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在新課程背景下,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益是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在教學中,根據自己的實踐,探索出了"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語文高效課堂模式。
一、理論依據
1.利用學習的金字塔理論提高學習效率。
2.高效課堂的一個中心: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快樂為根本。
3.高效課堂的兩個基本點:關注學生弱勢群體,從最后一名學生做起,人人成功才謂成功,唯有"水漲"才能"船高";教材分析的"無邊界原則".不講"進度",只要"目標",人人學會才是目標。用一種方法做10道題,不如1道題找出十種思路。揪住一個知識點"無限"放大,四處出擊,形成上掛下聯、左顧右盼。
4.高效課堂的終極目標:致力于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模式建構
1.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其基本思想就是讓學生人人都會學,人人都學好,全面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2.四個板塊:(1)自主學習:包括課前預習和課中自學。課前精心設計導學案,讓學生在課前依據導學案進行有效預習;在課堂中給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2)合作探究:包括師生合作探究和生生合作探究。學生積極開展合作學習,對問題進行探究。(3)釋疑點撥:包括答疑解惑和方法指導。重點講解學生的疑難點和易錯點,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4)歸納總結:包括階段性總結和整體性總結。根據課型和內容及時進行階段性總結,同時做好整堂課的歸納總結,讓學生形成知識體系。
三、課堂實踐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確定了課堂教學的八個步驟:編寫學案—據案自學—小組合作—交流討論—釋疑點撥—當堂檢測—反饋矯正—鞏固遷移。每個班級將學生經過優化組合,分成6~8個小組,每個小組由學習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組成,各個小組民主推薦一名組織能力強、學習基礎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小組成員主動參與、互教互學、合作探討。具體來說,重點抓好如下環節:
1.自學前的指導。在這一階段,教師要讓學生知道他們需要自學什么內容,怎樣進行自學,達到什么要求等。學生自學前的指導一定要具體、明確,這樣學生在學習時心中有數,才能在自學的過程中增強針對性,提高學習的效率。
2.學生自學。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要求進行積極的閱讀思考或動手操作,嘗試通過獨立與合作方式理解課本知識,并內化為自身的知識結構。其目的是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性、能動性,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同時讓教師發現學生在學習中暴露出的問題,以便增強"教"的針對性,不致重復學生自己已經學會的內容。
3.合作探究。以小組為單位對自學過程中已經學會的問題不再探究,主要探究那些自己學習起來有困難的問題,在探究的過程中以組長為中心,組員積極參與,并且在組內達成一致。除此之外,還要探究那些大家都有爭議的問題,開放性的問題等,探究的越激烈越好,最終大家達成一致,達不成一致的還可以組間探究。
4.釋疑點撥。教師在學生自學、合作探究的基礎上,結合存在的問題和疑惑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教師在該階段要做到三個"明確":(1)要明確點撥的內容。點撥的內容主要是學生目前尚未掌握的教材內容;(2)要明確點撥的方式;(3)要明確點撥的要求。
5.當堂檢測。當堂檢測就是指教師課堂上要留出不少于1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獨立完成導學案上的當堂檢測題。其目的是檢測和鞏固本節課的所學知識和技能,引導學生通過檢測把知識轉化為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
6.反饋矯正。教師根據所反饋的問題并結合巡堂時發現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糾正。其目的是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結構,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中的一些困惑
在教學法應用初期取得很大的收獲,然而在實踐中依然存在很多困惑。
就學生學習水平來考慮,既要考慮能適應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讓他們通過練習在基本方面有所提高,又要考慮學習水平較優學生能通過練習得到實際性的認識提高。
就完成時間來說,要使他們既能愉快接受完成,又要達到一定的訓練效果。就教學內容方面的考慮,首先要保證新課程標準中提到的保底要求,這是基本標準,是每一位有學習能力的學生應達到的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