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茯菟丸
【組成】 菟絲子150克、白茯苓90克、石蓮肉60克。
【用法】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30丸,空心,鹽湯下。
【主治】 治思量太過,心腎虛損,真陽不固,便溺余瀝,小便白濁,夢寐頻泄。
51. 金鎖思仙丹
【組成】 蓮蕊、蓮子、芡實各等分。
【用法】 治男子嗜欲過多,精氣不固。
【主治】 上藥為末,金櫻膏和丸梧子大,每30丸,空心鹽湯下。一月見效,即不走泄,俟女人月信住,取車前子水煎服之,一交即孕。平時忌葵菜。車前子治男子嗜欲過多,精氣不固。
52. 雞清丸
【組成】 川獨話、谷精草、續斷、茵陳。
【用法】 上為細末,雞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心,溫酒送下,干物壓之。
【主治】 治男子、婦子精滑,下元虛冷,及疝氣癥,婦人經脈不調。
53. 蟠桃果
【組成】 芡實(炒)500克、蓮肉(去心)500克、膠棗肉500克、熟地500克、胡桃肉(去皮)1000克。
【用法】 上以豬腰6個,摻大茴香蒸極熟,去筋膜同前藥末搗成餅。每日服2個,空心食前用滾白湯或好酒100毫升送下。
【主治】 補脾滋腎。治遺精虛弱。
54. 秘真丸
【組成】 龍骨(別研)30克、縮砂(去皮)15克、訶黎勒(去核)5枚、丹砂(研)30克(存0.3克為研)。
【用法】 上為細末,煮糯米糊為丸,如綠豆大,以丹砂為衣,每服l丸,空心,熱酒送下,夜臥服2丸,冷水送下,不可多服。或大秘欲通,用蔥湯點茶服之,即通。
【主治】 治小便白淫不止,精氣不固,及有余漸,或夢與陰人通泄。
55. 益智湯
【組成】 鹿茸(去毛酥炙)、巴戟(去心)、肉蓯蓉(酒洗)、益智仁、熟地黃(酒浸)、附子(炮,去皮臍)、桂心、山茱萸(去核)、白芍藥、防風、枸杞子、牛膝(酒浸)、甘草(炙)各3克。
【用法】 上嗲咀,作l服,加生姜3片,鹽1捻,水煎空心服。
【主治】 治腎經虛寒,遺精白濁,四肢煩倦,時發蒸熱。
56. 辰砂既濟丸
【組成】 黃芪(鹽水炒)、人參、當歸(酒洗)、山藥、枸杞子、鎖陽、敗龜板(酥炙)、牡蠣(酒浸1宿,煅)各60克、熟地(酒洗)120克、牛膝(去蘆,酒洗)、知母(酒炒)各45克、破故紙(鹽水炒)36克、黃柏(酒炒)30克。
【用法】 上為末,用白術240克,水8碗煎至一半,取渣再易水煎漉凈,合煎至2碗成膏,和丸如梧桐子大,辰砂為衣,空心,鹽湯下,或酒下70丸,用干物壓之。
【主治】 治元氣虛憊,精氣不固,夜夢遺精,盜汁遺精者。
57. 既濟丸
【組成】 天門冬(去心,焙)、桑螵蛸(蜜炙)、黃蓮(去須)、雞畢至、麥門冬(去心,焙)、海螵蛸(蜜炙)、遠志(去心)、牡蠣(煅)、龍骨(五色者)、澤瀉各60克。
【用法】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30丸,空心,燈芯棗湯吞下,日進2、3服。
【主治】 治水火不濟,心有所感,白濁遺精,虛敗不禁,腎虛不攝精髓,久而不治,若更多服熱藥,逐致日增,其病腰腳無力.
