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浙江之聲《楊宸工作室》
綜合整理央視科教、健客健康咨詢、健康必讀等
今天《大醫生來了》做了一件大事
剿滅心血管疾病的殺手
“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僅次于惡性腫瘤的第二號殺手,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國每年猝死的人數大概有53萬-54萬之多,這個數字在全世界排在了首位,而在他們當中有80%是之前有心臟病、高血壓、高脂血癥等一些列心血管疾病病史的,遺憾的是,搶救的存活率只有不到1%。
”
心血管疾病的殺手到底是誰?
我們的“健康情報員”
幫我們搜集了很多有關它的情報
他帶來的第一條線索是:
心血管疾病與血管堵塞有很大關系
我們邀請了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鄭良榮
詳做解讀
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心血管內科副主任
鄭良榮
“嫌疑犯一號”:
高血脂與血管堵塞密切相關?
部分對
鄭主任介紹,血脂是血液中所有脂質成分的一個總稱。血脂其中包括很多成分。最基本的包括四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通常血脂的存在狀態是和蛋白質結合起來,要根據結合的脂蛋白區分來看。血管堵塞有很多原因,血栓堵塞、斑塊破裂都可能會造成堵塞。但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和血脂密切相關。
“嫌疑犯二號”:
膽固醇是心腦血管疾病的殺手?
幫兇
膽固醇其實是兩兄弟:高密度膽固醇和低密度膽固醇。
老大,叫高密度膽固醇(HDL-c),他其實是一個"好孩子",具有防止動脈粥樣硬化、降低冠心病病死率的作用。
弟弟,叫低密度膽固醇(LDL-c),通常是他在“使壞”,是動脈硬化的罪魁禍首,也是導致冠心病和中風的危險因素。
我們通常說的血脂異常,不是指各項指標都高,而是指對身體不利的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超高,而對身體有利的高密度脂蛋白過低。
也就是說該低的不低,該高的不高。
在眾多危險因素中,膽固醇指標異常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臟性猝死和缺血性腦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它會附著在血管壁上,并形成小斑塊堵塞血管。一旦斑塊破裂或脫落,還會在短時間堵塞血管,導致急性心梗或腦中風,危及生命。
“嫌疑犯三號”:
血管內皮功能受損導致堵塞?
主謀
動脈內皮就是動脈血管最里面的一層結構,首先是內皮功能的屏障保護作用被破壞了,高膽固醇血癥才能夠透過損壞的內皮在血管與表皮的夾層中堆積,擠壓造成血管管道的變窄。
單純血脂高,但是血管內皮功能沒有受到損害是不會導致血管堵塞的。所以,只有當內皮功能的屏障作用受到損傷后,高血脂這個壞分子才會趁機作案,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甚至血管堵塞的發生。
動脈內皮功能受到損害時并沒有明顯的表現。但我們仍要警惕:長期精神壓力大、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長期抽煙和家族遺傳是影響動脈內皮功能的四大元兇。
大醫生提醒:
如何降低高膽固醇
為我們帶來的健康風險?
管住嘴、邁開腿
膽固醇70%靠自身合成,30%跟吸收有關。飲食控制主要是跟30%的吸收有關。剩余的70%是跟體內的代謝功能有很大關系的。因此除了控制飲食攝入之外,還需要配合堅持運動加速脂質代謝,防止身體合成過多膽固醇。所以,以后吃飯可別一邊大口吃肉一邊拒絕膽固醇食物啦,沒用!
調整飲食習慣
多食用些富含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能幫助我們排除體內過多的膽固醇。而對于奶油蛋糕、起酥點心、咖啡伴侶等富含反式脂肪酸的“膽固醇催化劑”,則需要少碰為妙。
多食用抗氧化食物
要想降低膽固醇偏高為我們健康帶來的風險,除了減少“壞膽固醇”的數量之外,我們還需要降低它“拋錨”的幾率,也就是抗氧化。紫甘藍、茄子、葡萄等深色蔬果,及紅酒、綠茶、深海魚等,都是一些不錯的抗氧化食物。
戒除不良嗜好
抽煙不僅僅能加速血管損傷和膽固醇堆積,還會誘發癌癥。而酗酒也沒好到哪兒,不但傷肝,還會增加血脂含量,增大血管疾病風險。所以,為了自己的健康,還是盡早都戒了吧!
節目預告
明日(6月22日)上午10:00--11:00
《大醫生來了》上線嘉賓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
副主任醫師
姚旺祥
記得哦,有需要就call0571-88828999
2017 浙江之聲
關注浙江之聲微信,收看新聞早晚餐,這里的新聞有速度,有深度,更有力量。
長按下方指紋,點擊“掃描二維碼”關注浙江之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