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瑰寶苑
治感冒小驗方
瘋癲道人
一、風寒感冒小驗方:
1、麻黃30克,生石膏60克,共研細末,每服9克,蓋被取汗,治感冒頭痛,惡寒發熱,骨節煩痛。
2、羌活30克煎服,治風寒表癥,寒熱頭痛,肢節酸痛。
3、紫萍一粒丹:浮萍研末,煉蜜為丸,每服9克(一大丸),治風濕外感頭痛發熱,身重身痛。
4、柴胡50克煎湯,分3次服下,1日服盡,治感冒發燒、大腸桿菌引起的高熱;瘧疾發熱應在發作時煎服1—2次。
5、桑菊湯:桑葉9克、菊花12克,煎服,治一般傷風或風熱感冒,也可用于支氣管炎咳嗽、痰少痰粘不爽,伴有輕度發熱惡寒者。
6、吳萸藁本湯:吳茱萸6克、藁本9克,煎服,治風寒感冒,頭痛連腦的巔頂痛。
7、姜蔥湯:生姜10克、蔥白2枚,煎服,溫中散寒,解表止嘔,治風寒感冒、頭痛腹痛。
8、芫荽湯:芫荽一把(干者6—9克),煎湯加醋服,也可加生姜3片煎服,理氣消食,散風寒。
9、狗芽根60-90克煎服,治傷風感冒發熱,無名高熱,流感流腦乙腦發熱。
10、鐵紫湯:鐵掃帚全草30克、紫蘇9克,煎服,治感冒發燒,服后發汗。
11、川芎20克、桑葉100克,煎煮毛巾敷腸俞穴,并洗手足,治風寒頭痛,外感頭暈。
12、生姜10克、紅糖60克,水煎服,治風寒感冒輕型者。
13、生芝麻1把沖服,解表鎮咳,治感冒微寒咳嗽。
14、大蔥3根帶根毛,紅糖20克,煎服。
二、風熱感冒小驗方:
1、桑葉9克、菊花12克,水煎服,去風熱頭火及傷風。
2、桑葉薄荷湯:桑葉、薄荷各6克,煎服,治風熱感冒。
3、浮萍煎:浮萍9—12克煎服,治風熱感冒,發熱無汗,頭痛身痛。
4、柴胡50克煎湯1日分數次服完,治大腸桿菌引起的高熱不退或熱不清而反復者,也治寒熱往來和瘧疾以及感冒風熱、流感發熱、肺炎發熱。
5、野菊花20—60克,煎服,治風熱感冒頭痛,流感、流腦、百日咳,也治癰疽疔毒、無名腫毒、痄腮(均結合外敷,并取微汗)。
6、二花20克、連翹15克,煎服,治內外熱毒諸癥,風熱表癥,發熱無汗及扁桃體炎。
7、生石膏30克、桑葉10克,煎服,清熱止渴,治風熱、中暑、感冒高燒頭暈痛。
8、銀黃湯:銀花、連翹各10—30克,煎服,治腸熱感冒。
9、前胡10克單煎,治風熱感冒和麻疹初期。
10、龍葵25克左右,煎服,治感冒發熱、咽喉痛、牙痛、淋濁、白帶、咳嗽、尿不利。
11、蛇莓湯:蛇莓15—60克煎服,治感冒咳嗽發熱,咽喉腫痛、痢疾、子宮出血、大便下血、痄腮、火眼。
三、傷風感冒:
1、桑葉9克、菊花12克,煎湯代茶飲,治一般傷風感冒。
2、三春散(湯):三春柳6克,研細末,開水沖服,或三春柳15克煎服,治傷風感冒。
3、狗牙根60—90克,煎服,治傷風感冒發熱不退。
4、黃蒿蔥白泥:鮮黃蒿葉1把、蔥白1株,共搗如泥,擦手心足心、胸前背后,取微汗,治感冒。
5、綠豆、紅糖各60克,煮爛吃豆喝湯,服后蓋被取汗,治感冒。
6、白菜根3個、生姜3片,煎服,治傷風感冒。
四、流感發熱:
1、狗牙根60-90克,煎服,治流感發熱,也治流腦乙腦發熱、無名高熱。
2、淡豆豉30克,帶根須蔥白3—5根,水煎,服后蓋被發汗,停4—5小時再服1次,治流行性感冒初起。
3、青蒿35克、白糖30克,用青蒿煎水沖服白糖,治流感初起。
