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想別人而心煩,遇事要先往好的方面想,再思己不足。修真者必須掌握一個原則:“遇事逢物先責己,持鏡內觀尋心塵。胸中三心各詳析,重點細察剖心陰。”只有掌握了這一原則,并且長期堅持使用和靈活應用這一原則,修真者才能夠最終成就。修心是一個滴水穿石、磨杵成針的過程,每個修證者都應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心控制著人體內整個氣場的增強和衰減,七情六欲、心識意念如果不符合“因”的本質,那么無論對錯都是衰減的催化劑。在沒有修至無心之前,必須高度重視“事來即應,應過即靜。”自覺地調校心態處于中和狀態,盡量去實踐:“對境無心和無心對境”,主動地全面地培養無心境界。
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不論善惡美丑,都是載因而來,從而構成復雜的人際環境關系。以化因為根本的修心者,要高度重視這種外環境中的每一個點滴的修心機緣和機會。要時刻意識到化因解因的機緣來了、出現了,迅速內證于心。而不是僅僅單純地盯著別人的對與錯、好與壞、成與敗。未見其因,豈敢輕言好壞善惡,以人心而鑒事物,十有九錯者居多,所以不能以世俗常理斷是非、定好壞。故不如每個人都收心勿外馳,內照修己心。
一般的人來到世間,化因的少,增因的多,因由心生,都在各人。修真者也毫無例外,在沒有高度重視修心建立正覺正念之前,同樣是造因多化因少。修真者要經常、天天、遇事逢物都捫心自問:“我是在化因還是在增因”。化因增因都不必體外尋找答案,身外所見都是果,心中方見真實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