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臨沂九中,聽了伊校長的講話,伊校長的人格魅力一下征服了我。說話的語氣很接地氣,說出的話發(fā)自肺腑。言為心聲,他開展工作也是那么接地氣。他說,工作不要嘩眾取寵,要真正為孩子好。
學校成立專職家庭教育,教師每周舉行一期家長沙龍。在別的學校還在做專家講座時,九中已經進行了兩次跨越:從家長會到家長課堂,從家長學校到家長大學。三十分鐘的展示課,從理念、思想的喚醒走到具體問題的解決,教育能力的提升。我們有幸聽到了李莉老師的一節(jié)展示課《養(yǎng)成好習慣》,我們感受到了家長課堂的扎實有效。李老師首先請家長說一說你認為的好習慣是什么,然后分析兩個孩子的表現,一個是在家長的監(jiān)督下,認真學習,想玩不敢玩,所以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yè);一個是沒有家長的督促,自己完成作業(yè),但是寫寫玩玩,所以,很晚才做完作業(yè),這樣的兩個孩子誰更有發(fā)展前途。家長在分析討論中漸漸明晰,自覺主動地完成任務的習慣,才會產生源源不斷的推動力,促進孩子不斷發(fā)展。
在這樣的一次次的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家長的教育理念,解決了教育中存在的困惑,提升了教育孩子的能力。九中老師的專業(yè)能力不再是說教,而是走到以家長為本,家?;印R列iL講,他很幸運,得到家長的眷顧,我想,這個眷顧學校是有一段路要走的。
有時家長、老師教育孩子的方法過于簡單,不是他們不想智慧的教育,而真的是不懂。和家長交流,家長朋友說的最多的是,老師,我們不懂得怎么教育孩子,你多幫我們管管;老師在遇到非常頑劣的孩子,也常常感到束手無策,所以這樣的教育沙龍是老師、家長最需要的。
家校的合作不是幾場家長會,不是幾場專家報告,也不是家長進課堂聽幾節(jié)課,這些活動僅是停留在同一個層面,學校整體的構建很重要,要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持續(xù)的、有效的、連續(xù)的、逐步深入的開展系列活動。
學校家委會主任張慶陽教授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談了家委會的四個參與:樂觀參與,積極參與,有效參與,全面參與。他說,家委會上面沒有頭,家委會自己說了算。家委會不是作秀,重要的是做到有效參與,添彩別添亂。他們在學期初,就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需要,構想本學期所要開展的活動。比如,初中家委會所思考的是,如何配合讓學生感受,如何配合讓學生思考,如何配合讓學生奮斗。
家校共育我們正走在路上……
謝謝關注!
相約2017,成就更好的自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