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沒有海,但不能阻擋蒙古人對大海的向往。
在烏蘭巴托旅游,導游妹子是蒙古國立大學大三的學生,她告訴我們:她和她的幾名同學已經準備好了,要去看一看真正的大海。我們好奇地問:打算去哪里看海呢?她很明確地說:去中國的天津看大海。
天津在烏蘭巴托非常有名氣,不是因為天津的產品多,也不是因為天津在蒙古的人多,而是因為蒙古滿大街的二手日韓汽車,大部分都是從天津港轉運而來。
導游帶我們參觀的DAKHUREE汽車市場,烏蘭巴托最紅火的二手車市場,這里的一個停車位通常放5-6輛車,月租金6萬圖,約合人民幣140塊錢左右。
一名二手車經銷商告訴我們,每年蒙古國慶那達慕節,人們最喜歡買汽車,他一周能賣六七輛,這些都是從中國的天津港經過二連浩特口岸,再到蒙古的扎門烏德的,運輸用鐵路集裝箱。
游覽期間,我們除了天津港,反復聽到另外一個中國邊境小城的名字:二連浩特,在很多烏蘭巴托市民心里,二連就是哆啦A夢的口袋,什么都有,什么都新鮮。
據了解,蒙古國約90%的進口貨物從中國入境,二連浩特口岸是中國與蒙古國接壤的唯一鐵路口岸,這里,就是蒙古國走向出海口的唯一通道,是蒙古國圓夢大海的地方。
但是,二連浩特一直很低調,或者說是被嚴重低估的城市。
1956年,北京-烏蘭巴托-莫斯科國際聯運列車正式開通,1966年,批準設立二連浩特市。從這個角度看,二連是被火車拉來的城市。
當地導游告訴我們,她的奶奶就是第一批來二連的鐵路人,當年吃水要用火車皮從齊哈拉,吃菜就是白菜和土豆。冬天里零下40幾度很正常,但不能貓在屋里不出門,因為風沙太大了,每天一早要打掃,要不幾天下來,屋子就被沙土埋半截了。
蒙古人很聰明,或者說太關注二連浩特的一舉一動了,比我們還關心。
1992年,國家實施沿邊開放戰略,二連浩特成為首批十三個沿邊開放城市之一,很多二連人還沒做出什么太多反應,但蒙古人行動了。
1994年5月,在烏蘭巴托,內蒙電管部門和烏蘭巴托鐵路管理局簽訂協議,由二連向扎門烏德市送電,并于8月27日正式送電,扎門烏德用上了二連電。
如今,二連有亞洲最大的散堆裝貨場、換輪庫和先進的火車檢驗系統,蒙古國80%的果蔬和日用品經由該市運入。而蒙古牛羊肉,也源源不斷從這里走進咱們老百姓的餐桌。
距離二連浩特直線距離4.5公里的蒙古扎門烏德市,不到一萬人的人口,幾乎家家靠著來二連浩特販運中國商品發家致富。早在2004年,蒙古國在這里建立了自由貿易區,主要任務就是大宗中國商品交易,商品上游就是二連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