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濕壅盛,要燥濕健脾。脾主運化水濕,所以治療痰濕,治脾很重要。
很多人都是痰濕重的同時又有脾虛,舌苔白膩,乏力。此時要以祛除痰濕為主,健脾益氣為輔。如果用的補藥太多,那就容易上火。
所以我把二陳湯與枳術丸合方,這就是陳術湯,用來治療痰濕壅盛,也可以看做是六君子湯的變化方,把黨參換做枳殼,以理氣行滯。總之,全方瀉大于補,用來治療實證,由痰濕壅盛所致的脾虛可以使用。如果由脾虛所致的濕盛,那就得健脾為主,祛濕為輔,可以用六君子湯,雖然藥物只變了一味,但是我們還可以在劑量上做調整,何況還可以加減藥物,這就很靈活了。
比如∶
痰濕為主,脾虛為輔∶陳皮15g 半夏15g 炒白術10g
脾虛為主,痰濕為輔∶陳皮10g 半夏10g 炒白術30g
從藥物的用量上就能根據病機的虛實來調整。再配合藥物的加減,那就更加能契合病機了。
說到炒白術,我一直在想,二陳湯是治療痰濕證的基礎方,脾又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脾主運化水濕,治療痰濕,最后一定要治脾,這樣才更徹底。所以我就把炒白術合入二陳湯之中,痰濕容易阻礙氣機,再用枳殼理氣,而炒白術與枳殼配伍,這就是枳術丸,用二陳湯合枳術丸治療痰濕是很合適的,除了二陳湯祛除痰濕以外,還有炒白術健脾益氣燥濕,更有枳殼理氣,全方并行不悖,毫無違和,可以看做是加強版的二陳湯,這就是這首藥方的由來,所以我把這首藥方叫做陳術湯。
陳術湯∶
陳皮10g 姜半夏10g 茯苓10g 生甘草5g 炒白術30g 枳殼10g
因為痰濕容易化熱,繼而引起脾胃濕熱, 可以加黃芩、黃連。
痰濕會阻礙氣機,已經有了陳皮、半夏、枳殼,這都可以理氣,如果腹脹的話,可以再加厚樸,厚樸是治療腹脹的首選之品,厚樸與炒白術、陳皮、生甘草合用,這就是平胃散。
納差加焦三仙,以消食開胃。
胃不和則臥不安,舌苔白膩,中焦氣滯,此時如果眠差再加石菖蒲、遠志,既可以芳香化濕,又可以安神。
芳香可以醒脾,舌苔白膩,還想嘔吐的,再加藿香、佩蘭。就是沒有嘔吐,只是痰濕重,用陳術湯加藿香、佩蘭也可以,能加強化濕的效果,這個方子也很漂亮,叫做藿佩陳術湯。
總之,要根據具體情況來使用藥物,這樣才能更契合病機,效果才能最好。
這就是對于陳術湯的感悟,在這里匯報給大家,有商榷之處,還請大家多多包涵。
溫馨提示∶文中藥方請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應用。
最后,祝大家元氣滿滿,身心俱佳……
2023.7.21 寫于回京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