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某地要求義務(wù)教育階段所有民辦學校全部轉(zhuǎn)為非營利性學校,感到極為震驚。作為公辦教育一種重要補充,民辦教育體制靈活,打破了公辦教育對教育獨門壟斷,滿足了群眾對多樣化教育的需求,存在的意義何其重大。
民辦教育促進法頒布了17年,民辦教育獲得了飛速發(fā)展。所以然者何?民辦教育走市場路線,辦得好才能生存,辦不好就會血本無歸。生死存亡之下,哪所民辦學校不是揚鞭自奮蹄?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靠天靠地靠娘老子,不算是好漢!
譬如資料表示:2002—2016年期間,我國財政性教育經(jīng)費從3400億元增加到29000億元。這期間,公辦學校減少了28萬所,經(jīng)費增加了25000億元。而民辦學校在同樣的時間段增加了10萬所,公共財政經(jīng)費增加了200億元。那么結(jié)論是,民辦教育用1%的公共財政資源提供了18%的公共教育服務(wù),這是一個驚人的數(shù)據(jù),民辦教育對教育的貢獻豈能被忽視?
民辦教育讓人詬病的重點在于,民辦教育收費高,投資人逐利。這應該要從兩個方面來看,資本本身就有逐利的特點。資本家首先是資本家,然后才可能是慈善家。就算是慈善家,也可能采取各種做慈善的方式。譬如捐款希望工程,而不大可能從事一所實體學校。一旦做一所實體學校,那就必須要核算成本,考慮利潤,否則就不是一個合格投資者,就是死路一條,這樣的學校怎么可能有前途呢?
從逐利上來說,民辦學校收費確實不少,但其支出也不少。公立學校之所以收費低,一是老師工資全部是國家撥款,二是學生每年都有一大筆公用經(jīng)費。私立學校一切都是自己來,老師沒有編制,還要招聘更好的老師。一般來說,民辦教師的工資普遍要高出公立學校,再加上五險一金,這就是一大筆開支。
另外民辦學校學生基本上沒有公用經(jīng)費,發(fā)達地區(qū)適當補助一些,其他的都是民辦學校自己支出。再加上學校維修、水電、運營……等等,很多民辦學校運營很艱難。正因為如此,民辦教育促進法還規(guī)定,每年要給民辦學校一定的補助,只是很多地方?jīng)]有執(zhí)行而已。
退一萬步,就算民辦學校逐利了,但遵循國家教育法律,提供了最優(yōu)質(zhì)的教育服務(wù),贏得了大眾的認可和口碑,市場愿意購買這樣的服務(wù),又有何不可呢?
我曾經(jīng)在民辦教育工作過多年,也在公辦教育工作過多年,甚至還和相關(guān)決策者有過交流,所以對這個問題還是有一點真切感受的。
我一直思考的一個問題是,進民辦學校相比較公辦學校要多花不少錢,為什么很多人還是要擠破頭選擇民辦學校?作為公辦學校,如何向民辦學校學習?
記得我第一次進入民辦學校,校長開會,只問我們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學校收費高,家長還愿意把孩子送到我們學校?我們應該給家長交出一份什么樣的答卷?你們在心里把這個問題想想好。
這個問題不難回答,只是很難做到,但作為民辦學校又必須做到。我們學校就曾經(jīng)這樣一次次做到過,把優(yōu)秀變成一種習慣,然后就是追求卓越。
很多公立學校競爭不過私立學校有三大原因。
一是憂患意識不同。公立學校是優(yōu)劣問題,私立學校則是生死問題。
美國著名牧師戴爾·泰勒說過一個故事。獵人帶著獵狗去打獵。一槍擊中了一只兔子后腿,受傷的兔子拼命逃生,獵狗窮追不舍但卻未能追上。獵人氣急敗壞地說:“你真沒用,連一只受傷的兔子都追不到!”獵狗聽了很不服氣:“我已經(jīng)盡力而為了呀。”
再說兔子帶著槍傷成功地逃生回家了,兄弟們都圍過來驚訝地問它:“那只獵狗很兇呀,你又帶了傷,是怎么甩掉它的呢?”
