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五行 養生之道
一腎(屬水和膀胱相表里,水生木(肝膽)水克火(心和小腸)中醫認為腎的生理功能是藏精、生髓、主骨、為生殖發育之源,有主納氣、主水、開竅于耳和二陰,其華在發。易恐(膽小)、色黑、喜咸 .五方在北,五季為冬。酉時(17——19點)腎經最旺。申時(13——15點)膀胱經最旺。
中醫講腎為先天之本,腎好一切病都容易康復,腎不好各種病越治越復雜,有的成了不治之癥。
腎的功能是
(1)血液循環的過濾器,腎的作用是將血液中的尿液分離出來排除體外,如果這一切正常,就能使血液的雜質減少,高血壓降低,當然還需要肝的排毒來配合。
(2)腎主生殖,人類為了繁衍生息,必須要生育,生殖系統的健康,關系到兩代人的健康。
(3)泌尿,腎是將尿液從血液中分離出來進入泌尿系統,如果泌尿器官如膀胱出現了炎癥、結石、腫瘤、甚至是癌癥,是與腎有密切的關系,西醫只針對膀胱治療,中醫則認為膀胱是標,腎是本,兩個一起調理,效果才好。
(4)主骨,骨骼的發育與腎有密切的關系,如小兒骨萎、骨結核,骨壞死,骨髓病變都以養腎為主。
(5)腎納氣,我們可能遇到這種事情,咳喘時尿液跟著一起出來了,原因是喘與腎有關系,腎有納氣的作用,肺有呼氣的作用,兩臟功能正常時,喘容易治療,腎納氣功能減弱、衰退,哮喘就不易治好,出現久治不愈,遇到這種情況,看問題不要在肺上打圈,要想到腎起到的作用。
(6)絡膀胱,腎與膀胱屬于經絡關系,腎有火(西醫叫病毒)容易使膀胱有火造成炎癥,結石,膀胱有火也容易通過經絡使腎有火,產生腎結石,腎炎等。
(7)腎開竅于耳及二陰,耳的聽覺功能依賴于腎精充養,如果腎精不足,就會出現耳鳴、聽力減退等癥狀。
二陰指前陰后陰。尿頻、陽痿等癥狀多腎陽不足所致。腎陽不足,即可出現大便秘結,也可出現大便塘泄(脾腎陽虛)
腎的病態反映:腰酸痛、腿沉、小便不順、下肢浮腫、頭暈、耳鳴、性冷淡、高血壓、不孕、結石、炎癥、關節痛、咳嗽不止。
望診,顴骨至耳之間,到下巴是為腎的反射區,如果這一區域內有黑斑、疙瘩、痣說明腎功能有病變。口唇四周及人中為生殖器官的反射區,如果這一區域有病變時,可認為生殖系統有病,腎主生殖,在調理上應配合腎才好。
二 肝(屬木和膽相表里,木生火(心和小腸)木克土(脾胃)中醫認為主要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主筋、開竅于目,其華在甲。五志為怒,五味為酸,五色為青,五方在東,五季為春。丑時(1——3點)肝經最旺,子時(23——1點)膽經最旺
(1)主免疫、肝有解毒功能,它可將酒精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將有毒的物質分解為無毒的物質排除體外,人的免疫力減弱,特別容易患病,人無免疫力時生命將會終結。如總喝酒好肝變成酒精肝,最后肝硬化,肝腹水,使免疫力消失而死亡。
(2)肝藏血,肝是血液的儲存器,它向心臟供血,而心臟會把血液推向全身。使大腦、四肢、五臟、皮膚及時得到血液的營養,人反應靈敏,有力。如果肝功能不正常就會感到乏力,思維遲鈍,所以肝是調節血量的。
(3)主謀慮,人是有頭腦有思維的,其中考慮和判斷問題,處理和決斷事情的能力都與肝膽有關系。當斷則斷,判斷準確是肝功能正常的表現。如果一改過去正常的習慣,性情易怒多疑,膽怯,很可能肝功能發生了變化。同時情緒低落工作不順一易傷肝。
