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
《資治通鑒》
初,魯肅聞劉表卒,言于孫權曰:“荊州與國鄰接,
當初,魯肅聽說劉表已死,就對孫權說:“荊州與我們國家領土連接,
江山險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
山川險要,便于堅守,肥沃的土地萬里,人口眾多富裕,如果占據并享有它,這是
帝王之資也。今劉表新亡,二子不協,軍
帝王事業的憑借。現在劉表剛死,他的兩個兒子(劉琦、劉琮)又不和,軍隊
中諸將,各有彼此。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
里的諸位將領,各自擁護自己主人(指二子)。劉備是天下的豪杰,跟曹操有仇怨,
寄寓于表,表惡wù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備與彼
寄居在劉表那里。劉表嫉妒他的才能因而不受重用。如果劉備同劉表
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
手下的人同心協力,上下步調一致,就應該安撫他們,同他們結盟友好;如果他們不
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肅請得奉命吊
齊心一致,就另外籌劃這個問題,來完成統一天下的大事。請讓我領命去慰問
表二子,并慰勞其軍中用事者,及說備使撫表眾,
劉琦、劉琮并慰勞他們軍隊中掌權的人,以及勸說劉備,要他安撫劉表的部下,
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備必喜而從命。如其
同心同德,共同對付曹操。劉備一定會高興地聽從(我們的)意見。如果這件事
克諧,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為操
能夠成功,天下大局就可以決定下來了;現在不趕快前往,恐怕就要被曹操
所先。”權即遣肅行。
搶先了。”孫權立刻派魯肅前往。
到夏口,聞操已向荊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
到了夏口,(魯肅)聽說曹操已奔向荊州,就日夜趕路,等他到了南郡時,
而琮已降,備南走,肅徑迎之,與備會于
劉琮已投降,劉備向南逃跑了,魯肅便直接去迎劉備,跟劉備在當
當陽長板。肅宣權旨,論天下事勢,致殷勤之意,
陽長板坡相會。魯肅說明了孫權的意圖,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表達了慰問的情意,
且問備曰:“豫州今欲何至?”備曰:“與蒼梧太守吳巨有
并且問劉備說:“您現在準到備哪里去?”劉備說:“我與蒼梧太守吳巨有
舊,欲往投之。”肅曰:“孫討虜聰明仁惠,敬賢禮士,
老交情,打算去投奔他。”魯肅說:“孫權這個人聰明仁惠,敬重賢能的人,
江表英豪,咸歸附之,已據有六郡,兵精糧多,足以
江南英雄豪杰都歸附他,已經占據六個郡,武器精良糧草充足,完全能夠憑借
立事。今為君計,莫若遣腹心自結于東,以共濟世業。
(他們)成就大業。現在替您打算,不如派遣親信同東吳結盟,來共同完成世代大業。
而欲投吳巨,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并,
如果要投吳巨,吳巨是個平庸的人,又在偏僻的遠郡,很快就會被別人吞并,
豈足托乎!”備甚悅。肅又謂諸葛亮曰:“我,子瑜
怎么能夠托身呢!劉備聽了非常高興。魯肅又對諸葛亮說:“我是子瑜的
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亂
朋友。”于是共同結成好友。子瑜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他逃避戰亂(到了)
江東,為孫權長史。備用肅計,進住鄂縣之樊口。
江東,作了孫權的長史。劉備采納了魯肅的計策,進兵駐守在鄂縣的樊口。
曹操自江陵將順江東下,諸葛亮謂劉備曰:“事急矣,
曹操從江陵將要順江東下,諸葛亮對劉備說:“情況很緊急了,
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遂與魯肅俱詣孫權。亮
請讓我奉您的命令去向孫將軍求救。”于是就同魯肅一起去見孫權。諸葛亮在柴桑
見權于柴桑,說權曰:“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江東,劉豫州
拜見了孫權,勸說孫權道:“天下大亂,將軍您在江東起兵,劉備在
收眾漢南,與曹操共爭天下。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
漢水以南招兵買馬,同曹操共同爭奪天下。現在曹操削除了大患,大致已經平定
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用武之地,故豫州
了,于是就攻破荊州,威勢震動天下。因為英雄沒有用武之地,所以劉備
遁逃至此,愿將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
逃到這里,希望您能估計自己的力量來對待它!您如果能憑借著吳、越的
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不能,何不按兵
兵力同中原對抗,不如趁早同他斷絕關系;假如不能,為什么不放下武器,
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內
捆起鎧甲,面向北方事奉他呢?如今將軍您表面上假托服從的名義,可是心里
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權曰:
卻懷著猶豫不決的打算,形勢急迫而不能決斷,災禍降臨沒幾天了。”孫權說:
