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語》精讀筆記
——第九卷·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之一
(峻岫)
提要:這是《孔子家語》第三十八節,《弟子解》的第一部分。原文并未分兩部分,因為篇幅的限制,故分作兩次來敘述。我們都知道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七十二賢人都是有誰?這里做了一一解答。第一個賢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顏回,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德行著名”。第二位賢人,是閔子騫,“孔子稱其孝”,二十四孝中“蘆衣順母”的故事,就是閔子騫的事跡。第三位是冉耕,“孔子稱其仁”。第四位冉雍,“以德行著名”。第五位,宰予,以口才著名。第六位,大名鼎鼎的子貢,德行與顏回不相上下。唯一的區別,宴會貧窮,子貢富有。第七位,冉求,與大哥冉耕、二哥冉雍并稱“一門三賢”。第八位,名震華夏的子路,勇敢,耿直,眼里揉不進沙子,他還是一個大孝子,二十四孝中“子路負米”就是他的故事。第九位,言偃,即子游,孔門里頭唯一的南方人,孔子說有了此人,他的學說就可以在南方傳播了。第十位,卜商,文科高才生,做學問扎扎實實。第十一位,顓孫師,就是子張,他是孔子“有教無類”的代表人物,可能還犯過罪行,同學們“友之而弗敬”,就是他,投學孔門之后脫胎換骨,后來成為“儒家八派”最著名的“子張氏之儒”的創立者。子張專心辦學,是儒家文化的積極地推進者和傳承者。
顏回,魯人,字子淵,年二十九而髮白,三十一早死??鬃釉唬骸白晕嵊谢兀T人日益親?!被刂滦兄?,孔子稱其仁焉。(顏回,生于魯昭公二十一年,死于魯哀公十四年。曹姓,顏氏,名回,字子淵,尊稱顏子,春秋末魯國,今山東曲阜人。顏回家貧,居陋巷,簞食瓢飲。十三歲拜孔子為師。二十歲娶宋人女戴氏,生子顏歆。為人謙遜好學,“不遷怒,不貳過”。重德行,孔子稱贊“賢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違反仁?!?span lang="EN-US">[《論語·雍也》]聰明好學“聞一知十”。顏回沒有出仕做官,孔子說顏回“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論語·述而》]顏回忠厚,內向,看似愚鈍,實則大智若愚??上Ф艢q頭發斑白,三十一歲而亡??鬃颖磭@;“噫!天喪予!天喪予!”顏回是孔門十哲之一,列為孔門七十二賢之首。漢高帝以顏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唐太宗尊為“先師”,唐玄宗尊稱“兗公”,宋真宗加封顏回“兗國公”,元文宗尊稱顏回“兗國復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復圣”,意思是第二個圣人。對于中國文化而言,顏回就是仁德的樣板,顏回的人生價值,就是立仁,立德。)
閔損,魯人,字子騫,以德行著名,孔子稱其孝焉。
(閔損,字子騫,以字行,人稱閩子騫。山東魯國人。比孔子小十五歲。是一個大孝子,遭后母虐待,父親知道真相后,把后母趕走,閔子騫為后母求情,這就是著名的“蘆衣順母”的典故??鬃臃Q贊他:“孝哉,閔子騫?!焙笕税验h子騫的事跡,列為二十四孝之一。閔子騫老成持重,言而有信,懷有“忠恕之心”??组T十哲之一,列為七十二賢人。東漢時期開始在祭孔時,同時祭祀閔子騫。唐開元二十七年,閔子騫被追贈為“費侯”。宋代大中祥符二年,被追贈為“瑯琊公”。
冉耕,魯人,字伯牛,以德行著名,有惡疾,孔子曰:“命也夫?!?/span>(冉耕,字伯牛,春秋末期魯國人。以德行與顏淵、閔子騫并稱。身體有難以治愈的惡疾??鬃影@:“亡之,命矣夫!”[《論語·雍也》]孔門十哲之一,七十二賢人之一。唐代開元二十七年追封為“鄆侯”。宋大中祥符二年改封“東平公”。南宋咸淳三年改封為“鄆公”。明嘉靖九年風“先賢冉子”。
冉雍,字仲弓,伯牛之宗族,生于不肖之父,以德行著名。(冉雍,字仲弓。春秋末,魯國陶,今山東定陶人。周文王之子冉季載,數傳至冉離,世居“菏澤之陽”,人稱“犁牛氏”。冉離娶顏氏,生長子耕,次子雍。顏氏死后,又娶公西氏,生冉求。聽說孔子設教闕里,“命三子往從學焉”。世稱“一門三賢”。冉雍賢德,孔子說:“雍也可使南面?!睘檎熬泳葱泻啞?,主張“以德化民”。孔子稱贊他“賢哉雍也,過人遠也?!比接菏强组T十哲之一,位居七十二賢人之列。唐開元二十七年追封為“薛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下邳公”。南宋咸淳三年封為“薛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冉子”。