55. 玉華白丹
【組成】 鐘乳粉30克、白石脂(凈瓦上煅通紅,研細水飛)、陽起石(磁罐中煅,令通紅,取出酒淬,放陰地上冷干)各15克、左顧牡蠣21克(洗用韭葉搗汁,鹽泥固濟火煅取白)o
【用法】 各研令極細,拌和作一處研,過一二日,以糯米粉煮糊為丸,如芡實大,人地坑出火一宿。每服1粒,濃煎人參湯,待冷,空心送下。不僭不燥,可以久服。
【主治】 清上實下,助養本元。治二便不固,夢遺精滑。
59.補陽澀精膏
【組成】 菟絲子、白茯苓、韭菜子、龍骨各等分。
【用法】 麻油熬,黃丹收。貼腎俞穴處。
【主治】 治陽虛精脫不禁。
60.滋陰益腎暖精丸
【組成】 干生地30克、山萸肉12克、淮山藥18克、鹽杜仲18克、沙苑蒺藜18克、白茯苓18克、骨碎補12克、韭菜子12克、當歸身18克、炒杭芍12克、金毛狗脊(去毛炙)12克、益智仁12克、懷牛膝12克、石蓮蕊15克、豆衣18克、廣縮砂3克。
【用法】 共研細末,棗泥糊為丸,小豆粒大,每天早晚各服6克,淡鹽湯送服。
【主治】 治陰陽俱虛,嬌弱之軀,安能峻補,遺精年久,精少而清。
61. 益腎丸
【組成】 炙龜版18克、生牡蠣12克、鹿角膠(蛤粉炒)9克、蛤蚧尾1對、大熟地10克、炒杭芍6克、茯苓10克、益智仁(鹽水炒)6克、山藥20克、菟絲子12克、石蓮肉15克
【用法】 共為細末,飴糖為丸,如綠豆大小,每早晚各服6克,白開水送服。
【主治】 治遺精早泄,脈沉遲,舌質淡苔白。
62 .固真丸
【組成】 牡蠣不拘多少。
【用法】 將上味入砂鍋內用燒醋淬七次,為末,以醋調丸,如桐子大。每服50—70丸。空腹,鹽湯下。
【主治】 治遺精。
63 .真蛤粉
【組成】 黃柏(炒赤)不拘多少。
【用法】 上為末,滴水丸。溫酒下。
【主治】 治白淫精滑。
64. 烏金散
【組成】 九肋鱉甲。
【用法】 上不以多少,去裙邊,凈洗過,燒存性,研細末。每服0.3克,用清酒小半盞,童子小便40毫升,陳蔥白7~8寸同煎至七分,去蔥白和滓,日西時溫服之,須臾得粘臭汗為度。次日只進白粟米粥,忌食他物。
【主治】 療虛夢泄,精滑不禁。
65. 夢遺丸
【組成】 沙苑蒺藜(120克為末,120克熬膏)、芡實(生用)120克、川續斷(酒熬)60克、菟絲子60克、枸杞子60克。
【用法】 共為細末,以蒺藜膏和煉蜜為丸如綠豆大,空腹鹽水送服,早晚各15克。
【主治】 治夢遺、滑精,脈沉細,舌質淡。
66. 樗樹根丸
【組成】 良姜(燒灰)9克、黃柏、芍藥各6克、樗樹根皮45克。
【用法】 上藥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心茶湯下。
【主治】 治精不禁危急者。
67. 猬皮散
[藥物]刺猬皮 100 克。
[用法]上藥焙干研細末,分成 7 包,每天 1 包,甜酒汁兌服。
[療效]此方治療腎虛性遺精 11 例,均獲痊愈。相火妄盛所致的夢遺患者,不宜用本方。
[來源]胡達坤,湖南中醫雜志1987;
68. 五白散
[藥物]五倍子 10 克,白芷 5 克。
[ 用法] 上藥共烘脆研為極細粉末,用醋及水各等份調成面團狀,臨睡前敷于肚臍(神闕穴)上,外用消毒紗布蓋上,橡皮膏固定,每天換藥 1 次。
[療 效]此方治療遺精,一般連敷 3~5天即可收到明顯效果,且無副作 用。
[來源]黃宇寬,四川中醫 1987;
69. 固精丹
[藥物]密陀僧、五倍子各 3 克,海螵蛸 4 克。
[用法]上藥共研極細末,篩去粗末備用。每晚臨睡前,用少許撒龜頭 上,如果包莖,即用凡士林少許擦龜頭上,微潤后,再撒藥末,其夜精可不遺。