“茍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橫,
“假使像你所說的,劉備為什么不就去事奉曹操呢?”諸葛亮回答說:“田橫,
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胄,
不過是齊國的壯士罷了,尚且能堅守信義,不受屈辱;何況劉備是漢朝王室的后代,
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
卓越的才能壓倒世人,許多人都敬仰他,好像水流歸向大海一樣。如果事業不能
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權勃然曰:
成功,這只是天意啊,怎么能再次屈當曹操的下屬呢!”孫權發怒說: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吾計決矣!非
“我不能拿整個東吳的土地,十萬將士,被別人控制,我的主意定了!除了
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然豫州新敗之后,安能抗
劉備以外沒有誰可以抵擋曹操的了。可是劉備剛剛打了敗仗,又怎么能抵擋
此難乎?”亮曰:“豫州軍雖敗于長板,今戰士還者
這個危難呢?”諸葛亮說:“劉備的軍隊雖然在長板坡打了敗仗,可現在生還的士兵
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
以及關羽率領的水軍精兵還有一萬人,劉琦集合江夏方面的士兵也不少于
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敝,聞追豫州,輕騎一日一夜
一萬人。曹操的人馬,遠道而來疲勞不堪,聽說追趕劉備時,輕裝的騎士一天一夜
行三百余里,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故
急行三百多里,這就是所謂的‘強弓的最后力量不能射穿薄綢’啊。所以
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將軍’。且北方之人,不習
兵法上忌諱這樣做,說:‘一定會使上將軍失敗。’況且北方來的士兵不熟悉
水戰;又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今
水戰;另外,荊州的百姓歸附曹操的,是被武力逼迫罷了,不是甘心服從。現在
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操軍
您果真能命令勇猛的將軍率幾萬人馬,跟劉備協同心協力,擊敗曹操的軍隊是
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
必然的了。曹操的軍隊被打敗了,一定向北逃去;如果這樣,就使荊州和吳國的勢力
強,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于今日!”權
增強,像鼎足那樣分立的局面就形成了。成功和失敗的關鍵就在今日!”孫權聽了
大悅,與其群下謀之。
非常高興,同他手下的官員商量這件事去了。
是時曹操遺wèi權書曰:“近者奉辭伐
這時曹操派人送給孫權一封書信,說:“近來,我奉皇帝的命令討伐
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
有罪之人,軍旗向南指,劉琮束手就擒。現在整治的水軍八十萬人,
方與將軍會獵于吳。”權以示群下,莫不響
要同將軍在東吳一同打獵。”孫權把信交給手下的大臣看過,眾人無不像聽到
震失色。長史張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挾
巨響那樣變了臉色。長史張昭等人說:“曹操是豺狼虎豹,他挾制
天子以征四方,動以朝廷為辭,今日拒之,事更不順。且
皇帝征戰四方,動不動拿朝廷作借口,現在抗拒他,形勢更不利。況且
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今操得荊州,奄有其
您可以用來抗拒曹操的有利條件是長江,現在曹操已經取得荊州,完全占有這個
地,劉表治水軍,蒙沖斗艦乃以千數,操悉
地方,劉表訓練的水軍,大小戰艦甚至要用千來計算,曹操把它們全部
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陸俱下,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
沿江擺開,加上步兵,水上、陸上一齊來,這叫做長江的天險已經同我們共同
之矣。而勢力眾寡又不可論。愚謂大計不如迎之。”
占有了。而且軍事力量多少又不能相提并論。我認為好的計策不如迎接他們。”
魯肅獨不言。權起更衣,肅追于宇下。權知其意,執
魯肅唯獨不說話。孫權起身上廁所,魯肅追到屋檐下,孫權知道他的意思,握著
肅手曰:“卿欲何言?”肅曰:“向察眾人之議,專
魯肅的手說:“您要說什么?”魯肅說:“剛才詳細地聽了大家的議論,純粹是
欲誤將軍,不足與圖大事。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
想耽誤將軍,不值得同他們籌劃大事。現在我可以投降曹操,像將軍
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
您就不可以了。為什么這樣說呢?今天我投降曹操,曹操會把我送回鄉里,評定
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游
我的名位,還不會失去從事最低級(的職位),坐著牛車,帶著吏卒,接交士
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
大夫,逐步升官,仍然不會失去州郡級的官職。您投降曹操要回到哪里呢?
