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
武漢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 黃 玲
二胎時代來臨,不少家庭都醞釀迎接新生命的到來。但是,我們在臨床工作中發現,二胎孕婦較一胎孕婦更易罹患心血管疾病。妊娠高血壓、先兆子癇、主動脈夾層、圍產期心肌病是孕期比較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二胎孕婦需要對此重點排查。
妊娠高血壓是妊娠20周后出現的高血壓(血壓≥140/90毫米汞柱)、水腫、蛋白尿。輕者可無癥狀或只有輕度頭暈,血壓輕度升高,伴水腫或蛋白尿;重者頭痛、眼花、惡心、嘔吐、持續右上腹痛,血壓升高明顯,蛋白尿增多,水腫明顯,甚至昏迷。
先兆子癇指妊娠24周左右,在高血壓、蛋白尿基礎上出現頭疼、眼花、惡心、嘔吐、上腹不適、視力障礙或收縮壓在160毫米汞柱以上。妊娠高血壓和先兆子癇都建議限鹽、優質蛋白飲食,積極監測與控制血壓,預防疾病的進展。降壓藥物可選擇肼苯噠嗪、柳胺芐心啶、硝苯地平等,如果緊張、焦慮或睡眠不好,可適當服用地西泮等鎮靜劑。
主動脈夾層是由于受到強有力的血液沖擊后致使動脈內膜局部撕裂、逐步剝離,血液在動脈內形成真假兩腔。妊娠后血容量增加,血流動力血改變,是主動脈夾層的另一個發病誘因,患者表現為突發的劇烈胸背腹部撕裂樣疼痛。一旦確診,危重患者需急診外科手術治療。
圍產期心肌病原因至今未明,可能與營養不良、高血壓、感染、自身免疫有關。病人會在產前3個月至產后6個月出現心臟擴大、勞力性呼吸和體循環淤血體征。各類心律失常均有,室早和房顫最多見。腦、肺、腎動脈栓塞也有發生。這類患者需要給予營養心肌、抗感染、抗心衰及抗心律失常治療。
妊娠期間,為適應孕期胎兒對血氧的需求,循環系統會發生變化:全身的血容量增加30%~45%、凝血因子增加、血漿蛋白減少、心臟排出量增加30%、心臟增大、血壓輕度升高。二胎孕婦,在妊娠期生理改變的基礎上,因為伴有高齡、高體重,孕期心血管病的發生率比一胎孕婦更高。
二胎孕婦,尤其既往有過妊娠高血壓的,建議限鹽,每天早晚測量血壓,每日攝取優質蛋白質,質量控制在80~90克。避免呼吸道感染,少去人流密集、有感染性疾病爆發的地區。定期監測尿常規與尿蛋白,必要時做眼底檢查。妊娠合并夾層的發生率為14.5/1000000,若孕期心臟彩超發現主動脈根部擴大,孕婦應在整個孕期定期行心臟彩超檢查,并持續到產后6個月。一旦發現主動脈根部撕裂,主動脈瓣聽到舒張期雜音,伴隨胸背腹部疼痛者,應高度懷疑夾層,立即治療。
孕期心血管疾病可防可控,增加產檢次數十分必要。妊娠高血壓若不積極控制,先兆子癇及主動脈夾層的發病幾率將大大增加,且妊娠高血壓患者也是日后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晚年發生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卒中、靜脈栓塞等血管相關疾病的風險極高,社會及家庭的醫療負擔都會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