[病例] 許××,男,21 歲,未婚。1 年以來經常遺精,中西藥迭進 無效。用上方治療,其夜首告成功,經用數次,效果良好。[來源]陳潔.四川中醫 1984
70. 固真散
【組成】 龍骨、韭子各3克。
【用法】 為末,酒調下。
【主治】 治遺精。
71. 白龍湯
【組成】 白芍(酒炒)、龍骨(煅)、牡蠣(煅)、桂枝各9克、炙甘草0.9克。
【用法】 棗3枚為引,水煎服。
【主治】 治男子失精,女子夢交,盜汗。
72. 保精湯
【組成】 芡實30克、山藥30克、蓮子15克、炒棗仁9克、黨參3克。
【用法】 水煎服。服后再用白糖15克與藥渣拌勻同服,每日如此,即止夢不遺矣。
【主治】 治夢遺。
73. 芍藥潤燥丹
【組成】 白芍、山藥各30克、炒梔子9克、芡實60克。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治怒氣傷肝,忽然夢遺,久而不止。凡增煩惱,泄粗更多。其癥兩脅多悶,火易上升于頭目,飲食倦怠,發燥發脹,人以為肝氣之動也,誰知是肝血之燥乎。
74. 山藥丸
【組成】 赤石脂(煅)、茯神(去皮木)、山茱萸(去核)、熟地黃(酒浸)、巴戟(去心)、牛膝(酒浸)、澤瀉各30克、杜仲(去皮,姜汁炒)、菟絲子(酒浸)、山藥各90克、五味子180克、肉蓯蓉(酒浸)120克。
【用法】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9克,鹽湯送下。
【主治】 治諸虛百損,夢失精滑。
75. 枸杞散
【組成】 枸札子30克、五味子、覆盆子、白芍藥各0.9克、白龍骨、麥門冬30克。
【用法】 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弱飲調下6克。
【主治】 治虛勞小便精出,口干心煩。
76. 鹿角膠散
【組成】 鹿角膠(搗碎,炒令黃燥)30克、覆盆子30克、車前子30克。
【用法】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前,以溫酒調下6克。
【主治】 治虛勞夢泄。
77. 金丹
【組成】 緊龍骨120克、韭子、巴戟(酒炒,去心)、吳株萸(湯洗七次,炒)各60克。
【用法】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子大。空心,酒溫下20丸,日進二服。
【主治】 治男子腎氣虛損,夜夢鬼交,精漏自出,小便白濁。
78. 三才封髓丹
【組成】 天門冬、熟地、人參各15克、黃柏(炒)90克、砂仁45克、甘草22.5克。
【用法】 上為末,水糊丸梧子大。服50丸,用蓯蓉15克,切作片,酒一盞,浸一宿,次日煎三四沸,去渣空心送丸子。
【主治】 治兩膝酸軟,心煩,遺精,尿黃
79.十昧溫膽湯
【組成】 陳皮0.9克、半夏0.9克、枳實0.9克、人參1.5克、遠志1克、白茯苓1.5克、熟地l克、甘草1克、酸棗仁l克、五味子9個。
【用法】 姜,水煎。分二次服。
【主治】 滋腎養陰c治禁遺驚惕。
80. 十昧溫膽湯
【組成】 橘紅、半夏、茯苓(或用茯神)、甘草、枳實(麩炒)、竹茹、人參、遠志肉、棗仁、熟地、姜、棗。
【用法】 上水煎服。
【主治】 治夢遺。
81.清心丸
【組成】 黃柏皮30克(為末)、冰片3克。
【用法】 上藥同研勻,蜜丸桐子大。每服10丸,加至55丸。濃煎麥門冬湯送下。
【主治】 治經絡熱,夢遺心悸。
82. 將軍蛋
