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說卦傳提到,“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
此是從一年四季的循環來解釋后天八卦的定位。
后世人發明了二十四節氣,也可以附依于后天八卦為一體。
先說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古代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
古人發現,天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循環旋轉,地上的自然節律亦在漸變。
將由此產生的對應關系系統化,最終形成的歷法,可以用來指導農事生產。
這一體系最晚在戰國時期完善。第一次最全的記載,出自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的《淮南子·天文訓》。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里,分12節與12氣。“節”與“氣”交叉出現。
一年十二個月,每月有一“節”與一“氣”,“節”負責上半月,“氣”負責下半月。
二十四個節氣平均劃分到四季里,每一季度有6個節氣。
8個節氣作為承上啟下的關鍵節點,分別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這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為每一個季節的開始。立字,即表示該季節從今天“立”起來了。
而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則作為每個季節的中心點,分割了季節,同時也代表在這一天,晝與夜的關系。
春分、秋分:“分”即為“平分”、“半”的意思,表示在春季、秋季的中間,也表示這一天,晝夜等長。
夏至、冬至:至,“至”在這里是“極至”的意思,即“到頭了”,指太陽到達天空中的至高(至低)之處,是太陽旅程的轉折點。其中,夏至日晝最長,夜最短。冬至日晝最短、夜最長。?
后天八卦與節氣的對應:
立春主艮,春分主震,立夏主巽,夏至主離,立秋主坤,秋分主兌,立冬主乾,冬至主坎。
由易經而來的分支之一,奇門遁甲的綱領性著作《煙波釣叟賦》也將八卦分為八節,每一卦統領三個節氣:
坎卦,統領冬至、小寒、大寒,
艮卦,統領立春、雨水、驚蟄,
震卦,統領春分、清明、谷雨,
巽卦,統領立夏、小滿、芒種,
離卦,統領夏至、小暑、大暑,
坤卦,統領立秋、處暑、白露,
兌卦,統領秋分、寒露、霜降,
乾卦,統領立冬、小雪、大雪,
八個卦對應的就是24個節氣。
?
后天八卦與二十四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