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看似強大,其實很脆弱。研究發現,以下時段堪稱心臟的“魔鬼時段”。
暴飲暴食后 暴飲暴食后,為消化這些食物,大量血液向胃腸轉移,引起大腦、心臟供血不足。研究發現,暴飲暴食后1小時內出現心臟病的幾率是平時的10倍。
用力排便時 用力排便時需要屏氣,腹肌和膈肌會強烈收縮,使腹壓升高,引起血壓驟升,心臟排血阻力明顯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及嚴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劇烈運動時 劇烈運動時,體內的兒茶酚胺類激素水平明顯升高,會導致血管收縮、心肌耗氧量增加,容易引起冠狀動脈痙攣和心肌缺血。
壓力過大時 人工作壓力大、心情焦慮時,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內分泌失調,更容易發生急性心肌梗死、腦卒中。
上午6點至12點 早晨起床后,身體會分泌腎上腺素,導致血壓上升,加上夜間睡眠未飲水,體內血液黏稠度較高,最容易發生栓塞性事件,幾率比其他時間高40%。
每年冬季(11月至次年3月) 冬季室內外溫差很大,外出時,血管受到冷空氣刺激,容易突然收縮,造成血壓升高、心腦血管痙攣、臟器血流供應減少甚至中斷等,引起心肌梗死或腦卒中。
江西省高安市人民醫院
主任醫師 劉樹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