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數學二輪復習備考策略淺見
安陸市第二高級中學 沈 輝 “二統”過后,高考總復習將進入第二輪復習階段,這正是各科目備考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刻。那么怎樣通過二輪復習,使學生在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使這個“變”向更高層次邁進,使學生的知識更趨于成熟完善,使學生的能力和應試心理素質完全達到迎戰高考的要求而贏得高考呢?下面本人結合近幾年的高三教學實踐,就高考二輪復習中的一些做法略述一些淺見。 一、合理定位,分層指導 客觀講,經過長時間的復習,很大一部分學生在后面兩個月的數學水平已基本定型,夢想在最后幾十天使數學水平大幅度提高,不太現實,合理定位有利于學生保持清醒的頭腦,進行有效的復習,多次規范的大型模擬考試為考生也提供了橫向比較的機會,優生、中等生、學困生應有不同的目標,采取不同的策略。對于優生,這一階段可以適當研究一些難題,但不要過分追求特殊技巧,更不可忽略基礎,多做中偏上檔次的題目比較明智;再者,優生在頻繁的測試中,分數也會有波動,甚至大起大落,道理很簡單,題目難度有變化,自身狀態有差異,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對不滿意的分數不必耿耿于懷,對太高的分數也用不著沾沾自喜,只要一步一個腳印,夯實基礎,多關注通性通法,定能考出好成績。對于中等生,他們跟著老師走比較可靠,因為老師的教學設計一般是以他們為主要對象,拋開老師另搞一套有風險,這部分學生重在落實;中等生在考后總會有很多感嘆,“其實那題我是會做的,只是弄錯了一個符號,就被扣了8分”,“老師好象講過一個弦長公式,我一時記不起來了,現在回憶起來了”等等。總之,中等生只要犯的錯誤足夠少,分數就不會太低。而學困生長期懼怕數學,想放棄又不甘心,考前往往會有搏一搏的想法,甚至會萌生龐大的計劃,實施一兩天就堅持不下去,適當取舍,突出重點,保持學習信心很重要,對難以達到的要求,較難掌握的內容先放一放,對自己會一點又不太清楚,可能在考試中拿分的知識點多花點力氣,比如“三角函數的公式,三角函數的圖象和性質”、“容易建立直角坐標系的立體幾何圖形”,可多練小題,適當模仿做幾個簡單的大題,總之,力所能及,不要放棄。 二、查缺補漏,模擬有度 現代信息發達,資料很多,如果對資料不加以篩選,可能導致高投入,低產出。事實上,此時多數學生的數學水平已基本定型,查缺補漏才是關鍵。老師可以指導學生整理一段時間以來做過的試卷、練習等,重新回歸到當時的做題情景中去,檢驗自己的做題思路,糾正錯誤的思維方式,通過試卷、練習中的錯題對比發現知識漏洞,如果屬于知識、技能型的問題,力爭弄懂,屬于能力型、技巧型的題目,不必花太多時間;考試大綱要求的一百多個考點應一一梳理,感覺不清晰、有疑惑的,及時查閱,讓每一考點都配一兩個典型題,多琢磨這些典型題,變換思維角度,改變條件或結論,通一題會一片,鞏固知識的網絡。在進行第二輪專題復習的過程中,適度進行高考模擬訓練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后期,做模擬試卷的目的在于進一步熟悉高考題型,練習把握時間的技能,調整考試的心理狀態,對易、中、難的試卷都要有心理準備,并制定應對策略。但應該注意的是,模擬訓練不可過多、過濫,也沒有必要求奇、求偏,生怕有遺漏,要知道,題海無邊,題目做不完也講不完,我們老師只能通過精選習題、適度模擬才能真正提高復習效率。 三、以點帶面,鞏固“三基” 考前對知識點進行一次系統的梳理,很有必要,花時不多,可掃清“盲點”,但對于重點內容力度不夠,如果選好素材,以某一點為突破口,以點帶面,鞏固三基,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有利于形成知識網絡的形成。在專題復習和試卷評講過程中,以學生平時練習、考試中出現的問題為主線,對一些典型的例題、習題和考試試題要作進一步的“借題發揮”。一是可選擇與本專題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教學方法有直接關系的題,二是選擇學生卷面上獨到見解的題,三是選擇出錯較多的題等來對其總結、發散和改編,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法多題的訓練與講評。從不同方向和角度、不同方法和途徑對知識類比遷移和歸納推廣,使學生在異中求同、同中求異,形成問題“蘑菇群”,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綜合歸納能力,從而揭開不同問題或相同問題間的表面現象,挖掘出知識的本質結構,掌握知識的規律性,從而使學生擺脫“題海”,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總之,如果在備考時,師生對此準備充分,對知識點和試卷的評講做到歸類、糾錯、變式等方式相結合,抓錯誤點、失分點、模糊點,剖析根源,使解決問題的方法系統化,弄透一道題,會做一批題,是考前對知識點進行系統梳理,掃清“盲點”的一種重要方法,也是充分發揮模擬考試作用的一種重要手段。 四、加強規范,注重心理 解答數學問題是有嚴格的格式化要求,哪一類題型該用什么格式答題,教材上是有明確規定的,高考命題給出的標準答案是按照教材上的規定解答的,不符合要求的要扣分。高考復習學生需要大量練習,為了趕時間,他們往往只注重解題思路的尋找,不按規定格式解題,導致會而不對,對而不全,每次考試學生也都會暴露出很多書寫不規范的問題。因此,作為教師要以身作則,嚴格要求,可通過對試卷的分析、評講、示范表述給出評分標準,對學生提出嚴格的格式化要求,引導學生規范答題踩準得分點,力爭會做的題不出錯,要告誡他們丟步驟=丟分,減少過失性失分,這是高考取得高分的保證。考試也是一門學問,高考要想取得好成績,不僅取決于扎實的基礎知識、熟練的基本技能和過硬的解題能力,而且取決于臨場的發揮。因此,學生的心理素質極其重要。我們要把平常的考試看成是積累考試經驗的重要途徑,把平時考試當做高考,從心理調節、時間分配、節奏的掌握以及整個考試的運籌諸方面不斷調試,總結臨場考試時的審題答題順序、技巧,書寫表述、檢驗等各個環節的成與敗,總結臨考前與考場上心理調節的做法與經驗,逐步適應,力爭找到適合自身特點的心理調節方式與臨場審題、答題的具體方法及細節處理的要點,養成以平和的心態參加考試,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解答試題的良好習慣,培養鍥而不舍的精神。這樣,可以預防各種心理障礙造成的不合理丟分和計算失誤及筆誤,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克服緊張、煩躁情緒,挖掘思維和知識的潛能,考出最佳成績。 總之,高三復習夯實基礎是根本,掌握規律是方向,提高能力是關鍵。在第二輪復習中,我們必須“以綱為綱”,明晰考試要求,從復習備考策略上多下功夫。要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分析,合理地安排復習時間,就學生薄弱的知識點和高考重要的考點進行有選擇的、有針對性的訓練,引導我們的學生端正思想,堅定信心,腳踏實地復習,消除心理障礙,適應高考的要求。只有這樣,才可能利用有限時間,提高效率,以不變應萬變,讓我們的學生贏得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