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御馬”與“御人”

《孔子家語》精讀筆記

——第六卷. 執轡·第二十五·一

 

提示:這一節,孔子應閔子搴之問,講述了,“理政”的學問?!罢巍本褪枪芾肀娙酥?。用孔子的說法:“理政”好比御馬。御馬依靠“銜勒”?!般暋笔邱R嚼子。為了控制馬,使它聽人的話,就在馬嘴里放上一塊橫木,或者鐵鏈,這就是“馬嚼子”?!袄铡本褪邱R轡頭,戴在馬頭上的“籠頭”,有了籠頭,才能系上韁繩,控制馬的頭部。馬有了“銜勒”,御者手中有了鞭子,能牽,能拉,能拽,能鞭笞,馬不得不聽話。人是需要管理的。國家失去管理,社會失去秩序,亂象叢生,危機四伏,朝不慮夕??鬃诱f:“君者,人也;吏者,轡也;刑者,策也。夫人君之政,執其轡策而已?!惫芾戆傩站褪恰坝恕保虼?,管理者有必要給百姓戴好“嚼子”,系牢“轡頭”,掌握好手中的“鞭子”。

古人的這種比喻,今人不能接受,人怎么能比喻成馬呢?當然孔子是打一個比方。人從根本上說是利己的,這是生存的需要,但是人又是必須群居的,因此就要有一定的規矩,制度,禮儀,法律。人類社會僅有法律制度還不行,人還要有自覺性,有自制力,有約束性,這就需要道德,需要道義,需要教化,需要禮儀。馬需要調教,即所謂德;馬需要“銜勒”即所謂法?!胺虻?,法者,御民之具,猶御馬之有也?!彼^法制社會,也是要靠兩手,一手是德,一手是法,少一手都不行。

治理國家,就是治理百姓,在這一點上,儒家與法家,沒有多大的區別。仁義道德不能約束的時候,就要動用法律;法律用的多了,苛刻了,民不畏死了,那就返回來,強調仁義道德,加強教化。沒有仁義道德不行,沒有法律制度也不行。誰是國家的主人?是人民?!懊裎┌畋?,本固邦寧?!泵献右舱f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因此孔子的“御民”之說,基礎是為民、愛民。沒有為民,愛民的思想,主人變成仆人,百姓變成馬匹。

名句:夫人君之政,執其轡策而已

以之道則國治,以之德則國安,

以之仁則國和,以之圣則國平,

以之禮則國安,以之義則國義,

 

閔子騫為費宰,問政于孔子。(閔子騫,名損,字子騫,魯國人,孔子弟子,七十二賢人之一。為人極孝,后娘虐待他,用蘆花做棉衣。父親見閔子搴瑟瑟發抖的樣子,很生氣,鞭打他,棉衣被打破,里面的蘆花飛揚出來,父親才知道誤會了。父親決定休妻,閔子騫跪地求請,父親打消了休妻的念頭。于是孝名傳揚。“費”,春秋魯邑,春秋時,魯國大夫季友的私邑。地處山東費縣城西北10公里處的上冶鎮南。閔子騫去費邑作宰相,向孔子請教理政之道。)

子曰:“以德、以法。夫德,法者,御民之具,猶御馬之有銜勒也。(“以德”就是用德行教育人;“以法”就是按法律約束人?!般暋笔邱R嚼子,“勒”是馬轡頭。治理百姓,就像是馴馬人,給馬戴上嚼子和轡頭。這嚼子和轡頭就是道德和法律。“德法者御民之銜勒也。”[《大戴禮記·盛德》])君者,人也;吏者,轡也;刑者,策也。夫人君之政,執其轡策而已?!?/span>(“君”就是君主,在這里好比是馴馬的人。各級官吏就好像是轡頭,他們執行政策,頒布條例,管束百姓,就像給馬戴上了轡頭。刑法,就像是趕車人手里的鞭子,馬不好好走,就給它一鞭子,讓它吃點苦頭。執政,沒有轡頭不行,沒有鞭子不行。)

子騫曰:“敢問古之為政?”孔子曰:“古者天子以內史為左右手,以德法為銜勒,以百官為轡,以刑罰為策,以萬民為馬,故御天下數百年而不失。(“內史”西周設置,又稱“冊內史”,是春官宗伯的屬官,周代“掌策命諸侯及孤卿大夫,凡四方之事書則讀之?!盵《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戰國時期,主管租賦、財務。權力很大,猶如天子的左右手。內史,一手是精神,即德;一手是法律。通過百官,向下推行方針政策,法律是百官手中的鞭子,老百姓就是他們放牧的馬,所以法統能夠傳續幾百年之久。)善御馬正銜勒,齊轡策,均馬力,和馬心,故口無聲而馬應轡,策不舉而極千里;善御民,一其德法,正其百官,以均齊民力,和安民心,故令不再而民順從,刑不用而天下治。(老百姓戴上了“銜勒”,有了轡頭,就可以調節,可以控制,可以管理,大家能夠一條心,可以一起用力,朝一個方向走,邁出同樣的步伐。老百姓不戴“轡頭”行不行?沒有“銜勒”行不行?不行,沒有轡頭,沒有銜勒,那就是無政府主義。都靠右邊走就必須靠右邊走,你非要靠左邊走,不是撞車,就是頂牛。你順從法律、法規,就能獲得自由;你不順從法律、法規,就必須運用法律、法規,你將失去自由。)是以天地德之,而兆民懷之,夫天地之所德,兆民之所懷,其政美,其民而眾稱之。(德行天下,法約百姓,就是順應天道,就能得到老百姓的歡迎。)

