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朋友跟我反應,最近感覺自己有些上火,頭暈頭脹的厲害,明明啥也沒干自己就長了一嘴的口瘡,按理來說吧這是典型的火證,正常敗火就可以了,但是呢他有跟我反應自己的腳一直涼的厲害,怎么也暖和不過來,詳細問下去還有便溏的情況,這又是典型的寒癥,處理起來就會相對比較麻煩。
為什么我會說這種情況處理起來會比較麻煩呢,因為這在中醫中是一種比較典型的上熱下寒的表現。
上熱下寒是一個什么概念呢?
中醫中是這樣描述的:腎陽虛,陰寒盛于下,火不歸元而虛陽上浮。什么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人體內的腎陽不足,導致了陰氣下行,陰不制陽,虛火藏不住陽氣上浮于面,就導致了出現咽喉腫痛、口舌生瘡、頭暈頭痛的情況,同時因為陰都盤踞于下,下焦則會出現下肢冰涼、大便溏軟的情況。
圖片源自網絡,若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作者刪除
在《本草新編》中有這樣一段描述:
“人身有二火,一君火,一相火。君火藏于心,相火藏于腎。若君火旺,則相火下安于腎,君火衰,則相火上居于心。
君火之衰,非心故,仍腎之故也。腎氣交于心,則君火旺,腎氣離于心,則君火衰。”
這里邊我們會提到一個詞叫做“心腎一體”,怎么解釋呢,其實也可以這么理解我們把腎比作燈油,心是燈焰,如果燈油沒了,燈焰也最終會失去光芒,如果燈焰很暗,是不是想要“索取”下部的能量,來讓自己的光更明亮?這就是“君火旺,則相火下安于腎,君火衰,則相火上居于心”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