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這個詞牌可以說人盡皆知,民族英雄岳飛的一曲“怒發沖冠”傳唱大江南北,一直激勵著國人的愛國熱情,也讓《滿江紅》這個詞牌的知名度提高到了無人不知的程度。
詞牌人人皆知,但大多數人對這個詞牌的了解也僅限于岳飛的《滿江紅》詞,少有人能背出其他詞人的《滿江紅》作品。
其實,《滿江紅》早在北宋就已創調,因其調高昂激越,在婉約成風的北宋少有人以此調填詞。直到南宋,才在壯懷激烈的豪放派詞人手中大放異彩。
除了岳飛的經典《滿江紅》外,辛棄疾、劉克莊、劉過等詞人均有《滿江紅》詞作。尤以詞中之龍辛棄疾最為偏愛《滿江紅》,他一生傳世的六百余首詞作中,就有四十多首《滿江紅》。
今天咱們就來欣賞一首辛棄疾的冷門《滿江紅》:
南宋·辛棄疾
倦客新豐,貂裘敝、征塵滿目。彈短鋏、青蛇三尺,浩歌誰續。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國。嘆詩書、萬卷致君人,翻沈陸。
休感嘆,年華促。人易老,嘆難足。有玉人憐我,為簪黃菊。且置請纓封萬戶,竟須賣劍酬黃犢。甚當年、寂寞賈長沙,傷時哭。
這首詞是辛棄疾晚年被朝廷閑置江西時所作,辛棄疾一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為志,然而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茍且求和,打擊排斥主戰的愛國志士。使得曾經的熱血硬漢空有平戎壯志,卻只能終老山林田園。所以辛棄疾的這首詞一半壯懷激烈,另一半卻疲倦如心死。
且看壯懷激烈的頭一半:上闕開篇就連用了三個歷史人物的典故:“倦客”馬周、“貂裘”蘇秦、“彈鋏”馮諼。唐代人馬周失意被貶在新豐痛飲一斗八升酒;蘇秦始一出山便游秦,卻直到貂裘破爛了都沒成功;孟嘗君門客馮諼最初不受孟嘗君重用便彈劍鋏而歌。
這三個典故都是歷史上曾經失意落寞的有志之士,辛棄疾以此三人自況表達雖被閑置卻仍懷壯志的報國之情。緊接著便發出慷慨激昂的呼聲:“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國”。縱然英雄遲暮、一時失意,只要朝廷肯重用,必定能讓中國強盛、萬國來尊。
既是自己內心的慷慨壯志、也是報國無門的傷懷悲歌,抒發出“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愛國孤憤之情。
下闋便是疲倦如心死的另一半:報國無門,唯有寄情詩酒、歸隱山水田園,看似故作曠達,字里行間仍隱痛深哀:嘆英雄遲暮、只余借酒消愁。甚至放下了“請纓封萬戶”的心愿,賣掉長劍買牛犢。熱血竟冷、這是何等的心倦。
結尾一句“甚當年、寂寞賈長沙,傷時哭”再用西漢賈誼被貶長沙的典故,將詞人內心最深沉的悲痛、無奈、落寞、傷心一股腦兒發泄出來,托古喻今,長歌當哭!
辛棄疾自歸南宋以來,大半生的時間都在“喊打喊殺”,力主出戰恢復河山,但半輩子喊打喊殺,一直到老都沒能再看到故土河山。勞碌奔波了一生最終卻一事無成的倦怠之感,匯聚在這首《滿江紅》中,空余“寂寞賈長沙,傷時哭”的傷心無奈,讀來真個令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