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的茂林修竹中,隱匿著一些像流坑這樣的古代村落。流坑因其悠久的歷史與嚴謹的宗族傳承、完整的建筑群落被稱為“千古第一村”。900間古宅,略顯衰敗而依稀可見往日盛極華麗,住在里面你會完全忘記現在身處二十一世紀,仿佛一步跨入那些古老的年代。

流坑村文館(作者:chao飛)

渼陂古村(作者:kdlige)

千年古村的背影
流坑村周邊景區
渼陂古村
渼陂古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東南部富水河畔,離吉安城30公里,屬青原區文陂鄉,全村面積約一平方公里。村中保存著較為完整的古代和近現代文化印跡,這些珍貴的歷史遺存,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涵,令人嘆為觀止,渼陂也因此聞名遐邇。
渼陂村是吉安市的一個廬陵文化古村,里面明清時期的古建筑保存完好的有367棟,還有紅四軍的軍部,‘二.七’會議會址,毛澤東舊居和曾山的舊居。有一條古街。這個村子也是人杰地靈,先后出了三位共和國的將軍。他們是梁興初將軍、梁必業將軍和梁仁芥將軍。
渼陂村的祠堂最宏偉的當然是梁氏宗祠——永慕堂。梁姓是村里的大姓,梁氏宗祠當然也是村里最引人眼光的建筑。這幢建筑最早建于宋代,后來經過多次重建,至今依然顯得古樸雅致,雄偉壯麗。祠堂飛檐高挑,是二層三進的磚木結構,高大的斗拱依然有著當年的氣勢,但是,據說這里曾有著精美的雕刻梁托,但都在動亂的年代中被破壞掉,想起來確實可惜。只有在中堂的墻壁兩側,寫有“忠、信、篤、敬”四個大字,每個大字都有兩個人之高,那種氣勢足以令人震撼。在祠堂里,每根柱子上都寫著蘊意深遠的對聯,深濃的文化蘊味從中流露出來。
開放時間:8:00—18:00
地址: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東南部富水河畔
電話:0796-8484613
東華山景區
東華山景區位于黎川縣華山場洲湖村境內,距離縣城約33km。東華山景是一個集“紅、古、綠”于一體的旅游風景名勝區,共有景點十多處,其中紅色旅游景點有毛澤民、肖勁光故居、千年古道(紅軍驛道)、六板石橋、烈士紀念碑等;綠色旅游景點有天然的暖水溫泉、神奇的“千年古杉”、交椅石探秘、臉盆石、石棺等;古色旅游景點有“船屋”古建筑群、雙龍爭鼎壁畫、“萬字符”石、“龍鳳呈祥”圖案等。景區內有原始次生闊葉林1.2萬畝,茫茫林海、蒼翠欲滴,奇峰怪石,云遮霧繞,山上珍禽異獸眾多,山泉清涼甘甜,景色優美怡人。
景區地址:撫州市黎川縣華山場洲湖村境內,距離縣城約33km。
景區電話:0794-6669079(樂安縣旅游局)
軍峰山景區
軍峰山位于神崗鄉東南部,與南豐縣境接壤,山東面屬南豐縣,主峰海拔1760.9米,插入云霄。周圍有龍翔、應仙、著棋、免巖巍巍,削立30余里,氣勢磅礴。軍峰山名之來由,一種說法是諸峰羅列俯伏,如大將誓師,故稱軍峰。另一說法是漢長沙王吳芮曾駐國此山而稱軍峰。
軍峰山,地質地貌奇特,景區的山巒地質構造,形成于7000萬年之前的中生界白堊紀,多為花崗巖、變質巖和混合巖組成。由于長期的地質作用,地殼上升強烈,侵蝕切割劇烈,山勢破碎褶皺,形成了眾多懸崖峭壁,巖洞群落,峰巒連亙,瑰麗多彩的丹霞地貌,千姿百態。
景區地址:江西省撫州市南豐縣神崗鄉東南部
景區電話:0794-8276465
門票:10元/人
撫州明清古建筑群
明清古建筑群較為集中于撫州廣昌縣驛前街道鎮東面一線,由四十余處單棟古建筑構成。有姓氏宗族的公祠、家廟,有達官顯貴的官邸、別墅,有商賈店鋪、生產作坊,以及文人揮毫遺存的十數處石刻題額。其高墻深蒼,飛檐翹脊,曲徑通幽,幾進庭院,木刻、磚雕、石雕古樸典雅,栩栩如生,堪稱江南明清建筑的上乘佳作。明清古建筑群文化蘊底深厚,為研究明清社會、思想、文化、民俗風情等方面提供了實物證據。
區地址:撫州廣昌縣驛前街道鎮東面
景區電話:0794-6669079(樂安縣旅游局)
流坑村有著古老驕人的歷史和高度發達的文明。五代南唐升元年間建村(937-943),始屬吉州之永豐縣,南宋時割隸撫州之樂安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個村子大都姓董,是一個董氏單姓聚族而居的血緣村落。董氏尊西漢大儒董仲舒為始祖,又認唐代宰相董晉是他們的先祖。據族譜記載,董晉的孫子董清然在唐末戰亂時,由安徽遷入江西撫州的宜黃縣,他的曾孫董合再遷至流坑定居,成為流坑的開基祖。宋代是流坑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董氏崇文重教,以科第而勃興,成為江南大家族聚居的典型。時有“一門五進士,兩朝四尚書、文武兩狀元,秀才若繁星”和“歐(歐陽修)董(流坑董氏)名鄉”之美稱。元代,遇兵燹,村子遭毀。明清時代,村中有識之士紹繼祖業,興教辦學,修譜建祠,并發展竹木貿易,使流坑村又一次繁榮興盛。從宋初到清末,村中書塾、學館,歷朝不斷,明萬歷時有26所,清道光時達28所。全村曾出文、武狀元各1人,進士34人,舉人78人,進入仕途者,上至參知政事、尚書,下至主簿、教諭,超過百人。江西省有30名以上進士的村子僅有4個,流坑村是其中唯一一個文物遺址保存如此完好的古村落,實在是難得的。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到流坑村游歷,贊:“其處阛阓縱橫,是為萬家之市,而董氏為巨姓,有五桂坊焉。”(見《徐霞客游記》第147頁,上海古藉出版社版)這里說的“五桂坊”,就是為表彰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董氏一門五人同時中進士這一盛事而建的紀念牌坊,“五桂齊芳”,歷史罕見,可謂殊榮。近千年來,流坑科舉之盛、仕宦之眾、爵位之崇、經商之富、建筑之全、藝術之美、家族之大、延續之久,在江西是獨一無二的,在全國也是少見的。

余暉中的流坑大宗祠遺址(作者:虹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