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說的“大”指的是流量,七條(或八條)河流的名次均以平均流量來排。
亞馬孫河位于南美洲北部,是世界第二長河,也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最廣、支流最多的河流,河流總長6436千米(一說6992千米),僅次于尼羅河,平均流量209000立方米/秒,最大340000立方米/秒,最小180000立方米/秒,流域面積7050000平方千米,占世界河流流量的20%,河口寬達240公里,泛濫期流量每秒達28萬立方米,瀉水量如此之大,使距岸邊160公里內(nèi)的海水變淡,被譽為“河流之王”。
亞馬孫河滋潤著南美洲的廣袤土地,孕育了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使這一片地域成為世界上公認的最神秘的“生命王國”。
剛果河又名扎伊爾河,位于非洲中西部,全長約4700千米,流域面積約4010000平方千米,平均流量41200立方米/秒,最大75000立方米/秒,最小23000立方米/秒,水量僅次于亞馬孫河,為世界第二大河。
剛果河源頭謙比西河在贊比亞境內(nèi),北流出博約馬瀑布后始稱剛果河。干流貫穿地球上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呈一大弧形,兩次穿過赤道后注入大西洋。流域包含安哥拉、贊比亞、中非、喀麥隆、剛果(布)、剛果(金)等國。由于流經(jīng)赤道兩側(cè),獲得南北半球豐富降水的交替補給,具有水量大及年內(nèi)變化小的水情特征。剛果河河口沒有三角洲,只有較深的溺谷,河槽向大西洋底延伸達150千米,在河口以外數(shù)十千米范圍內(nèi),形成廣大的淡水洋面。這是非洲大河中唯一的深水河口,有利于航運的發(fā)展。
恒河位于南亞東北部,喜馬拉雅山脈以南,河流全長2525千米,流域面積1080000平方千米,恒河口平均流量38129立方米/秒(含賈木納河),而恒河自身流量為16648立方米/秒,最大70000立方米/秒,最小2000立方米/秒。
恒河發(fā)源于喜馬拉雅山南麓,流經(jīng)印度北阿坎德邦、北方邦、比哈爾邦、恰爾肯德邦、西孟加拉邦后,進入孟加拉國,改稱帕德瑪河,會合布拉馬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國境內(nèi)的賈木納河后,形成“丫”字形,在堅德布爾以上與梅克納河合流,最后向南通過無數(shù)水道注入孟加拉灣。在河口處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恒河三角洲,面積達56980平方千米,地勢低平,海拔僅10米。這里河網(wǎng)密布,土壤肥沃,農(nóng)業(yè)發(fā)達,是南亞水稻、小麥、玉米、黃麻、甘蔗等重要種植區(qū)。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干流自西而東橫貫大陸中部,全長6397千米,如以當曲為源頭,總長為6403千米,流域面積1808500平方千米,平均流量30166立方米/秒,最大110000立方米/秒,最小2000立方米/秒。長度僅次于尼羅河和亞馬孫河,居世界第三位,但尼羅河流域跨非洲9國,亞馬孫河流域跨南美7國,長江流域則完全位于中國。
長江發(fā)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的各拉丹冬峰西南側(cè)(一說唐古拉山脈東段霞舍日阿巴山東麓的高山沼澤),源頭由北源楚瑪爾河,南源當曲和西源沱沱河組成。干流流經(jīng)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區(qū)市,在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流域地處東經(jīng)90°33′~122°25′,北緯24°30′~35°45′之間。數(shù)百條支流輻輳南北,延伸至貴州、甘肅、陜西、河南、廣西、廣東、浙江、福建8個省、自治區(qū)的部分地區(qū),約占全國陸地總面積的20%。除此之外,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過大運河匯入長江。