宰予,字子我,魯人,有口才著名。(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春秋末魯國人。小孔子二十九歲,能言善辯,思想活躍,好學深思,是孔學里語言科的高才生,也是敢于當面向孔子提出異議的人。比如為什么要守孝三年?一個仁人看見另一個仁人掉進井里,是救還是不救等。因為白天睡覺,被孔子罵:“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而且還恨鐵不成鋼的說道:“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痹子枋芸鬃优汕?,出使齊國、楚國?!霸孜覟榕R菑大夫,與田常作亂,以夷其族,孔子恥之?!?span lang="EN-US">[《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第七》]是孔門里錯誤不斷的人?!翱组T十哲”之一,位居七十二賢人之列。唐開元二十七年,被追封為“齊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又加封“臨淄公”。南宋咸淳三年,再進封為“齊公”,明嘉靖九年改稱為“先賢宰予”。
端木賜,字子貢,衛人,有口才著名。
(端木賜,復姓端木,字子貢,以字行。春秋末衛國人。子貢善于雄辯,辦事通達,且有經商的才能。被魯、衛聘為相輔,曾經經商于曹國、魯國兩國之間,富致千金,為孔子弟子中首富。子貢是孔門言語科的翹楚,孔子說:“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span lang="EN-US">[《論語·八佾》]孔子給予子貢“賜也達”的評語。說他是“瑚璉之器”??鬃訂枴叭昱c回也孰愈?”誰更強?子貢回答:“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span lang="EN-US">[《論語·公冶長》]可見子貢是一個謙謙君子的形象。魯國大夫叔孫武叔認為“子貢賢于仲尼?!弊迂暦瘩g道:“譬之宮墻,賜之墻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墻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span lang="EN-US">[《論語·子張》]子貢為孔門十哲之一,位居七十二賢人之列。孔子去世,子貢在孔子墓旁居住,為孔子守墓六年。晚年專心辦學,傳授孔子的思想。唐開元二十七年追封子貢為“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端木子”。
冉求,字子有,仲弓之族,有才藝,以政事著名。
(冉求,字子有,慣稱“冉有”魯國陶人。多才多藝,還是一個軍事天才,他為季孫氏謀劃擊敗齊人的進攻,“冉求帥左師,管周父御,樊遲為右。”[《左傳·魯哀公十一年》]他身先士卒,勇敢頑強,取得了戰斗的勝利,并趁機說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十四年的孔子。冉求尤擅長理財,曾擔任季氏宰臣,因幫助季氏進行田賦改革,聚斂財富,遭到孔子嚴厲地嚴厲批評:“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冉求善于政事,孔子說:“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span lang="EN-US">[《論語·公冶長》]是孔門十哲之一,位居孔門七十二賢之列。東漢明帝永平十五年祭孔,以冉求為配。唐開元二十七年贈“徐侯”,宋真宗大中樣符二年封為“彭城公”。度宗咸淳三年改“徐公”。冉求死葬于山東棗莊奚公山。
仲由,弁人,字子路,有勇力才藝,以政事著名。
