腹部或會陰肛門部位出現不明原因的墜脹不適感。
⒍出現不明原因的食欲不振、發熱、消瘦、乏力、貧血等癥狀。
泌尿科及男科專家呼吁,45歲以上的男性應高度警惕前列腺癌的發生,要每年常規檢查一次血中的PSA(前列腺特異性抗原),凡PSA大于10ng/ml,應高度懷疑前列腺癌。令人憂慮的是,許多醫生和患者對這一早期快速檢測前列腺癌的手段和相關知識了解不夠,一些基層醫院治療上不夠規范。有些人認為睪丸也切除了,已平安生活工作了幾年,應該算痊愈了,卻不知前列腺癌的癌細胞適應性很強,過幾年又會繼續生長、復發。前列腺增生患者以為做了手術就不會患前列腺癌,其實前列腺癌80%長在前列腺的外周區,前列腺肥大者只是切除了肥大處,前列腺并未完全切除。
專家建議:除了化驗血中的PSA外,凡年齡在45歲以上的男性,每年還應做一次直腸指檢,這對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診斷極為重要。直腸指檢的準確率達50%~70%,可獲得早期診斷及根治機會。
摘自《醫學養生保健報》 2005.10.10 蔡忠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