(4)主筋,古語說久走傷筋,筋傷肝衰。凡是肝功能好的人筋爪柔軟、有力,在選小孩學舞蹈有的筋軟,有的筋硬,從這里可以判斷他們肝功能的強弱。手腳常抽筋西醫認為是缺鈣,中醫則認為是肝有問題,凡是肝硬化和肝腹水的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腳抽筋,特別是受凍時。
(5)肝開竅于目,由于肝膽經絡走眼睛,所以當肝膽有病變時,會很快影響到眼睛。如學生偏食,造成肝功能變差,在加上學習,看電視,用眼多造成真假近視。
另外肝膽功能差包括糖尿病后期引發的眼干澀,遇風流淚,甚至失明。
(6)消化,膽汁是由肝臟分泌進入膽囊和十二指腸,幫助腸道消化吸收食物,如果肝功能病變,會出現膽汁上逆口苦,消化不良,胃脹,腹脹。
(7)絡膽,肝膽有經絡關系,肝有病膽有會變化,如肝有火,膽會出現膽結石,膽囊炎。
肝的病態反應:
口干苦、耳鳴、聾、偏頭痛、手腳抽筋、肝區沉痛、易怒、多疑、惡心嘔吐、易感冒、經期不正常、行走不穩。
從顏面上看,鼻梁中段和兩側為肝膽反射區,如果有紅疙瘩、青白、黑斑等是肝膽有病變。兩側眉尾也為肝區。
三脾(屬土和胃相表里,土生金(肺和大腸)土克水(腎和膀胱))中醫所指的脾主要指消化吸收功能而言,脾主運化統血、主肌肉及四肢,開竅于口,其華唇。五志為思,五味是甘,五色為黃,五方在中,五季為長夏。辰時(7—9點)胃經最旺,已時(9—11點)脾經最旺。
脾的功能是
(1)脾與胃是經絡關系,胃是容納和腐熟食物,脾是吸收和輸送食物中的營養。將其運至全身。
(2)脾生血,脾是生血之源,它將食物中的營養運送到血液中,如果脾臟出現生血不足的病變,就會貧血,如白血病就是其中之一,西醫是換骨髓,手術費要幾十萬(25—100)成功率只占百分之60,手術后的養護也需要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費用。中醫是養脾,脾臟功能好了,白血病的惡化就能得到控制。
(3)脾統血,脾有統攝血液在血管中流動的能力,這個能力不足會造成口鼻牙出血,皮下淤血,內臟容易出血,西醫認為是血小板減少的原因,中醫認為是脾統血的能力下降,還有失血過多,崩漏,都以養脾為主。
(4)脾主肌肉,肌肉發達有力,說明脾臟健康,這里的肌肉除了四肢、胸腹背外還包括內臟的平滑肌,包括子宮平滑肌,它出現病變時,生育會出現難產,呼吸肌病變時,會出現呼吸無力,吞咽肌出現病變時,會出現餓死的危險。
(5)脾主四肢,脾功能好四肢發達有力,反之則無力。
(6)脾還向全身提供水液,控制水的功能,飲水入胃,經脾向肺輸送,經肺流向全身,脾臟輸水液的功能紊亂全身就會浮腫。
(7)絡胃,胃象一個發酵器,脾象蒸餾器。二者配合使營養散布全身。胃寒易受濕,脾受濕胃功能就減退。
脾功能病變的特征:
口酸臭,食欲減退,嗜睡,頭身沉重,皮膚搔癢,胃有反酸,隱痛,口鼻牙出血,便血,大失血等。
從面診上看,鼻子尖是脾,兩側是胃,如果這一區域有紅血絲,紅皰、酒糟鼻,可認為脾胃有火有濕,如果有黑斑,顏色發白,可認為脾胃功能衰退。
四肺(屬金和大腸相表里,金生水(腎和膀胱)金克木(肝膽)開竅于鼻,主皮毛,主呼吸,易悲優,喜辛辣,色白,五方為西,五季在秋。肺是宰相,配合心臟控制全身,也參與意識活動。寅時(3—5點)肺經最旺。
肺的功能是
(1)主呼吸,吸進氧氣,呼出廢氣。與飲食營養共同提供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并向全身的肌肉,皮膚,毛發散布,提供營養,其作用成為噴霧器。