【組成】 生大黃1.5克、雞蛋1個(頂敲一孔人大黃末)。
【用法】 用紙糊蛋孔,煮熟,空腹黃酒服。
【主治】 治赤白濁,及濕熱,夢遺。
83. 萬全丸
【組成】 赤石脂、干姜各30克、胡椒15克
【用法】 為末,醋糊梧子大。每服5~7丸,米飲下。
【主治】 治大腸寒滑,小便精出。
84. 乳香茯苓丸
【組成】 白茯苓60克、乳香0.3克(研)。
【用法】 上為末,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食后臨臥麥門冬湯下。
【主治】 治心氣不足,小便白濁,夢遺不禁。
85. 博金散
【組成】 人參30克(去蘆)、白茯苓60克(去皮)、絡石60克、龍骨30克(略煅)o
【用法】 上為細末,每服9克,空心,米飲湯調服,臨臥再一服。
【主治】 治脫證自泄。
86.妙香散
【組成】 白茯苓30克、茯神30克、辰砂15克、遠志21克、人參30克、麝香9克、黃芪30克、山藥30克、木香60克、甘草15克、桔梗15克。
【用法】 上藥為細末。每服6克,溫酒調服,不拘時。
【主治】 治遺精,恍惚驚悸。
87. 保鎮丹田二精丸
【組成】 黃精(去皮)、枸杞子各1000克。
【用法】 上均于八九月間采取,先用清水洗黃精凈,控干細銼,與枸杞子相和,杵拌令勻,作餅陰干,再搗,羅為細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30~50丸,空心食前溫酒下。
【主治】 助氣固精,補鎮丹田,活血駐顏。
88.三白丸
【組成】 龍骨(生用)30克、牡蠣(煅)30克、鹿角霜60克G
【用法】 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0丸,空心食前,用鹽湯送下。
【主治】 治遺精白濁,及滑泄盜汗。
89. 椿根皮丸
【組成】 椿根白皮(炒)
【用法】 上藥為末,酒糊丸,如梧子。性涼而燥不可單服,須以八物湯煎水吞下。
【主治】 治房勞過傷,精滑夢遺。
90. 蠶砂黃柏湯
【組成】 生蠶砂30克、生黃柏3克。
【用法】 共研末,每服9克,空心開水送下。
【主治】 治遺精白濁有濕熱。
91. 金櫻丸
【組成】 金櫻子、雞頭實各30克、白蓮花蕊、龍骨(煅)各15克。
【用法】 上藥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80丸,空心鹽酒下。
【主治】 治精滑夢遺及小便后遺瀝。
92. 散精湯
【組成】 劉寄奴30克、車前15克、黃柏1.5克、白術30克。
【用法】 上藥水煎服,一劑即愈。
【主治】 治行房忍精,致成小便白蝕、短、刺痛,或大便后急等。
93.玉鎖丹
【組成】 龍骨、蓮花蕊、雞頭實、烏梅肉各等分。
【用法】 上為細末,蒸山藥熟,去皮,研如膏,和丸如小豆大。每日空心進20丸,米飲湯下。
【主治】 澀精、養氣、壯陽。治精氣虛滑,或遺而泄,或夢而脫,不能得禁。
94. 木豬苓丸
【組成】 半夏150克(大者切作四塊,中者三塊,小者不切)、木豬苓240克(劈作塊子)o
【用法】 上同入無油器中,慢火炒,候半夏紫色則上,揀出木豬苓不用,只取半夏杵細末,以陳粟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藥刃子微干,卻將木豬苓杵碎為細末,與前藥丸子入銚子內再炒,候丸子藥干,篩去木豬苓不用。每服50丸,空心,溫粟米飲下。
【主治】 療虛,夢泄,精滑不禁。
95. 清心飲
【組成】 黃柏30克、冰片3克。
