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的陳女士月經一貫比較規律,最近出現了月經早來或遲來、有時候十多天不干凈的現象,她以為是進入更年期導致的,但去醫院體檢時,宮腔鏡下發現子宮內膜增厚、血管增粗,診斷結果令她震驚:!
女性到中年,向更年期邁進,卵巢功能逐步衰退,一個明顯的改變就月經周期的紊亂,出現陰道不規則出血。然而,這種看似正常的變化,卻有可能隱藏罹患的風險。中年女性若出現月經紊亂、小腹疼痛等癥狀,最好去醫院排查排查,及早發現異常。
異常子宮出血
是最突出的表現
子宮內膜癌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以中老年女性發病居多,平均發病年齡為55歲。進入更年期或老年期的女性,如果發生類似月經紊亂的陰道不規則出血癥狀,一定要警惕。
陰道不規則出血 異常子宮出血是子宮內膜癌最突出的癥狀,由于50%-70%患者發病于絕經之后,因此在圍絕經期或絕經后的出血,即使是很少量,或偶爾發生,也需要及時就醫。
陰道異常排液 陰道異常分泌物是子宮內膜癌表面有滲出或繼發感染的結果,可表現為血性液體或漿液性分泌物,可有惡臭,但惡臭程度不如宮頸癌顯著。陰道異常排液可與不規則陰道出血伴發。
疼痛 疼痛不多見,少數患者有下腹疼痛的感覺,可能和病變引起子宮痙攣有關。病變在子宮下段或侵及宮頸管時,可導致宮腔內容物的引流不暢,形成宮腔積血或積膿致疼痛、壓痛以及感染癥狀。
盆腔檢查異常 約半數以上的患者有輕度子宮增大。
子宮內膜癌的高危因素
超重 超重和肥胖會明顯增加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
未孕和晚絕經 未孕者比生過小孩者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增加1倍,52歲以后絕經的婦女患病危險會增高2.5倍,可能與雌激素水平有關。
糖尿病、高血壓 糖尿病或糖耐量異常者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相比正常人增加2.8倍;高血壓患者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相比血壓正常者增加1.5倍。
卵巢病變 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因不排卵,會使子宮內膜處于持續高水平的雌激素作用之下;卵巢腫瘤能產生較多的雌激素,這些雌激素可長期刺激子宮內膜,使其增生甚至發生癌變。
外源性雌激素的應用 長期持續使用外源性雌激素,也可能是子宮內膜癌發生的重要原因。
早發現早治療 預后效果好
子宮內膜癌的診斷可進行細胞學檢查、宮腔鏡檢查、B超檢查等,但對子宮內膜的病理組織學檢查是確診子宮內膜癌的最終依據。獲取子宮內膜的方式有活檢和刮宮兩種。子宮內膜癌屬于治療效果較好的婦科惡性腫瘤,一經確診,應積極治療,很多患者在及時治療后,能夠長期存活。
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