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脾俞
位置: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操作:用兩拇指在兩側脾俞穴上按揉。約按揉1~3分鐘。
主治:腹瀉,疳積,食欲不振,嘔吐,四肢乏力等。
穴位:三陰交
位置:在足內踝上3寸。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而揉之,約揉1~3分鐘。
主治:遺尿,尿潴留,驚風,腹痛等。
地機穴:地機穴位于小腿內側,陰陵泉與三陰交的連線上,陰陵泉下3寸是穴,為足太陽脾經之郄穴.其主治病證有肝脾不和之腹痛、泄瀉、水腫、痛經等.應用極為廣泛,多年來筆者獨取地機、或加配穴,用于臨床,療效顯著.
穴位:肝俞
位置: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取穴。
主治:脅痛,目赤,目視不明,眩暈,夜盲,癲狂,脊背痛。
胃俞穴有和胃理氣、化濕消滯之功,是增強后天之本——胃氣的保健要穴。
體表定位在背部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操作方法針法:向內斜刺0.5~1.5寸,感應:局部酸、麻、脹,并向腰部放散。灸量:灸3~7壯;溫灸5~20分鐘。
主治(1)胃腸病:胃脘痛、嘔吐、呃逆、腹脹、腸鳴;(2)經脈病:胸背痛。
穴位:腎俞
位置: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操作:用兩拇指在兩側腎俞穴上按揉。約按揉1~3分鐘。
主治:遺尿,尿頻,腰酸乏力等。
穴位:中脘
位置:臍上4寸(胸骨下端至臍連線之中點)。
操作: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約揉2~5分鐘。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約5~10分鐘。
主治:泄瀉,嘔吐,腹痛,腹脹,食欲不振等。
穴位:天樞
位置:臍旁左2寸。
操作:用食、中二指端揉。約揉50次。
主治:腹瀉,便秘,腹脹,痢疾等。
大巨穴:位于人體下腹部,從肚臍到恥骨上方畫一線,將此線四等分,從肚臍往下四分之三點的左右三指寬處,即為大巨穴。
主治疾病:大巨穴的主治疾病為:腹瀉、便秘、增進食欲、腰疼、月經痛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少陰腎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此穴位為人體足陽明胃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胸部健美的指壓法、增進食欲的穴道刺激療法、穴道刺激療法治療腹瀉等等。
天柱穴:位于后頭骨正下方凹處,也就是頸脖子處有一塊突起的肌肉(斜方?。?,此肌肉外側凹處,后發際正中旁開約2厘米左右即是此穴。
主治病征:天柱穴的主治病征為:頸椎酸痛、睡扭了脖子(落枕)、五十肩、高血壓、目眩、頭痛、緩解眼睛疲勞等。該穴道是治療頭部、頸部、脊椎以及神經類疾病的中藥首選穴之一。有關此穴道的指壓法列舉如下:按摩治療肩膀肌肉僵硬、酸痛、治療疼痛、麻痹等后遺癥、治療宿醉、穴道指壓法治療憂郁癥等。
穴位:曲池
位置:肘窩橫紋頭外端。
主治:上肢關節疼痛,高熱,目赤痛,中風偏癱。
陰陵泉穴
定位:脛骨內側髁后下方凹陷處。
主治:①腹脹、腹瀉、水腫、黃疸、小便不利等脾不運化水濕病證。②膝痛。
操作:直刺1~2寸。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于治療急慢性腸炎、細菌性痢疾、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陰道炎、膝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配足三里、上巨虛主治腹脹、腹瀉;配中極、膀胱俞、三陰交主治小便不利。
足三里穴:尋找方法: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找穴時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另外一種簡易找法: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左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之處,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足三里穴。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為:消化器官疾病、頭痛、牙痛、神經痛、鼻部疾病、心臟病、呼吸器官疾病、胃下垂、食欲不振、便痢、腹部脹滿、嘔吐等一切胃腸、腹部不適之主穴。此外,對更年期障礙、腰腿疲勞、皮膚粗糙也很有效。足三里穴是人體最重要的治病穴道之一。本站有關該穴的治病療法有:穴道指壓法治療神經衰弱、治療憂郁癥、治療腳氣、按摩治療慢性胃炎、胃痛等
肺俞穴:取定穴位時,一般采用正坐或俯臥姿勢,肺俞穴位于人體的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為:肺經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氣管炎、肺結核等。細節請參閱網頁:利用穴道指壓療法止痰、去除雀斑、蕎麥皮指壓法等內容。
心俞穴:取穴時一般可以采用正坐或俯臥姿勢,心俞穴位于人體的背部,當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或左右約1.5寸)。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為:心經及循環系統疾病,胸痛、心悸亢進、暈車、頭痛、惡心想吐、神經官能癥等。治療相關請參閱于網頁:“治療疾病性氣喘”、“強化夫妻性生活的指壓法”等。
膽俞穴:取穴時通常采用正坐或俯臥姿勢,膽俞穴位于背部,當第十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
主治疾病:膽俞穴的主治疾病為:膽經疾病,如膽囊炎、坐骨神經痛、風濕性關節炎、肝炎等。請參考相關網頁:“按摩治療慢性肝炎”。
陽綱穴沒找到..
意舍穴:在第十一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兩穴為足太陽膀胱經經穴。
漏谷穴:定位: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距內踝尖6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主治:腹脹,腸鳴,小便不利,遺精,下肢痿痹。
內庭穴:在足背當第2、3指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屬足陽明胃經穴也。
主治四肢厥逆,喜靜惡聞人聲,癮疹不快,咽喉腫痛,數欠,牙齦疼,瘧疾,不思飲食,耳內蟬鳴等證。針三分,留十呼,灸三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