【用法】 蜜丸。每10丸,麥冬湯下。
【主治】 治年壯久無欲事滿泄。
96. 固本丸
【組成】 山藥、枸杞、黃芪、石蓮肉、知母、黃柏(上藥各鹽酒炒)、北五味、沙苑蒺藜、酒菟絲、茯苓60克、蛤粉75克、人參45克、鎖陽(酒洗酥炙)30克。
【用法】 白術膏和丸,鹽湯下。
【主治】 治陰虛盜汗遺精。
97. 固本鎖金丸
【組成】 山藥、枸杞子、知母(酒炒)、北五味、山茱萸(去核)、鎖陽各60克、人參、石蓮肉、黃芪、海蛤粉各75克。
【用法】 上為細末,用白術180克碎切,用水5碗,煎至2碗,將術搗爛,再用水5碗,與前汁同熬至1碗如膏,搜和前藥為丸,如桐子大,每服60~70丸,空心,溫酒或鹽湯下。
【主治】 治元陽虛憊,精氣不足,夢寐遺精,夜多盜汗,及遺泄不禁等證。
98. 九龍丸
【組成】 金櫻子(去外刺內子)、枸杞、棗皮(去核)、蓮蕊(去心)、蓮肉(去心)、當歸(酒洗)、熟地、芡實(微炒)、白茯苓(去皮)各120克。
【用法】 上為末,酒糊丸,空心,鹽湯送下。
【主治】 治腎虛精滑,不熱不涼,中和之方。凡病遺者宜服。
99. 九龍丹
【組成】 枸杞子(酒煮)、金櫻子(焙)、山楂肉(炒)、石蓮肉(炒)、蓮花須(焙)、熟地黃(搗膏)、芡實粉(炒)、白茯苓、川當歸各等分。
【用法】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9克,空心白滾湯送下。
【主治】 治腎水不足,邪火搖動,精濁遺失之癥。
100. 霏云神膏
【組成】 熟地、生地、當歸、木鱉肉、白芷、赤芍、玄參、大黃、肉桂、郁金各60克、牛膝、白蘞、地骨皮、白及、防風、風藤、芫花、青皮、蒼術、羌活、烏藥、金銀花、槿皮、蓖麻仁、威靈仙、僵蠶、龍骨、虎骨、附子、穿山甲、龜板、阿膠、血余各36克、槐條210克、過水飛丹2400克、麻油7500克、阿魏6克、潮腦6克、乳香6克、沒藥6克、血竭9克。
【用法】 上藥皆咀片,用文武火熬藥,見枯焦,撈去其渣,再投血余,加武火熬得血余渣泛,撈去,然后用絹總濾一番。加武火熬油,用碗水不時滴看。滴水成珠,去火加丹,用槐柳棒不住手攪拌。鍋中試水成膏,就熱頭上先投阿魏。大約冬天油重,夏天丹增。臨用時當臍貼之。
【主治】 治男子遺精。
101 補腎茯苓丸
【組成】 茯苓、牛膝各90克、防風、白術、細辛、山茱萸、薯蕷、澤瀉、附子(炮)、丹參、黃芪、沙參、蓯蓉、干姜、玄參、人參、苦參、獨活各60克。
【用法】 上藥搗篩,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前服5丸,臨地以酒飲下。忌醋物、生蔥、桃、李、雀肉、生菜、豬肉、蕪荑等。
【主治】 治男子腎虛冷,顴因房室不自將護,飲食不量,用力過度,夢寐精便自出,或尿血有淋瀝,陰下癢濕。
102. 寧心益腎固精法
【組成】 桑螵蛸、云茯神各9克、大麥冬(連心)6克、建蓮米(連心)15克、熟棗仁4.5克、制遠志1.5克、龜板15克(先煎)、龍骨(打碎)9克(先煎)o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治夢中泄精。
103.填精潛陽固澀法
【組成】 熟地90克(砂仁末10克拌)、魚鰾膠30克、炙龜板、煅牡蠣、炒山藥、蓮肉(去心)、菟絲子(酒煮爛焙干)、茯苓以上各60克。
【用法】 共研細末,以豬脊髓和煉蜜為丸,每服9克,日服二次。
【主治】 補精潛陽,養陰固澀。治腎精素虧,相關易動癥。
104. 安腎丸
【組成】 肉桂、川芎、桃仁、白蒺藜、巴戟、山藥、茯苓、肉蓯蓉、石斛、萆解、白術、破故紙各1440克。
