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著作《獨斷》讀記
章丘老耋
下卷·二
(原文)
虙犧為太昊氏,炎帝為神農氏,黃帝為軒轅氏,少昊為金天氏,顓頊為高陽氏,帝嚳為高辛氏,帝堯為陶唐氏,帝舜為有虞氏,夏禹為夏后氏,湯為殷商氏,武王為周,高祖為漢。高帝、惠帝、呂后攝政、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王莽、圣公、光武、明帝、章帝、和帝、殤帝、安帝、順帝、沖帝、質帝、桓帝、靈帝,從高帝至桓帝,三百八十六年,除王莽、劉圣公,三百六十六年,從高祖乙未至今壬子歲,四百一十年,呂后、王莽不入數,高帝以甲午歲即位,以乙未為元。
伏羲,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名字叫做“太昊氏”。伏羲又稱“庖犧氏”,風姓。代天而王,也就是說,他是代替蒼天而稱王的。他的母親是華胥。“華胥”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胥”“履大人跡于雷澤,而生庖犧于成紀。”還說伏羲氏蛇身人首。伏羲的成就是開天辟地的,“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與伏羲并列的是女媧,這是第一個女神,有了女媧才有了生生不息地“華夏”民族。“女媧”的時代共工與祝融戰,共工“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缺。”女媧乃煉五色石以補天,斷鼇足以立四極,聚蘆灰以止滔水。”女媧補天,傲然于天地之間。伏羲氏“三皇”之首,女媧是“三皇之一”,自伏羲女媧之后,人類才進入了文明的光輝旅程。
“炎帝為神農氏,”炎帝也是三皇之一。炎帝號神農氏,又稱“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炎帝牛首人身,親嘗百草,利用草藥給人治病,炎帝是農具“耒”的發明者,他教民墾荒種糧食,制造陶器。被尊為神農氏。
黃帝為軒轅氏。黃帝為軒轅氏,是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這時候神農炎帝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于是軒轅乃習用干戈,”戰勝蚩尤,“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被尊為天子。
少昊為金天氏,顓頊為高陽氏,帝嚳為高辛氏,帝堯為陶唐氏,帝舜為有虞氏,夏禹為夏后氏,湯為殷商氏,武王為周,高祖為漢。
黃帝之后代之而起的是“少昊金天氏”就是黃帝的長子,名玄囂。之后代之而起的是顓頊,名乾荒,是黃帝次子昌意的兒子。接續而起的是帝嚳高辛氏,他是少昊的孫子。而后是帝堯、帝舜、然后有大禹的夏代,商湯的殷代,武王的周代。周代經歷西周、東周兩個階段。東周又分春秋、戰國兩個時代,戰國時代戰亂頻仍,秦始皇統一了中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秦始皇對于中華民族的貢獻功高蓋世。秦始皇死后華夏大地又陷入了楚漢相爭的戰亂時代。漢高祖劉邦,取得了勝利,建立大漢朝。
漢朝經歷“高帝(劉邦)、惠帝(劉盈)、呂后攝政(女皇呂雉)、文帝(劉恒)、景帝(劉啟)、武帝(劉徹)、昭帝(劉弗陵)、宣帝(劉詢)、元帝(劉奭)、成帝(劉驁)、哀帝(劉欣)、平帝( 劉衎)。漢平帝劉衎(公元前9年至公元6年2月4日)名劉箕子。父親漢哀帝死后,九歲的劉衎被扶上寶座,成為西漢第十四位皇帝。十四歲的劉衎不幸病死。王莽代之而起,建立新朝。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是西漢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員。漢元帝劉奭的皇后是王政君。漢成帝劉驁是王政君的兒子,劉驁就任漢成帝,王政君成為皇太后。劉驁沒有子嗣,立漢成帝劉驁的侄子,定陶恭王劉康之子劉欣為皇帝,就是漢哀帝。哀帝二十五歲去世,他的兒子九歲的劉箕子即位。王莽是王政君的侄子,此時朝政完全控制在王莽的手中。于是西周走向終結。
王莽的新朝,處于動蕩之中,赤眉綠林紛紛起義。綠林攻入長安,王莽在混亂之中被商人杜吳所殺,校尉公賓殺了王莽,把他的首級懸于宛市示眾。王莽的頭顱被人割下,成了后來皇室的收藏品。晉惠帝時,洛陽大火,王莽頭顱在大火中焚毀。
王莽之后代起的是圣公。這個圣公,其實短命的。劉玄,字圣公,西漢皇族后裔。公元23年,劉玄被綠林軍立為皇帝,年號更始。隨后被赤眉軍所殺,更始政權終結。
代之而起的是漢光武帝(劉秀)。劉秀是南陽郡蔡陽縣人,出生于陳留郡濟陽縣,就是今天的河南蘭考。劉秀拋棄了更始政權,在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稱帝,史稱東漢。劉秀六十二歲逝世,其子劉莊繼位,就是“漢明帝”。而后是漢章帝(劉炟),漢和帝(劉肇),漢殤帝(劉隆)登基時不滿百天,隨后夭折,故稱“殤帝”。接續他的是漢安帝(劉祜)、漢順帝(劉保)、漢沖帝(劉秉)、漢質帝(劉纘)、漢桓帝(劉志)、漢靈帝(劉宏)。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傳承有序,從未中斷,至今依然在傳續,并且在不斷發揚光大,依然輝煌、依然生氣勃勃的民族。商周兩代,據考古發現證實確切地存在,“二里頭”文化也可以確定就是夏朝文化。考古證實“二里頭遺址”距今三千五百年到三千八百年。四千年前,正是考古發現的“龍山文化”時期。龍山文化源自“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距今四千五百年,至六千五百年之間。這個時期就是炎帝、黃帝,以及蚩尤,與其他部族相互融合的時代。“河姆渡文化”距今七千年,此時已經有了城邦,有了干欄式房屋,有了灌溉系統,有了稻谷的生產。同一時期在北方還有“仰韶文化”,“仰韶文化遺址”發現有村落,有制陶遺跡,證實此時產生了種植業、紡織業、畜牧業、手工業等,而且都相當地發達。這一時期應該是唐堯虞舜的時代。比“仰韶文化”稍晚一點在東北還有“紅山文化”。“紅山文化”出土的“玉豬龍”,把中華民族“龍圖騰”、“龍崇拜”,活靈活現地展現在世界面前。泱泱中華民族屹立世界近于萬年,獨特而輝煌。唯我中華民族有光輝的未來!(署名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