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女傳·仁智》
老天有眼
關(guān)鍵詞:德勝不祥,仁除百禍
提要:見了兩頭蛇真的會死人嗎?當(dāng)然不會,但是,如何處理兩頭蛇,可見一個人的人品德行。孫叔敖,見了兩頭蛇,非常恐懼,怕再有人看見兩頭蛇,將其埋之。母親說他不會死,“有陰德者,陽報之。德勝不祥,仁除百禍”,積德必有報應(yīng),作惡多端,同樣有報應(yīng)。“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惡之家,必有余殃”[1],這就是“天道”。
楚令尹孫叔敖之母也。(這里說的是楚國令尹孫叔敖母親的故事。孫叔敖,生活于約公元前630年至公元前593年,蒍姓,名敖,字孫叔,與母親避難今河南淮濱縣,改名孫叔敖。)叔敖為嬰兒之時,出游,見兩頭蛇,殺而埋之。(南方確有兩頭蛇,又叫越王蛇。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浙江等地都有。)歸見其母而泣焉。母問其故,對曰:“吾聞見兩頭蛇者死,今者出游見之。”(兩頭蛇少見,所以迷信認(rèn)為,見者必死。)其母曰 :“蛇今安在?”對曰:“吾恐他人復(fù)見之,殺而埋之矣。”其母曰 :“汝不死矣。夫有陰德者,陽報之。德勝不祥,仁除百禍。(孫叔敖知道見兩頭蛇必死的說法,自己見到了,非常恐懼,不希望再有第二個人看見,所以把兩頭蛇埋了。他母親說,他不會死。因為孫叔敖有好心,積了陰德。有好心是會得到好報的,有德行就能戰(zhàn)勝不祥,有仁慈就能免除災(zāi)禍。)天之處高而聽卑。(中國人相信報應(yīng)。以為做好事老天爺聽得見,看得見。)《書》不云乎:‘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此話出自《尚書·蔡仲之命》:“皇天無親,唯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意思就是,老天爺不親近誰,誰有德行就親近誰,就保佑誰。)爾嘿矣,必興于楚 。”(嘿表示贊嘆,母親贊揚孫叔敖的舉動,說他一定有助于楚國的振興。)及叔敖長,為令尹。(公元前601年,出任楚國令尹,相當(dāng)于相。《史記·循吏列傳》:“孫叔敖者,楚之處士也。虞邱相進(jìn)之于楚莊王,以自代也。三月為楚相,施教導(dǎo)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緩禁止,吏無奸邪,盜賊不起。秋冬則勸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樂其生。”可見她母親所說還是有道理的。世上,有仁心,就有仁政;有愛人之心,就有愛人之政;有親民之舉,就有老百姓愛戴;遇事想到他人,有利于他人,就是一個大公無私的人,有利于人民的人。當(dāng)時孫叔敖還是一個小孩子,但是“三歲看老”,從小就沒有愛心,長大了愛心不會從那里蹦出來;從小知道疼人,長大也必然是孝子。)君子謂叔敖之母知道德之次。(德之次,就是德行的次序,德行的先后。什么為先?仁愛為先,善良為先,慈悲為先,利人為先。)詩云 :“母氏圣善 。”(“圣,睿也。令,善也。”[2] 這句話出自《詩·邶風(fēng)·凱風(fēng)》:“母氏圣善,我無令人。”意思是母親圣明善良,而我自己則不成才。)此之謂也。
頌曰:叔敖之母,深知天道。叔敖見蛇,兩頭岐首,殺而埋之,泣恐不及。母曰陰德,不死必壽(母親說,積陰德的人必然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