【用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溫酒或鹽湯下,空心,食前服。
【主治】 腎經久積陰寒,膀胱虛冷,下元衰憊,下部濕癢,夜夢遺精,大便溏泄,小便滑數。
105. 平補鎮心丹
【組成】 酸棗仁7.5克,車前子、白茯苓、五味子、肉桂、麥門冬、茯神各37.5克、天門冬、龍齒、熟地黃、山藥各45克、人參15克、朱砂15克、遠志、甘草各45克。
【用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心飯飲下,溫酒亦可,加至50丸。
【主治】 治男女心氣不足,志意不足;及腎氣傷敗,夢寐遺精,時有白濁。
106. 益腎固精法
【組成】 生地、萸肉、澤瀉、山經、茯神、龍骨、牡蠣各9克、黃柏4.5克、天冬、金櫻子、芡實各9克、蓮須6克、遠志4.5克。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治夢遺而身體不太虛弱者。
107. 加減六味地黃丸
【組成】 熟地180克、山藥120克、茯苓、丹皮各60克、蓮須30克、龍骨90克、芡實60克、萸肉、魚鰾膠(蛤粉炒成珠)各120克。
【用法】 共研為末,蜜丸,早晚各服9克。
【主治】 遺精體虛不甚者。
108. 魚菟固精丸
【組成】 線魚鰾膠(蛤粉炒)240克、沙苑蒺藜(人乳拌蒸曬干)120克、菟絲子(酒煮曬干)150克、龍骨120克、茯苓90克、遠志(甘草水制)60克、丹皮90克、石蓮子(去心,炒)90克。
【用法】 蜜丸。
【主治】 治遺精、白濁屬虛損者。
109. 心腎兩交湯
【組成】 熟地、麥冬各30克、山藥、芡實各15克、川連1.5克、肉桂l克。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治勞心過度而遺者。
118. 丹方匯報方
【組成】 龍骨18克、韭菜子30克、茯苓30克、山藥30克、芡實30克、蓮肉30克。
【用法】 共為粉,每服9克,日3次,淡鹽湯下。
【主治】 治夢遺,腰膝酸軟乏力,或盜汗,或記憶衰弱c
119.夢遺溲頻數方
【組成】 韭子500毫升,龍骨30克。
【用法】 為末,空心酒服方寸七。
120 評琴書屋方
【組成】 桑螵蛸、支茯神各9克、大麥冬(連心)6克、建蓮米(連心)15克、熟棗仁4.5克、制遠志1.5克、加龜板15克、龍骨(打碎)9克。
【用法】 二味先煎,或加莒薄,云連各0. 9—1.2克為佐。
【主治】 寧心,益腎,固精。
121. 石蓮散
【組成】 蓮肉、芡實、人參、麥冬、茯神、遠志、甘草。
【用法】 銼末,煎汁,空心服。
【主治】 寧神固精。治遺精。
122 白龍湯
【組成】 白芍(酒炒)煅龍骨、煅牡蠣、桂枝各9克、炙甘草1克、棗3枚(為引)o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治男子失精、女子夢效、盜汗等癥。
123. 濟生固精丸
【組成】 牡蠣、龍骨、菟絲子、茯苓、韭子、桑螵蛸、五味子、白石脂。
【用法】 水服。
【主治】 因精養腎,久病滑精虛損者。
124. 韭子丸
【組成】 韭子600克、甘草、桂心、紫石英、禹余糖、遠志、山茱萸、當歸、天雄、紫苑、薯蕷、天門冬、細辛、茯苓、菖蒲、僵蠶、人參、杜仲、白術、干姜、芎勞、附子、石斛各45克、蓯蓉、黃芪、菟絲子、干地黃、蛇床子各60克、干漆120克、牛髓120克、大棗50枚。