今人言五帝三王者,其盛無偶,威察若存,其故何也?其法盛,其德厚,故思其德,必稱其人,朝夕祝之,升聞于天,上帝俱歆用永厥世而豐其年。(“法盛”就是法律通行無阻,人人都能遵守;“德厚”就是道德醇厚,慈愛人民,如此就能夠受到人民的擁護,得到人民的熱愛,就可以永世享受太平。其實,一個時代僅有“法盛”,僅有“德厚”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改革精神,自我完善的精神,永不驕傲自滿的精神,不斷奮斗勇于攀登的精神。因為時代是在前進的,潮流是不斷滾滾向前的。一個法子,一個政策,不可能一勞永逸,不可能永不改變。堯治理天下的方式,舜沒有全盤照搬;周武王,也沒有按照他的父親周文王的路走下去。革故鼎新,才能永厥其豐年。)不能御民者,棄其德法,專用刑辟,譬猶御馬,棄其銜勒而專用垂策,其不制也,可必矣。(四匹馬向四下里用力,車子不能前進;鑼鼓班子,不按譜子來演奏,搶板眼,沖節奏,該響的不響,不該響的亂響,演奏的是噪音。丟掉德行,丟掉禮儀,不講法律,不執行政策,什么都做不成。)夫無銜勒而用垂策,馬必傷,車必??;無德法而用刑,民必流,國必亡。(用馬駕車,不知道使用轡頭約束馬,只知道用鞭子鞭打馬,馬也傷了,車也翻了。管理老百姓,沒有道德,沒有教化,沒有禮儀,沒有引導,沒有約束,只知道制裁,只知道格殺勿論,老百姓不是跑了,就是走上絕路了。)治國而無德法,則民無修,民無修則迷惑失道,如此上帝必以其為亂天道也。(不能讓老百姓身心得到將養,不能休養生息,就會走歪門邪道,如此天下就大亂了。)茍亂天道,則刑罰暴,上下相諛,莫知念忠,俱無道故也。(刑罰殘暴,相互抵牾,推諉扯皮,內斗不已,阿諛奉承,不講忠信,沒有道德,天下必然大亂,這都是沒有遵循道造成的。)今人言惡者,必比之于桀紂,其故何也?其法不聽,其德不厚,(“其法不聽”就是有法律不遵守,無視法律,公開違法。有法不依,知法犯法,公開的違法亂紀,發展下去就會成為夏桀、殷紂那樣的十惡不赦的邪惡之人。“其德不厚”就是道德不醇厚,或者說沒有道德。無德之人,既沒有忠信,也沒有善良,更沒有信譽,什么都敢來,什么都敢做。)故民惡其殘虐,莫不吁嗟,朝夕祝之,升聞于天,上帝不蠲,降之以禍罰,災害并生,用殄厥世。故曰德法者御民之本。(所以就會出現天怒人怨的局面,只好走向死亡。)古之御天下者,以六官總治焉。(周代建立起了完善的制度?!傲佟奔粗艽O置的: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統稱“六卿”。)冢宰之官以成道,(“豕”“豕,豬,祭祀用的犧牲?!盵《呂氏春秋通詮·審分覽·任數》]天官是主管祭天大事的,故名“豕宰”。主要是“使帥其屬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國。治官之屬。”掌吏治。)司徒之官以成德,(“地官司徒”,“帥其屬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撫邦國”,負責教育教化之責。)宗伯之官以成仁,(“春官宗伯”,“帥其屬而掌邦禮,以佐王和邦國?!必撠煱罱欢Y樂之責。)司馬之官以成圣,(“夏官司馬”,“帥其屬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國?!闭栖婈犝鲬鹬肛煛#?/span>司寇之官以成義,(“秋官司寇”“帥其屬而掌邦禁,”負責治安刑法指責。)司空之官以成禮。(冬官司空,掌水土營造度量等等。)“六卿”發展到后來即為六部:吏、戶、禮、兵、刑、工部。主管叫做尚書。)六官在手以為轡,均仁以為納,故曰御四馬者執六轡,御天下者正六官。(“六官”各自掌握著自己的權利,猶如手中握著轡頭。所以說:駕馭四馬拉的車子,要手握六轡;掌握國家大政,就要掌控六官。)是故善御馬者正身以總轡,均馬力,齊馬心,回旋曲折,唯其所之,故可以取長道,可赴急疾,此圣人所以御天地與人事之法則也。(駕馭馬車的人,要坐正身子,抓繞韁繩,控制轡頭;掌握政權的人,更是要坐正身子,施行德政,端正態度,團結一心,相互配合,奮勇向前。)天子以內史為左右手,以六官為轡,已而與三公為執六官,均五教,齊五法。