(2)通調水道,引入胃的水經過脾化為津液輸給肺,肺推動津液在全身流動,為人體各組織補充水分,使水液順利到達膀胱,變尿排除體外,水液到達皮膚,出汗散熱,這樣進的是清水,出的是廢水,凈化身體,如果水道不通會出現浮腫。
中醫認為肺,脾,腎是組成人體水道的三個主要臟器,肺為水上之源,上源水道不通常會出現上半身浮腫,如面,頭,上肢,脾臟造成的水腫容易在全身。如1960年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很多老人都記得,由于營養不良,人先吃成大肚子,瘦成小細脖,后造成浮腫,這是脾臟受損形成的水腫,腎水腫先從下肢開始。
(3)肺主皮毛,由于經絡,神經,血管上的關系,皮毛感受道溫度,痛感等首先反射道肺部,如受寒之后要打噴嚏,有驚嚇,痛感時吸口氣,叫倒吸一口冷氣。如果得了哮喘,氣管炎,肺氣腫,肺癌等疾病,要注意皮毛與肺的關系,防寒,防熱,防污染,防燥,防濫用過敏,毒性藥。
(4)絡大腸,大腸絡肺,肺有熱有寒時,也叫病毒和功能減退,大腸常會出現大便干結和拉稀,反過來大腸受寒或食用不良食物拉稀日久會出現咳嗽,咽癢,易感冒,打噴嚏等肺功能差的現象。
肺的病態反應:
肺是除心以外的第二各重要臟器,反應為咳嗽,咽干,多痰,浮腫,口臭,和皮膚干燥,呼吸無力,大便干稀不定。
從面診看,前額兩眉處為肺,有紅,膿瘡,黑斑,痣等均是有病變。
五心,中醫認為心主血液,為人體血液運行力所在,并認為心主神志,開竅于舌,其華在面。易喜,喜苦,色紅,五方在男,五季在夏。午時(11—13點)心經最旺,戌時(19-21點)心包經最旺,調理心臟的最佳時辰。亥時(21-23點)三交經最旺。
(1)心臟時是推動血脈運行的臟器,屬火臟,是泵,當它的功能出現問題時,整個五臟六腑都容易出現問題,因為它做為核心臟器,有粗大的血管,很集中的神經,影響全身,一旦粗大的血管受阻,就會胸部劇烈疼痛,大腦和四肢會失血導致健忘,體涼,功能紊亂,甚至死亡,比如心肌梗死。如果心臟功能疲勞衰退,會出現心力衰竭死亡。
(2)主思維,每個臟器都與神經有關系。中國古人把神賦予心是由陰氣,陽氣的相互作用而成,精神體現了人的意志,把魂賦予肝,魂是隨著精神而活動有叫靈魂。如果心功能出現某種病變,會出現神經精神方面的病變,有一種病叫痰迷心竅,西醫叫癲癇,就是因為津液受熱成痰,蒙在心包上,導致心功能瞬間使大腦功能紊亂,造成突然失去知覺,雙目上翻,口吐白沫,手足抽筋,喉中鳴響。另一種病叫痰擾心火,有時叫精神分裂癥,六親不認,狂躁,癡語,不知羞恥,使因為痰阻在心,使心火得不到正常散發而致。所以在調理這種病的時候因該養心,養肝。(3)心主漢,漢為心之液,過多的汗液會導致心臟衰竭,盜汗,自漢,手足潮漢,也說明心臟有病變。
(3)絡小腸,食物中的營養經小腸吸收后進入脾臟,輸入肺等,另一部分進入膀胱。由于心絡小腸,心有火會使小腸受熱,受熱的水分進入膀胱,出現尿熱,尿澀甚至尿血,在治療久治不愈使應想到可能心有火在起作用,應當消除心火,達到尿癇,熱的病狀消除。
心的病態反應是:胸悶氣短,心率不齊,胸心痛,失眠多夢,多汗,眩暈,口唇青紫,心悸,口舌生瘡。 從面上看,額頭,兩眼間是心和血管的反應區,這一區域內有紅,黑色,發青,白認為是心和心血管方面有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