【用法】 上31味末之,牛髓合白蜜、棗膏,合搗3000杵,空腹服如梧子大15克,日再,可加至20丸。
【主治】 治房室過度,精泄自出不禁,腰背不得屈伸,食不生肌,兩腳苦弱方。
125. 棗仁湯
【組成】 棗核仁20克、人參100克、芍藥、桂心各50克、黃芪、甘草、茯苓、白龍骨、牡蠣各100克、生姜1000克、半夏600克、澤瀉50克。
【用法】 上12味,以水5400克,煮取2400克,1服420克,日3次。若不能食,小腹急,加桂心180克。
【主治】 虛勞、夢泄精、莖核微弱,血氣枯竭。或醉飽傷于房室,驚悸,小腹里急。
126. 韭子散
【組成】 韭子、麥門冬各600克、菟絲子、車前子各120克、川芎150克、白龍骨150克。
【用法】 上6味治下篩、酒服方寸七,日3次。不知稍增,甚者夜1服。
【主治】 小便失精,夢中泄精。
127.五倍子丸
【處方】五倍子60g,茯苓60g,蜂蜜50g。【制法】將五倍子鹽水煮后曬干,與茯苓共為細面,煉蜜為丸,每丸重6g,1日3次,1次服1丸。
【功效】收斂固澀,止遺。
【主治】遺精。
128.止精丸
【處方】五倍子120g,天云苓180g,炒麥芽100g。
【用法】將上藥共研細面,水泛為丸。每次服6g,1日1次,睡前服。
【功效】收斂固澀,止遺。
【主治】遺精。
129.秘真丹
【處方】菟絲子(酒洗炒)、韭菜子(炒)、柏子仁(煅)各15g,補骨脂(炒)30g,遠志(去心)、巴戟天(去心)、覆盆子、枸杞子、黃柏(鹽酒炒黑色)、山藥各21g,芡實(去殼)、杜仲(姜汁炒絲斷)各30g,干姜(炒黑色)30g,金櫻子60g,鹿角膠10g。
【用法】將上藥共研細面,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日服2次。
【功效】溫補腎陽,清熱安神。
【主治】腎虛、遺精夢泄、白淫白濁等癥。
130.妙香散
【處方】高麗參30g,黃芪30g,薯蕷60g,遠志30g,茯芩30,茯神30g,桔梗9g,朱砂6g,廣木香4.5g,麝香0.1g,甘草6g。朱砂麝香另研,其它9味
【制用法】共研為面,然后和一處,調勻研細即成。每服6g,早晚白開水送下。
【主治】夢遺失精,驚悸等。
131.保精湯
【處方】當歸(酒洗) 川芎 白芍(酒炒) 生地黃(姜汁炒) 黃柏(酒炒) 知母(蜜炒) 黃連(姜汁炒) 梔子(童便炒) 沙參 麥門冬(去心) 干姜(炒黑)減半 牡蠣(火 ) 山茱萸(酒蒸,去核,各等分)
【制用法】上銼一劑。水煎,空心溫服。
【主治】治陰虛火動,夜夢遺精,或虛勞發熱。
132.歸元散
【處方】人參(去蘆) 白術(去蘆) 茯苓(去皮) 遠志(去心) 酸棗仁(炒) 麥門冬(去心) 黃柏(童便炒)知母(童便炒) 芡實 蓮花須 枸杞子 陳皮 川芎(各等分) 升麻(減半) 甘草(減半)
【制用法】上銼一劑。蓮肉三個,棗子一枚,水煎,空心服。
【主治】夢遺日久,氣下陷者,宜升提腎氣以歸原也。
133固精丸
【處方】當歸(酒洗) 熟地黃 山藥(炒) 人參(去蘆) 白術(去蘆) 茯苓(去皮) 鎖陽 牡蠣蛤粉 黃柏(酒炒)知母(酒炒) 杜仲(酒和,姜汁炒) 椿根皮 破故紙(酒炒,各一兩)
【制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辰砂為衣,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吞下。
【主治】有夢遺日久,氣下陷者,宜升提腎氣以歸原也。
134.固陰煎(湯劑)