兔子說:“它是盡力而為,我是全力以赴。它沒追上我,最多挨一頓罵,我若不全力以赴,連小命都沒有了呀。”
公立學校當然也有壓力,但與私立學校的生死攸關(guān)相比,明顯還是差一大截。道理很簡單,公立學校是獵狗,即便追到兔子也是獵人的,所以盡力而為,但求無愧于心就好了。但私立學校卻是兔子,必須全力以赴地奔跑,否則命就沒有了。私立學校只能盡善盡美,沒有第二條路可以選擇。
二是人才選拔不同。公立學校當然也重視人才,校長當然也想把學校做好,只是不是那么迫切,不是那么剛需。
反正學校是公家的,一些校長更愿意選擇自己的人、忠誠的人,不大愿意選擇真正才能出眾的人。才能過于出眾,或者威信比校長還要高,這還怎么弄呢?
武大郎號稱“三寸丁谷樹皮”。其實是兩個外號的合并。一是矮小,三寸;二是丑陋,丁谷樹皮。武大郎招聘怎么招呢?他是拿尺子量,超過“三寸”的不要,目測長相超過“丁谷樹皮”的,長得太周正的也不要。
但私立學校不一樣。生死存亡,經(jīng)濟效益第一。誰有能力,誰能給學校打開局面,誰能夠讓學校熠熠生輝,誰能給學校掙錢那就重用誰。所以私立學校里的人來自四面八方,很多人都能脫穎而出,人才又能產(chǎn)生鰱魚效應,所以私立學校越辦越好。
三是教育視角不同。光有憂患意識不行,還必須付諸行動。那么私立學校是如何付諸行動的呢?
一開始是抓時間,通過精細化管理,使得單位時間的效率最大化。然后是提高課堂效率,堂堂清。但公立學校也不是吃素的,當公立學校也狠抓時間,也大力提高課堂效率的時候,私立學校的優(yōu)勢就全部失去了。
于是私立學校又開始了另一輪變革,或者自我革新。那就是著眼于非智力因素的開發(fā)。比如私立學校特別在乎師生關(guān)系的營造,師生關(guān)系就是第一生產(chǎn)力。
作為私立學校的老師,我們一開始構(gòu)建師生關(guān)系,有很大的功利性,無非就是為了提高教育質(zhì)量。但在這個過程中,一次次嘗到甜頭,一次次被學生的真誠感染和打動,到了后來就不再是一種實用主義,而是一種自然習慣。
很多老師被一屆屆學生愛護,老師們的故事和傳說在一屆屆學生那里傳說。甚至有學生離開校園里,特意回學校給學弟學妹們上課,讓他們一定代替自己愛老師。最后的最后,美好的師生關(guān)系,成了學校的一種倡導,一種習慣,一種文化,厚植于每個孩子的心靈之中。
當老師不再是孤立的教師視角,而是一切從學生出發(fā),和學生一起成長,一起經(jīng)歷教育人生的酸甜苦辣,這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歷程!
但這些都不是我最想說的,我更想說的是,私立學校對優(yōu)秀教師的保護力度也是空前的。
前段時間,哈爾濱某私立高中學生家長袒護孩子,到學校鬧事。孩子幫助自己媽媽,辱罵老師,并一拳打在老師身上……
該校長斬金截鐵,當即決定開除李同學,沒有任何回旋余地。
他的回答擲地有聲:“孩子回來的這種可能性肯定沒有。簡單點說,老師的尊嚴和教育的尊嚴我們是要維護的。我們的老師不能隨便的被張口大罵,更不能在家長面前隨便的被打。”
如果這是公立學校,就算校長有這個魄力和膽量,也不一定算數(shù)的。甚或不但這個教師被處理,連校長本人都一并處分,說不定還會連珠炮式的追加處分。
所以,當學生和老師發(fā)生沖突,公立校長雖然聲稱和老師是同一戰(zhàn)壕,但迫于各種壓力,大多會息事寧人,讓老師受盡窩囊氣。
但私立學校就不同了,老師犯錯了,有處理老師的辦法。但辱罵老師和打罵老師絕不允許。所以這個校長敢于碰硬,毫不手軟,一錘定音。
很多老師覺得這位校長是一股清流,希望這不是別人家的校長,更希望自己的校長也能硬起來,為老師撐腰,捍衛(wèi)師道尊嚴,捍衛(wèi)校園的朗朗乾坤!
敢為老師撐腰,保護老師的尊嚴,尤其是捍衛(wèi)老師的教育自主權(quán),這是私立學校能夠脫穎而出的最重要原因。
與清風舞,共明月醉
投稿:wkd001@126.com
合作:heimawangzi14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