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21 13:26:07)
轉載▼標簽:
老大再見韓夢澤高考讀后感感動分類:
浪花朵朵曾幾何時,對我來說,看書完全淡化為一種消遣,轉化為忙忙碌碌生活的一種點綴乃至填充,再也找不到學習的感覺,再也沉浸不了那種不言自喻的境界,有多久沒有在看完一本書后靜靜地回味思考了,有多久沒有在小說中觸摸到如此鮮活的場景了,又有多久沒體會到這種難以自抑的感動了?
昔日好友久未聯系,好容易接上頭,一向愛挑剔的她在微博里提到《老大,再見》,說是非常正能量的校園小說,遍尋網絡不見,倒是搜出了個餿主意,結果卻意外新鮮,當天晚上就一口氣看完,總想寫點什么卻不知如何下筆,無奈重找個機會看了第二遍,又是欲罷不能,還是一個晚上就看完了,閘門還是打不開,擱置一個多星期了,今晚在微博上再次與此文讀者和作家的互動不期而遇,不得不給自己限定一下完成作業的時間,就是今晚,要不,也許頭腦里那些個感動轉悠轉悠就消失無蹤無從打撈了。
自從第一次見面后,樸宏遠老師就成了孩子們口中和心中的老大,59個孩子用一年的時間回報老師的真誠與信任,關懷與督促,用58+1封通知書成就了老大,也成就了他們自己的輝煌,讓“11班不出笨蛋”的班訓名至實歸,當初連高三的明星老師“胃必治”接到此差班給學生摸底號脈后心有不甘找個機會接過了市一中遞過的橄欖枝去教尖子班了,當初讓眾多同行搖頭繞行的是這個班,當初大伙都覺得給此班定下的“保住倒數第三”(另外兩個班是體育版和藝術班)的目標也覺高的也是這個班,11班在惠林中學所有的班,包括市一中尖子班在內的甚至包括更多的班級里脫穎而出,實現大滿貫,足可讓做了九年普通政治教師的樸老師欣喜躊躇滿志了。一年中發生的種種驚天動地與點點滴滴都如此難以置信又如此鮮活,感人至深,催人淚下。
魏老師名聲在外,意料之中地被比惠林中學名聲更響待遇更高的市一中挖走,不惜留下費大勁花代價挖來的尖子生劉小彤,可見去意已決,校領導想讓11班在魏老師手中開出奇葩的小算盤落了空,撥拉來撥拉去,選中從未做過畢業班班主任的樸老師來下完這盤殘棋,目標不敢再定高,“保住倒數第三”就行。面對領導的點將,樸老師心知不容樂觀,卻也只能姑且接受,何況還有妻子背后新鮮出籠的最高指示,為家庭財政創收計,多掙一百是一百,更何況當班主任每月的津貼是二百呢?
魏老師臨走前給新班主任留下了一份大禮,福焉禍焉?就是這個半路走進惠林中學的劉小彤,在新學校食堂的第一次未帶飯卡的遭遇給了樸老師一個在11班嶄新的亮相機緣。一向在惠林中學不可一世的食堂師傅先是拒收現金,再是不給小彤打飯,接著扔其飯盒,最終大打出手,在場的樸老師血性一起,索性上前評理應戰,甚至指揮學生一擁而上對付食堂師傅砸食堂解恨。一切都發生在一瞬間,多么解氣的一瞬間,對一直受壓抑的學生來說,正是樸老師這舉動把他和11班的學生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孩子們的內心火苗被點燃了,從沒有任何一個老師如此地善解人意,完全替學生著想,當樸老師被領導叫走,當新同學被保安帶走后,他們空前地團結起來,保老師的保老師,撈同學的撈同學,那個場景著實動人心魄。說實話,看到這里不由得不為樸老師捏一把汗,氣是解了,可是你縱有一千一萬個理由,食堂飯菜的質量奇差也罷,師傅們的服務惡劣也罷,孩子的被無禮對待被打也罷,當師傅的先動手先群上也罷,都不能作為一個老師教唆學生打架的借口,幸虧幸虧,沒出人命官司,沒有人受傷厲害,幸虧幸虧,食堂師傅后面有個不好也不敢包庇他的校級領導親戚,幸虧幸虧,11班有個學生的大款老爸曾經是樸老師父親(本校元老級校長)的學生,于是,壞事變好事,禍福果然還是相依的,林思源大款老爸林棟梁的50萬換成了“棟梁食堂”的招牌,食堂借機整改翻修,我們的老大——樸老師也得以戲劇性地好在還算順利地走馬上任了。
樸志遠與11班全體同學的第一次見面是在操場上,“11班不出笨蛋”的班訓讓見慣了陳詞濫調的孩子們耳目一新,11班的版規一條條出籠,讓孩子們又新鮮又惶惑,大家都是兄弟姐妹,不談戀愛不競爭,戒煙戒壞習慣,失去一年的自由,59個學生加一個老師60個人是一個整體,,死了當逃兵的心,每個人每個月只有一天假,不能多請但是可以借別人的卡,這個真的可以嗎?我們能做到嗎?有這么簡單嗎?