(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魯國卞人,今山東省濟寧人。子路處身貧寒,是一個孝子,“子路負米”即子路為父母免于挨餓,徒步幾十里,翻山越嶺,向親戚借米的故事。“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盵《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居然敢對孔子動手,“孔子設禮稍誘子路,子路後儒服委質?!盵《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孔子設德行、政事、言語、文學四科,子路是政事科中優秀的學生,是孔子“墮三都”的主要助手。做過“季氏宰”,還做過“費宰”。子路敢于向孔子提出批評,也勇于承認錯誤。孔于說子路:“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弊勇匪涝谛l國的一場父子爭位的宮廷斗爭中,當時人家勸子路:“‘出公去矣,而門已閉,子可還矣,毋空受其禍。’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難。’”[《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結果在城門下遭到人家的伏擊,“擊斷子路之纓。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旖Y纓而死。”[《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子路死得悲壯,死得正氣凜然。死后葬于澶淵,今河南濮陽。子路是“孔門十哲”之一,位居七十二賢人之列。唐玄宗尊子路為“衛侯”,宋真宗加封為“河內公”,宋度宗又尊為“衛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仲子”。
言偃,魯人,字子游,以文學著名。
(言偃,字子游,又稱叔氏。言偃出生吳地常熟人。擅文學,曾任魯國武城宰,以禮樂教士民,境內處處可聞弦歌之聲,孔子說:“吾門有偃,吾道其南?!笔强组T十哲之一,位居孔門七十二賢人之列。明嘉靖稱“先賢言子”。
卜商,衛人,無以尚之,嘗返衛見讀史志者云:“晉師伐秦,三豕渡河?!弊酉脑唬骸胺且?,己亥耳?!弊x史志曰:“問諸晉史果曰己亥?!庇谑切l以子夏為圣。孔子卒后,教于西河之上,魏文侯師事之,而諮國政焉。
(卜商,字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時晉國人,年少家貧,投奔孔子門下,小孔子四十四歲,刻苦學習,才思敏捷,以文學著稱,是孔子后期學生中的佼佼者,被孔子稱贊為“文學”科的高才生??鬃臃Q贊子夏:“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詩》已矣。”"[《論語·八佾》]子夏做學問嚴肅認真,一絲不茍,關于晉師伐秦的時間問題,做出了訂正。衛人非常推崇他。子夏作過魯國太宰??鬃訉λf:“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span lang="EN-US">[《論語·雍也》]孔子去世,子夏到魏國的西河講學,授徒三百,包括吳起、田子方、李悝、段干木這些人都是他的學生。是“孔門十哲”之一,位居七十二賢人之列。唐玄宗追封子夏為“魏侯”,宋代加封為“河東公”。
顓孫師,陳人,字子張,少孔子四十八歲。為人有容貌,資質寬沖,博接從容自務居,不務立于仁義之行,孔子門人友之而弗敬。
(顓孫師,復姓顓孫,名師,字子張,春秋末陳國人(子張的籍貫,存疑)。子張小孔子四十八歲。子張出身不好,且是犯有罪行的人?!白訌?,魯之鄙家也,顏琢聚梁父子大盜也,學于孔子。”[《呂氏春秋·尊師》]為人勇武,性情偏激。投奔孔門之后,脫胎換骨,篤守德信仁義,子張曰:“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論語·子張》]子張主張“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span lang="EN-US">[《論語·子張》]當時同學們對他“友之而弗敬”,子張寬宏豁達,不計較個人恩怨得失,被稱為“古之善交者”。后人稱有“亞圣之德”??鬃铀篮笠凭雨悋?,辦學授業,史稱“子張氏之儒”,“儒分八派”,“子張氏之儒”位列首位。子張孔門十哲之一,位居七十二賢人之列。唐開元二十七年追封為“陳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宛丘侯”。政和六年改封“穎川侯”。南宋咸淳三年進封“陳國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顓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