4、生石膏30克、霜桑葉15克,水煎服,治流感發燒,口渴咽干頭痛。
5、柴胡50克,水煎,一日分3次服完,治流感高燒不退。
6、浮萍18克,煎服,治流感發燒。
7、羌活30克、防風15克,煎服,治重感冒流感,項背強痛,高熱而服解表藥不出汗者。
8、蘆蒿湯:蘆全草(嫩者佳)60克、青蒿30克,煎服,治流感高燒,干噦,舌紅苔黃。
9、野菊花25—60克,煎服,治流感發燒頭痛。
10、青蒿30克,煎水沖白糖30克立服,治流感初起。
五、寒熱往來方:柴胡50克,水煎服。
六、低燒:
1、石芝湯:生石膏20克、油芝麻30克,共搗煎飲或連渣服下。功能生津潤燥,清潤退熱。主治低燒。非實熱者不用。
2、浮麥地骨湯:浮小麥30克、地骨皮9克,煎服,治結核或感冒后遺癥或其它原因引起的低燒,下午潮熱、骨蒸、虛勞潮熱、多汗、心煩、口渴、虛汗、盜汗。
3、尿蒿湯:男孩尿(去首尾的尿,取中間的尿)加入青蒿煎液,濃煎成膏,每服3—9克,治夜熱早涼的陰虛發熱盜汗及骨蒸勞熱,傷暑的發熱和熱重寒輕的瘧疾。
4、青蒿20—50克,煎服,治高熱、低熱。也治秋季腹瀉。用治肝炎時,10日1療程。
5、二皮湯:地骨皮、桑白皮各10克,煎服,治肺熱咳喘、骨蒸、惡寒發熱、五心熱,脈細數。對肺結核的低熱咳嗽有效。
七、夜熱早涼:
1、白薇30克,煎服,治陰虛發熱,夜熱早涼。
2、尿蒿湯:青蒿20—30克,用男童尿煎服,治感冒后遺之陰虛夜熱早涼。
3、鐵掃帚、青蒿各30克,煎服,治感冒后遺之夜熱早涼。
八、感冒積滯(胃腸型感冒):神曲或建曲30克,煎服,治感冒食滯,治飲食瓜果蔬菜積滯,消化不良,胸滿腹瀉,赤白痢疾,痰喘咳嗽。
九、發汗過多,心下悸欲得汗者:桂枝10克、甘草8克,煎服。
十、發汗后,臍下悸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各適量,煎服。
十一、傷寒汗下后虛煩不得眠,心中懊惱、身熱:梔子10克、淡豆豉15克,煎服。
十二、傷寒后,身熱不去,微煩者:梔子、干姜各10克,煎服。
十三、傷寒后,心下痞,關脈浮:大黃黃連瀉心湯,用量適度。
十四、傷寒應汗不汗而煩,肉上起粟,意欲飲水而不渴,先服文蛤散,不效,改服五苓散(俱為成藥,或臨時配用)。
十五、下后又汗,晝夜煩躁,或不眠而安靜,不熱不渴,無表癥,脈沉微,身無大熱:干姜、附子各10—30克,煎服。
十六、熱性傳染病:
1、大青葉、板蘭根各30克,水煎服,清熱解毒,治外感熱病。
2、大青葉30克,煎服,預防一切熱性傳染病。
3、烏蘞莓9—30克,治一切原因不明的高熱。
十七、手足發熱:丁香樹葉7片,煎沸兩三分鐘,分二次服,治手足發熱,日煎1副,連服兩天即可痊愈。
十八、感冒后遺突發呼吸困難:白蘿卜1個,白胡椒7—10粒,同煮爛,連湯吃下,每日2次,連服數劑。
十九、腸傷寒:地榆30克、白花蛇舌草15克,每日1劑,水煎服,連服1—3周。
二十、預防感冒:
1、把醋倒在火口上,讓蒸汽薰室內。
2、黃芪、菊花各30克,煎服。
3、貫眾30克、薄荷3—6克,煎服。
4、貫眾30-100克,放在水缸內,一周一換。
5、按摩合谷、迎香、太陽諸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