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經歷漫長的過程,有一天我們突然發現人類社會出現了相似的心理學規律,今天來談談這4種詭異的心理學現象。
破窗效應——一扇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不久以后其它的窗戶也會被打破。潔凈的墻面一旦出現污點沒有及時清洗,很快墻面將變得混亂。干凈的地面一旦出現一點垃圾,很快就垃圾遍地。很多人將這些現象簡單的看作人類心理的大眾化,我們愿意做別人做過的事情。心理學家研究認為這是一種心理效應,每個人的心理對于環境有一個臨界判斷,突破了這個臨界值,人類便會沒有顧慮。窗戶被打破的時候人們已經沒有了顧慮,人們希望它一破到底。現代社會這種心理更容易被擴大,對犯罪心理學的研究發現,犯罪行為也是人類在突破心理底線后的無顧慮結果,人類有的時候甚至無法抗拒。我們通過研究破窗效應尋找人類心理規律,并解決實際問題,最為著名的是——紐約暴力事件的解決。上個世紀的紐約犯罪頻發,社會混亂,犯罪學家找到辦法,第一步先使得地鐵車廂變的干凈,并且抓住逃票者,結果發現人們果然不愿意在十分干凈的場合下犯罪,逃票的人里面居然有罪犯,人們利用這種簡單的環境改變手段——破窗效應的理論打破了犯罪的惡性循環,使人們不易犯罪,最終減少了犯罪。
鳥籠邏輯——這是慣性思維的代表,如果一個人有一個漂亮的鳥籠,他無法避免的會去思考鳥籠的意義,最終使她作出決定,賣掉鳥籠,還是買一只鳥,難道鳥籠不能作為一個裝飾品嗎?如果每一個人都認為鳥籠里面必須有鳥,那你也會這樣認為了,否則你會認為自己是個神經。現代社會看來,鳥籠思維是人類擺脫不了的慣性思維,我們受制于這種思維,并且在潛意識中接受了這種限制。我們不會懷疑:鳥籠要用來裝鳥,筆應該用來寫字,社會分了等級。在一些國家,貧富差距擴大了這種心理,人們認同了自己的劣勢天生存在,反而沒有了反抗,而它們可以突破這種思維模式。人類可以利用鳥籠邏輯提高自己,當別人認為你厲害的時候,你便會刻意使自己強大,這也是限制性思維模式。
責任分散效應——這是最常見也是最為普遍的心理學現象,我們總寄希望別人去做我們想做的1事情,有的時候會帶來危險的后果。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美國紐約發生過一件詭異的事情,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子在晚上回家的路上遇到了罪犯,當她大聲求救時,人們亮起了燈,打開了窗戶,嚇跑了罪犯。隨后一切恢復平靜后,兇手又返回作案。當她又叫喊時,附近的住戶又打開了電燈,又嚇跑了罪犯。當她認為已經無事,回到自己家上樓時,兇手又一次出現在她面前,將她殺死在樓梯里。在這位女士求救時有很多人看到聽到,但是沒有人幫助她,沒有人報警,引起了社會的轟動,也引起了社會心理學工作者的重視和思考。人們把這種眾多的旁觀者見死不救的現象稱為責任分散效應也叫做旁觀者效應。心理學家研究認為,這種現象不僅僅人性的冷漠,更是一種社會心理詬病,當一個人遇到緊急情境時,如果只有他一個人能提供幫助,他會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對受難者給予幫助。如果他見死不救會產生罪惡感、內疚感,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價。如果有許多人在場,幫助求助者的責任將由大家分擔,責任的分散弱化了每一個人的意識,從而產生一種“我不去救,由別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體冷漠”的局面。這種自我松懈的心理引發人們思考。
習得性無助——一種無法得到希望支持下的放棄感覺,很多的人和動物都有這樣的心理現象,有過這樣的實驗,訓練后的狗可以通過逃跑行為來躲避實驗者的電擊,但是當狗反復接受不受控制的電擊以后,狗的逃跑行為會變得無力,即使有著相似的逃跑環境和結果。狗表現出積極性的快速下降,失望和沮喪感覺強烈,這些感覺的產生源于它內心的無助,它清楚地知道自己無法拯救自己,因為它無法預測電擊的時間位置,也沒有可以幫助它的事物存在。結果是每次實驗的進行,都會加重狗內心的絕望無助的意識。在現代社會,人如果產生了習得性無助,就成為了一種深深的絕望之中。我們可以嘗試使用這種心理來減少犯罪,對于犯人而言,希望讓他們拒絕泄露更多秘密,讓他們產生無助感是破案的關鍵。當然這些只是科學研究的方向,現代科學進程緩慢,希望未來的某一天可以看到,雖然我們有著不可控制的心理,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利用這些心理來強大自己,不知道你能否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