愿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權嘆息曰:“諸人持
希望您早定大計,不要采用眾人的主張!”孫權嘆息說:“那些人所持的
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
意見,非常使我失望。現在您闡明了重大的主張,正好跟我相同。”
時周瑜受使至番陽,肅勸權召瑜還。瑜至,謂權
這時周瑜接受使命到番陽,魯肅勸孫權召周瑜回來。周瑜回來后,對孫權
曰:“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將軍以神武雄
說:“曹操雖然假托名義是漢朝丞相,他實際是漢朝奸賊。您憑借著勇武杰出的
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里,兵精足用,
才干,又依仗著父兄的功業,割據江東,地方方圓數千里,軍隊精銳,物資充足,
英雄樂業,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況操自
英雄們樂意為國效力,應當縱橫馳騁天下,替漢朝除掉殘暴奸賊。何況曹操是自己
送死,而可迎之邪!請為將軍籌之。今北土未
來送死,怎么可以去投降他呢?請讓我替將軍謀劃這件事。現在北方還沒有完全
平,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后患;而操舍鞍馬,
平定,馬超、韓遂還在函谷關以西,是曹操后方的威脅。而曹軍舍棄騎馬陸戰,
仗舟楫,與吳、越爭衡;今又盛寒,馬無稿草。驅
采用舟船水戰,來和東吳軍隊爭勝負;現在又是嚴寒季節,戰馬沒有飼料。驅趕
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
著中原士兵遠途跋涉來到江南多水的地區,不服水土,一定會生疾病。
此數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將軍禽操,宜在
這幾點都是用兵時忌諱的,可是曹操都輕率的干了。將軍活捉曹操,應該就在
今日。瑜請得精兵數萬人,進住夏口,保為將軍破之!”權
今日。我請求率領精銳軍隊幾萬人,進駐夏口,保證為將軍打敗他!”孫權
曰:“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
說:“老賊想廢掉漢帝自己做皇帝已很久了,只是顧忌袁紹、袁術、呂布、
劉表與孤耳;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
劉表和我罷了。現在這幾位首領已經被消滅,只有我還在。我與老賊
勢不兩立。君言當擊,甚與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
勢不兩立。你說應當抗擊,很與我的主張相合,這是上天讓你來幫助我。”于是
拔刀斫前奏案曰:“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曹者,與此
拔刀砍前面的奏案說:“各位武將文官敢再有說該投降曹操的,就和這張
案同!”乃罷會。
奏案一樣!”于是結束會談。
是夜,瑜復見權曰:“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
這天夜里,周瑜又去拜見孫權說:“大家只看到曹操信上說水軍和步兵
八十萬而各恐懾,不復料其虛實,便開此議,甚無
八十萬就都驚恐害怕,不再考慮它的真假,就提出這些投降的主張,是很沒
謂也。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
道理的。現在按照實際情況核對敵情,他所率領的中原軍隊不會超過十五六萬人,
且已久疲;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尚懷狐疑。夫以
而且已經疲憊,他所得到劉表的軍隊也最多七八萬罷了,還滿懷猜疑。用
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眾數雖多,甚未足畏。瑜得
疲憊生病的士兵駕御有猜疑心理的士兵,人數雖然多,也很不值得害怕。我得到