【組成】人參適量,熟地黃9-15克、炒山藥6克、山茱萸4.5克、炒遠志2 克、炙甘草3-6克、五昧子14粒、菟絲子(炒香)6-9克;
【用法】水煎,食遠服。
【功用】滋補腎陰。
【主洽】陰虛滑精,帶濁淋遺,及經水因虛不固等癥。
【方源】《景岳全書·新方八陣》卷五十一方
135 三甲散
柴胡8~10g、黃芩5~8g、陳皮6~10g、法夏10~15g、茯苓15~20g、枳殼6~10g、竹茹6~10g、僵蠶8~10g、桃仁8~10g、土鱉蟲8~10g、甲珠3~5g、炙鱉甲25~30g、制附片4~8g、白參5~8g、炒白術10~12g、干姜4~8g、茵陳10~15g
復雜的男科疾病,尤其是有長期手淫史,導致遺精、陽痿、早泄,只要病程超過一年,如果再迭經誤治,服諸多補腎藥,或諸多清熱利濕藥無效的。多半肝經郁滯且脾腎不足,肝經郁滯表現在被痰、濕、瘀血堵塞,始而以濕熱為主,繼而濕氣凝痰,最后痰濕入血入絡;脾腎不足以陽虛多見,表現為大便溏泄,或因夾有濕熱而大便溏泄,但解起來不爽快。
此方以柴芩溫膽湯入肝膽經除濕化痰,以三甲散入肝經搜剔濕熱,疏通經絡。兩方相合解決肝經郁滯的問題,因肝經循少腹而過陰器;且前陰為宗筋之所聚,而肝主筋。肝經的通暢,前陰才能用事,而遺精、陽痿、早泄才有緩解的可能。手淫者,先傷精血,精血不足,脾土則衰微,則運化呆鈍,后天之精不能養先天,因肝經壅滯,補腎填精治法多不能奏效,反而容易加重肝經郁滯,所以從補益一面而言,基本只能著眼于脾或脾腎。故以附子理中去甘草之助濕,以恢復脾腎運化功能,化飲食為精微而慢慢填充下焦,允為王道。加茵陳者,是為了防止柴芩溫膽湯和三甲散疏通力量之不逮,或附子、干姜用之進去在肝經化熱。
此方適應癥:遺精、陽痿、早泄,或者久治不愈的慢性附睪炎患者。大便稀溏,或大便稀溏解起來不爽快。舌苔白膩或黃膩,舌底靜脈粗大紫暗、靜脈長度超過舌根系帶根部到舌尖的2/3,或舌底靜脈分叉很多。脈象濡滑或弦滑,或脈象濡滑或弦滑有力者。或左脈有力而右脈稍不足者。
此方藥味龐雜,面面俱到,證之臨床,提供如下一些加減的思路:
(1)大便成型,一天一解者,可去附子、干姜、茵陳;
(2)如果大便偏干,或兩三天一解者,再去人參、白術,即用柴芩溫膽湯合三甲散調暢三焦,大便多能一日一解,后再根據具體需要加人參、白術等健脾;
(3)脾腎陽虛明顯,或右脈不足者,可去黃芩、茵陳,附子理中湯中的藥物可用上限量;(4)有口苦、口干、急躁易怒等肝木偏旺癥狀的,可去附子理中,加重柴胡、黃芩、茵陳的用量;
(5)上焦有郁熱,寸脈大,心慌、心悸或胸膈以上容易出汗,加梔子5g,淡豆豉10g;
(6)脾胃脈大或有力,胃脹或痞滿者去附子理中,加蒼術12g,厚樸8g,或再加黃連3g;
(7)兩關脈弦象明顯,可去附子、干姜,加鉤藤15g、刺蒺藜15g,甚者加蜈蚣2~4條;
(8)舌質偏暗者,可加丹參10~15g,雞血藤20~30g。
我用此方治驗頗多,大概有一半以上的男科疾病患者服用過此方,或者某個治療過程中服用過此方。兩手脈有力的頑固遺精患者,去附子理中和茵陳,服用后遺精能緩解以至不再遺精。加人參,白術,或加附子理中者,勃起、早泄問題能慢慢得到解決。如此結構復雜而有力的處方,患者服用一月到兩月者甚多,男科疾病之難治療,可見一斑。此方唯一的缺陷在于甲珠現在價格昂貴,服藥時間一長,還是一筆不菲的費用。以前也曾在論壇發表一些關于三甲散治驗的文章,有興趣者可參看,現在運用經驗稍微成熟,特總結出來,以饗患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