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圓點卡教育是活化右腦的一種有效方法
人類的腦事實上是從右腦開始發達的。胎兒時期右腦已經敞開,一直持續到三歲。三到六歲,是從右腦轉到左腦的過渡時期。從六歲開始,則是與大人相同的左腦占優勢的左腦時代。此時,胎兒和胎兒所具有的右腦功能已經消失了。因此,幼兒絕對不是一個小大人的存在。以頭腦的功能來說,他具有大人無法比擬的天才的能力。
右腦與左腦的功能完全不同。左腦稱為言語腦,是利用言語溝通的腦,進行邏輯的思考;而右腦稱為印象腦,具有不需要言語的溝通能力,不需要言語或邏輯,憑直覺就能掌握情報。其特征就是能清楚地看到印象。因此,三歲前孩子的右腦為印象腦,呈高速電腦技能狀態。當兒童看某個問題時,右腦已經利用自動處理機能來解答問題,答案稱為印象顯現出來。讓嬰兒看圓點卡,培養迅捷的計算力,是因為高速移動圓點卡卡,使右腦活性化,令高速計算機能發揮作用。利用圓點卡教育方法進行數學功能的刺激,原理也就在于此。
同時,我們也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右腦的五大特別能力。
第一,ESP能力,即心電感應或透視力、預知力等能力。預言家的預知,一般人的預感等都屬這種能力的反應。
第二,直覺像,只看過聽過一次的事,能完全記得的能力。具備這種能力的人,看一眼就好像照相機拍攝似的,能夠留下清晰的記憶。因此,也稱為照片記憶。
第三,迅捷的計算力。這種能力體現一個人在算術的計算方面非常拿手。
第四,絕對的音感。絕對音感能力是指不管哪一種音,只要聽過這個音階就能了解的能力。一旦打開這種能力,聽過的曲子便會重現在記憶中。
第五,右腦語言學習力。很多人認為語言是用左腦來學習的,但在六歲前的幼兒,不光是左腦,也可以利用右腦來發揮語言學習能力。大人只用左腦的語言學習能力來學習,兩者間完全不同。
幼兒不光是能夠用高度右腦的電腦作用來學習算術,也能用右腦的高速電腦能力來學習語言。關于這一點,蘇聯兒童文學家尤爾尼.柴可夫斯基在《二歲到五歲為止》一書中,便有了以下的敘述。“……大量的文法形態,塞在軟弱的幼兒腦海中,讓人覺得非常地可怕,但是,幼兒卻覺得若無其事。在一片混沌當中,能夠找出正確的方向。聽過的亂七八糟的語言要素,能夠持續地按照項目來分類,即使打人們覺得非常辛苦,他也不以為然。”“如果大人要在同樣短期間內,學會兩歲的兒童所學的大量文法形態,恐怕頭腦會破裂了。”
天才的右腦是比較發達的。右腦發達的頭腦,腦半球的形態與左腦占優勢的形態不同,神經元很多,而同一半球內的突出較小,兩半球連接的接續部較多,這意味著左右腦能充分地連接。例如愛因斯坦和愛迪生等人的頭腦就是這種頭腦。人的右腦具有較強的計算力,因為右腦隱藏著別種計算機能。中國兒童教育專家組推薦的利用圓點卡教育方法,就是希望家長在孩子尚小的時期(三歲前)得以在這方面進行訓練,引出“迅捷的計算力”,并從大量的事實上說明,這種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二、使用圓點卡引出右腦計算力的方法
德曼博士認為,從一歲開始,一天看三次圓點卡比較好。中國兒童教育專家組建議剛出生后就可以開始進行了。而且,一天只需看一次。也有的嘗試者認為,適合看圓點卡的時期,應該是出生后五個月左右。嬰兒看圓點卡并不是學習計算,圓點卡只是為了引出嬰兒與生俱來的電腦能力。嬰兒出生后會感興趣、能夠集中看的,包括圓點或黑白水球、條紋、格子圖案等。
讓嬰兒看圓點卡,讓他仔細地凝視,能夠培養集中力,同時也能夠培養出具有極大吸收了的孩子。以這樣的方式培養出來的嬰兒,與普通的嬰兒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