精兵五萬,自足制之,愿將軍勿慮!”權撫其背曰:
精兵五萬,自然能夠制服他們,希望您不要憂慮!”孫權拍著他的脊背說:
“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
“公瑾,你話說到這里,很合我的心意。子布、元表這些人只顧妻兒,
挾持私慮,深失所望;獨卿與子敬與孤同耳,此天以
懷著個人打算,很使我失望;只有你和子敬同我完全一致,這是上天讓
卿二人贊孤也!五萬兵難卒合,已選三萬人,船、
你們兩個輔助我呀!你要的五萬人難以在倉猝之間集合起來,已經選好三萬人,船只、
糧、戰具俱辦。卿與子敬、程公便在前發,孤當續發人眾,
糧食、武器裝備都齊備了。你同子敬、程公就先出發,我主持繼續調派軍隊,
多載資糧,為卿后援。卿能辦之者誠決,邂逅
多載物資糧食,做你后援。你能對付的話當然可以(同他)決一勝負,萬一遇到
不如意,便還就孤,孤當與孟德決之。”遂以周瑜、
不順(的情況),就靠近我,我會與曹孟德決一死戰。”于是就命周瑜、
程普為左右督,將兵與備并力逆操;以魯肅為贊軍校尉,助
程普作左右督,率領人馬與劉備匯合,迎戰曹操;又派魯肅作贊軍校尉,協助
畫方略。
策劃(作戰的)策略。
……
進,與操遇于赤壁。時操軍眾已有疾疫,初一交戰,
周瑜進軍,同曹操在赤壁相遇。這時曹操的軍隊已發生瘟疫,剛一交戰,
操軍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
曹操的軍隊就受挫,退到長江北岸。周瑜等駐扎在南岸。周瑜手下的老將
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操軍方連船艦,首尾
黃蓋說:“現在敵多我少,很難同他們堅持長久。曹軍正在連接船支,頭尾
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沖斗艦十艘,載燥
相互連接,可以用火燒使他們敗逃。”于是選取蒙沖斗艦十艘,裝載干燥
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備走
蘆葦和枯柴,在里面灌上油,用帷帳包起來,上面插上旗幟,并準備好輕快
舸,系于其尾。先以書遺操,詐云欲降。時東南風急,
的小船拴在大船的后面。先把書信送給曹操,假裝要投降。這時東南風很急,
蓋以十艦最著前,中心舉帆,余船以次俱
黃蓋把十艘斗艦放置在最前面,到江心升起風帆,其余的各船都依次一齊
進。操軍吏士皆出營立觀,指言蓋降。去
進發。曹操軍中的官兵都走出營來站著觀看,指點著說黃蓋來投降了。船距離
北軍二里余,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
北邊的曹軍大約二里多時,同時點火,火勢兇,風勢猛,船支行駛像箭一樣快,
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
燒光了江北的船支,又曼延到岸上的軍營。片刻,濃煙烈焰布滿天空,曹操的
人馬燒溺死者甚眾。瑜等率輕銳繼其后,
人馬被燒死淹死的人很多。周瑜等率領著輕裝精銳的部隊緊跟在黃蓋后面,
雷鼓大震,北軍大壞。操引軍從華容道步走,遇
擊鼓聲非常響,江北的軍隊被打得大敗。曹操率領軍隊從華容道步行逃跑,遇到路上
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léi兵負草填之,
泥濘,道路不能通行,天又刮起大風,就叫所有的老弱的士兵背草填路,這樣
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劉備、
騎兵才能過去。老弱的士兵被人、馬踐踏,陷在泥潭里,死的很多。劉備、
周瑜水陸并進,追操至南郡。時操軍兼以饑疫,
周瑜水陸一齊進攻,追殺曹兵到南郡。這時曹操的士兵又餓又病,
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將軍曹仁、橫野將軍徐晃守江陵,
死了大半。曹操就留下征南將軍曹仁、橫野將軍徐晃守江陵,
折沖將軍樂進守襄陽,引軍北還。
折沖將軍樂進守衛襄陽,自己領著軍隊撤回北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