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人的筆下,雪的模樣可謂千姿百態、雪之精神也純潔而高雅。岑參將雪比作“千樹萬樹梨花開”,李白說雪是“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云揉碎”,女詞人孫道絢描繪雪“悠悠飏飏,做盡輕模樣”,盧梅坡贊揚雪“與梅并作十分春”;而在近代偉人筆下,雪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或描繪雪的姿態,或賦予雪以情趣,或贊揚雪的內涵,讓人即使看不到雪,也已想象得到雪的飄揚飛舞、雪的覆蓋大地、雪的冰清高潔。
今天咱們來欣賞清代詞人納蘭容若筆下的雪詞,其中一首境界極高,極盡雪之高潔,另一首情致極深,極盡雪之姿態。且先來欣賞這首膾炙人口的《采桑子·塞上詠雪花》:
清·納蘭性德
非關癖愛輕模樣,
冷處偏佳。
別有根芽,
不是人間富貴花。
謝娘別后誰能惜,
飄泊天涯。
寒月悲笳,
萬里西風瀚海沙。
這首《采桑子》是納蘭詞中詠雪的名作,乃是詞人扈從康熙皇帝北巡時,見塞外大雪紛飛而詠。但這首詞所詠的并非雪的姿態,而是雪的內涵和風骨。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指出詞人喜愛雪花,但所愛的并非雪花那悠揚飛舞的模樣,而是喜愛它那“冷處偏佳”的風骨。詞人有進一步說明雪花的風骨:“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雪花與俗世繁花不同,它別有一種根芽,不是人間富貴之花!將雪花與人間繁花對比,凸顯出雪花、冰潔、清高、孤傲的內涵。
上闋描寫雪花的品格,下闋便以雪花引入人:“謝娘別后誰能惜,漂泊天涯”!自吟詠“未若柳絮因風起”的才女謝道韞之后,再無人憐惜雪花,只得隨風漂泊天涯。看似詠雪也是詠人,暗喻有才華的人得不到賞識,只得淪落天涯。
結尾一句“寒月悲笳,萬里西風瀚海沙”,如沉沉一嘆,感慨著瀚海孤城,萬里西風,唯有寒月悲笳,述說著雪和人的衷情。古之才女、今之納蘭,都被這“不是人間富貴花”的雪花聯系為一個整體,這雪花清高孤傲的品格風骨,也仿佛詞人自己的寫照,表達出詞人內心的清高無人賞的惆悵情緒。
這首《采桑子》寫得新穎別致、神韻天然,幾乎超過了前代絕大多數詠雪的詩詞,境界奇高,因此成為詠雪名作,幾百年來深受人們喜愛。再來欣賞納蘭容若很冷門的一首詠雪詞《洛陽春·雪》:
清·納蘭性德
密灑征鞍無數,
冥迷遠樹。
亂山重疊杳難分,
似五里、蒙蒙霧。
惆悵瑣窗深處,
濕花輕絮。
當時悠飏得人憐,
也都是、濃香助。
相比《采桑子》,這首《洛陽春》的境界就有所不足了,不過這首詞寫雪情致極深。此詞同樣是詞人隨駕北巡時所作,上闋描繪室外大雪紛飛的壯觀之景,近處雪花“密灑征鞍無數”,遠處則迷迷蒙蒙,籠罩亂山遠樹,使得一切仿佛都籠罩在煙霧之中。
下闋跟隨雪花的飄揚,從室外轉入室內:“瑣窗深處,濕花輕絮”,飄入室內的雪花勾起詞人的惆悵感懷:那悠揚飛舞的雪花惹人憐愛,除了它輕盈的體態外,還因為雪花得了“濃香”相助。
這“濃香”似乎是指室內點燃的香料煙霧飄揚,與雪花相得益彰。又似乎另有所指,仿佛是詞人內心深處的回憶,是那身散濃香的女子,賦予了雪花視覺和嗅覺上兩美齊全?將雪花與情思相聯系,輕質深婉,富于新意,引人遐想,回味無窮,這首《洛陽春》也不失為詠雪佳作。
一首《采桑子》詠雪花風骨,一首《洛陽春》詠雪花情思,一個境界極高,一個情致極深,卻都出自納蘭容若之手,真個令人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