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正修佛道之人,心中正思正念『無我』斷欲,心中思念佛,行動拜佛,發愿成佛,無我斷欲,全心全意,心意念佛,行動作一切佛事業,所以最終必然修成佛果。
反之,不信佛,不思念佛,更不拜佛,不皈依,不修行,我行我素,任自性為所欲為,盡未來際,仍然是眾生,不會成佛。
原本沒有地獄、餓鬼、畜生,你造等因,全是眾生在生生世世輪回的過程中,由自己所造的因,形成了五逆十惡之罪,起了五逆十惡的煩惱。將來無常一到,死了以后必然墜到地獄里去。一切地獄景象現前了,根據眾生生前所造的罪惡,分別受懲罰:有的下油鍋,有的上刀山,諸多刑罰,苦不堪言。在地獄還要經歷千生萬死的懲罰。哪來的這一切,都是眾生各自唯心所造的。
據此,再思:佛教究竟是唯心論,還是唯物論呢?在佛經的《唯心論》中開頭說:『不知境唯心,起種種分別?!槐娚胁恢烙钪娴纳_萬象,一切的環境是唯心所造的呀。生起種種的分別心。眾說紛紜??茖W的,哲學的,來回說。
什么是究竟的道理?因為不知道『境唯心』的道理。翻過頭來再說,『知心唯境己,分別亦不生?!弧阂朗牵ň成摹!?/strong>因境生心,是言:要沒有境界,沒有環境。心是沒辦法捉摸的。眼睛看見色相了,好的、壞的,愛這個,不愛那個;耳朵聽到聲音了,贊嘆自己的就高興,聽到責備自己的聲音就氣惱不高興。古語言:『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弧寒斆尜潎@你的人,不一定是你的真朋友;當面批評你錯的人,不一定是你的仇人。有些人不明此理,背道而馳。喜聽贊揚,不愿聽批評之言。
佛言的『六財』、『六根』、『六塵』,即是眼、耳、鼻、舌、身、意與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結合起來,就起了不同的作用了?!毫粚Α毫鶋m』,相互接觸結合起來,就產生了『法相唯識』,思想意思是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自然界和社會的進化發展。都是『優勝劣汰』的發展變化規律。佛講的根本大法是不變的。為佛講的是究竟的『了義』的道理。
所以佛法的三皈依:『皈依佛、兩足尊』,?;垭p修,就是要做到『福足』,『慧足』,福是福德,慧是『智慧』。
修福德是為成佛之因,無因不結果。將來證果是成佛。再繼續修智慧為證佛果之因,將來到極樂世界,見佛聞法,證無生法忍。一切智慧神通顯現了。那是果。然后登菩薩地,分身十方世界,『上求諸佛,下化眾生,』作大佛事,轉大法輪。普渡萬類眾生。盡未來際修福修慧。到最后成清凈法身,圓滿報身,千百億化身。這是身體正報的功德。修慧為慧因。將來成佛,證佛的『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無量百千三昧神通,成就法身。報身,及化身??芍^身是光明幢,心是神通藏。成佛以后,身體就象太陽一樣,大光明藏。佛的正報功德,就是佛有『三身』:『法身、報身、應化身?!?/strong>佛的法身有兩種:法性身,無相,大圓覺,周遍虛空法界,沒有形相,有求必應。佛的法相身,十方國土,十法界的依正二報。都是佛的法相身。成佛以后,佛的神通智慧、大圓滿覺不現相。周遍虛空法界,沒有相貌。哪里求佛,哪里就有感應。那是佛的法性相,無有障礙。眾生執著要見相,佛就給現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