(“內史”是“春官”屬下的官員?!白诓瓢疃Y,治神人,和上下。”[《尚書·周官》]所以一“內史”為左右手?!拔褰獭?,指五種教化,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種倫理的教育?!拔宸ā奔础拔逍獭保耙晕逍碳m萬民:一曰野刑,上功糾力;二曰軍刑,上命糾守;三曰鄉刑,上德糾孝;四曰官刑,上能糾職;五曰國刑;上愿糾暴。”[《周禮·秋官司寇第五》])故亦唯其所引,無不如志,以之道則國治,以之德則國安,以之仁則國和,以之圣則國平,以之禮則國安,以之義則國義,此御政之術。(遵守客觀規律,遵守宇宙法則,如此治理國家,則國家得以治理;以道德來治理國家,國家得以治理;以仁愛之心治理國家,則國家和諧;以開明、民主、大公無私來治理國家,國家則平順;以禮貌、文明、和諧的原則來治理國家,則國家平安;以道義,公理,倫常來治理國家,則國家得以和睦。)過失人之情,莫不有焉,過而改之,是為不過。(有過失、錯誤在所難免,改了就好了。)故官屬不理,分職不明,法政不一,百事失紀曰亂。亂則飭冢宰;(人事混亂,條理不清,職責不分,政策不統一,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破壞法紀,必然生亂。這件事情要找“天官豕宰”,他要負責。)地而不殖,財物不蕃,萬民饑寒,教訓不行,風俗淫僻,人民流散曰危,危則飭司徒;(田地沒種好,財物沒增加,百姓饑苦,教令不行,風俗邪僻,人民流離失散,都是地官沒有盡職盡責。)父子不親,長幼失序,君臣上下,乖離異志曰不和,不和則飭宗伯;(家庭矛盾,上下失和,長幼失序,社會不和諧,就是“春官宗伯”出了問題。)賢能而失官爵,功勞而失賞祿,士卒疾怨,兵弱不用曰不平,不平則飭司馬;(賢不能進,功不能賞,士卒心懷怨恨,兵力虛弱不能打仗,就要整飭司馬。)刑罰暴亂,姦邪不勝曰不義,不義則飭司寇;(濫施刑罰,暴亂四起,奸邪不除,壞人當道,叫做不義。不義就整飭司寇。)度量不審,舉事失理,都鄙不脩,財物失所曰貧,貧則飭司空.故御者同是車馬,或以取千里,或不及數百里,其所謂進退緩急,異也。(工匠有問題,建筑出問題,度量衡有問題,都要找司空。)夫治者同是官法,或以致平,或以致亂者,亦其所以為進退緩急異也。(各級官員官府其責,有人治理得好,有人治理混亂,是沒有掌握好輕重緩急。)古者天子常以季冬考德正法,以觀治亂,德盛者治也,德薄者亂也。故天子考德,則天下之治亂,可坐廟堂之上而知之,夫德盛則法修,德不盛則飭,法與政咸德而不衰。故曰王者又以孟春論之德及功能。(有德行的治理的就好,沒有德行的就治理不好;有能力的就能治理好,沒有能力的就治理不好。所以每到年終歲尾都要舉行,“考績”,“考評”德政不深厚的任何地方就要整飭,法令和政令暢通的地方,政績突出的地方,就有表揚。)能德法者為有德,能行德法者為有行,能成德法者為有功,能治德法者為有智。(什么叫有德?什么叫有行?什么叫有功?什么叫有智?都是可以衡量的,可以比較的。是看得見的,摸得著的。)故天子論吏而德法行,事治而功成,夫季冬正法,孟春論吏,治國之要?!?/span>(考察官吏,評定官吏,推行德政、法治。冬天執法。春天考績官吏,國家就能長治久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卷第六
孔子家語注 卷第六
《孔子家語》卷第六
盛德第六十六
孔子以駕車喻治國:御天下如御車
儒家的“儒”是什么意思?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南县| 昌宁县| 扬州市| 临泽县| 闸北区| 边坝县| 乌审旗| 永宁县| 青州市| 平武县| 峨山| 开封县| 临沧市| 和顺县| 丽水市| 资源县| 泾川县| 嘉峪关市| 肥东县| 亳州市| 仁化县| 大理市| 长子县| 克什克腾旗| 晋中市| 海兴县| 商都县| 隆林| 芒康县| 蓝山县| 宜章县| 云阳县| 惠水县| 西昌市| 长宁县| 天等县| 秭归县| 宁陵县| 泰宁县| 九龙城区| 积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