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大的河流,位于美國中部,全長3734千米,流域面積2981076平方千米,平均流量16792立方米/秒,最大86791立方米/秒,最小4502立方米/秒。但通常以發(fā)源于美國西部落基山脈的密蘇里河為河源,則全長為6021千米,居世界河流的第4位。
密西西比河發(fā)源于美國北部的艾塔斯卡湖,向南流入墨西哥灣,流域北起五大湖附近的艾塔斯卡湖,南達墨西哥灣,東接阿巴拉契亞山脈,西至落基山脈,流域面積位居世界第三。密西西比河兩大支流俄亥俄河和密蘇里河分別位于東部和西部,西岸支流比東岸多而長,形成巨大的不對稱樹枝狀水系。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區(qū)地勢低平,河堤兩岸多沼澤,洼地分布,河口分三支成鳥爪狀向海外伸展,各支河附近每年都沉積大量沖積物,在河口處堆積成面積達2.6萬平方千米的巨大鳥足狀三角洲。
伏爾加河又譯窩瓦河,位于歐洲東部,俄羅斯的西南部,全長3692千米,流域面積1380000平方千米,平均流量8060立方米/秒,是歐洲最長的河流,也是世界最長的內(nèi)流河,同時也是俄羅斯內(nèi)河航運干道。
伏爾加河發(fā)源于俄羅斯特維爾州奧斯塔什科夫區(qū)、瓦爾代丘陵東南的湖泊間。自源頭向東北流至雷賓斯克轉(zhuǎn)向東南,至古比雪夫折向南至伏爾加格勒后,由于流經(jīng)半荒漠和荒漠,水分被蒸發(fā),沒有支流匯入,流量降低,在河口三角洲上分成80條汊河向東南注入里海,伏爾加河三角洲面積18985平方千米,是俄羅斯最大的三角洲。伏爾加河支流眾多,大多自左岸與其匯合,主要支流有奧卡河和卡馬河。河流流速緩慢,河道彎曲,多沙洲和淺灘,兩岸多牛軛湖和廢河道。
伏爾加河有“五海通航”的美稱,它通過伏爾加河-波羅的海運河連接波羅的海,通過北德維納河連接白海,通過伏爾加河-頓河運河與亞速海和黑海溝通,注入里海。
弗萊河位于新幾內(nèi)亞島南部,干流全長1050千米,流域面積76000平方千米,平均流量6000立方米/秒,如以支流斯特里克蘭河計算,河流全長1290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島上河流,同時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全流域所有河段未被水壩分段的河流。
弗萊河發(fā)源于中部高地維克托伊曼爾嶺的斯塔山南坡,河流先向南流,再轉(zhuǎn)向東南流經(jīng)巴布亞平原和紅樹林沼澤地之后注入珊瑚海的巴布亞灣。流域地處南緯5°5′~8°15′,東經(jīng)140°5′~143°6′之間,上游流經(jīng)熱帶雨林的深谷。中游有80公里的河道形成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與印度尼西亞的邊界,與帕爾馬河匯合后河床變寬加深,從該匯流處到入海口的864公里河道可供吃水在2.5米以下的船只全年通航。下游落差僅80米,兩岸是熱帶稀樹草原和多湖泊的沼澤平原,沿岸無居民區(qū),人煙稀少,經(jīng)營數(shù)量不多的椰子園,亦有捕鱷魚業(yè)。河口寬約80公里,海潮可上溯160公里左右。弗萊河每年10月至翌年4月間洪水泛濫,河水攜帶大量泥沙,沉積在河口附近,形成許多沙丘和島嶼,如基瓦伊島、瓦布達島、普魯圖島等。
奧尼克斯河是南極洲的季節(jié)性冰川融水溪流,位于南極洲維多利亞地萊特谷中部。在南極夏季的幾個月內(nèi),融水從萊特冰川下的布朗沃斯湖中流出形成河流并向西注入范達湖,盡管其長度只有32公里,卻是南極洲最長的河流。
因為賴特冰川的阻擋,奧尼克斯河并未注入海洋,屬于內(nèi)流河。它有幾條支流,沿河有多個氣象站。流量變化很大,河流多年未能到達湖泊,但在洪水年份也可以造成嚴重的侵蝕。 一次,河流的流量達到20立方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