開始第一遍我看到這班訓版規覺得有點突兀,好像條條杠杠來得太容易,第二次仔細看時才發現這些不是橫空出世而是有跡可循的,它是一向愛看傳記愛看心理學書籍好思考的樸老師在接下這個差班在看過魏老師留下的資料書信后一次次反復思量的結果,是一次深思熟慮后的大手筆。排座位時先限定女生找男生做同桌,然后做游戲感受信任接受新同桌,和最后一個剩下的貧困女生做同桌,妙筆生花,加上之前得知孩子們圖方便進出狗洞買午飯在狗洞出口“打劫”直至飽腹的舉動一步步打破了師生的藩籬,親其師則信其道,盡管不那么自信,盡管所有的壞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徹底改變,這一群跌跌撞撞的小雞還是做出了安安穩穩躲在樸老師這只老母雞的翼下跟著刨食吃的舉動了。
老師不是圣人,樸老師也不是,不提倡不代表這事不存在,從來沒收過禮物的老師也許有,但是來自家長的那份心意很多老師感受到過,也許老師會在收到來自學生家長的禮物后暗喜,甚至朝家長索要禮物的老師也許也有,但是絕對不是多數。面對家長會以后接踵而至的令人眼花繚亂煙酒茶乃至消費卡現金卡,樸老師不是沒心動過要上交家庭財政,也不是古板到要全部原封不動退回,也沒有像一張白紙一樣絲毫不沾,而是把大部分用在孩子的晚自修的加餐上,給孩子們加強考試訓練的閱卷補助上,小同桌的每日巧克力上,第二次家長會后更是把家長自發湊起的五萬元巨資在征求家長同意后設立了貧困孩子的繼續求學的基金,有點高調令人感動,但還是那么可信,讓人不由得不為這樣的老師叫好。
如果說樸老師路見不平一聲吼帶著孩子們鬧食堂的行為不那么欠妥盡可商榷的話,那么樸老師對狗洞的處理則彌足稱道,一方面聽說狗洞的存在理解孩子們進出是因為食堂的整改圖近便外出就餐是不得已,但是為了謀求孩子們的信任還是“信誓旦旦”答應保密,不顧體面與孩子們同出同進同吃,面對“搶劫”,孩子們嘴上言怕,心中暗樂,這才是真正的打成一片,另一方面他的身份終究是老師,不能局限于表面的誠實守諾,與校長取得聯系,改開小門,施工期間,午餐一小時狗洞照開但安排老師值班,這一刻,樸老師的舉動和學校的及時解決都堪稱完美。
面對校園里雨后春筍般出現的補習班,樸老師是不贊成更不愿意加入的,但是也只能默許,對老師們私下的招兵買馬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假裝不知道,不過這不代表他對學生的課余時間愿意放縱,假期里他對學生的周密部署隔絕了家長溺愛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引誘,測試考卷不成問題,有了家長們的對班主任的慷慨解囊,閱卷也不是問題,有了小飯店的通力支持,雙贏嘛,孩子們的一日三餐也不是問題,看到貧困生連20元的餐費解決也困難,明目張膽的救濟又怕他們不接受,林志源等班干部周密部署,讓他們以學習輔導換飯費(畫蛇添足一句:要是貧困生的學習成績也不好怎么辦?轉念一想,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越是貧困的孩子越知道學習的重要,肯下功夫真的沒有笨蛋的)。樸老師對學生的每一次幫助都發自內心,又不讓學生有壓力受歧視,認領詹翠爽做同桌,每天偷偷送她一塊巧克力……
發現孩子們學業上存在問題存在瓶頸樸老師不是一味說教,對林思源多考30分的要求和哪怕瞎蒙做選擇題的偏門方法都是以為老師不會提倡但學生能接受的,目標不能過高, “跳一跳,夠得到”,這幾乎是每個老師都知道的常識,但是實際操作中誰能做得如樸老師這般得心應手,揮灑自如?
林思源,富人的孩子也懂事,發現同學有困難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是他的出手絕不是以錢砸人,而是步步靠近,能幫則幫,不能馬上幫也不放棄找合適的機會再幫。這個孩子的形象打破了好多文學作品里大款學生為富不仁不知貧困生甘苦或者肆意花錢的形象,貧困不是孩子自己選的,有錢也是孩子無法選擇的,林思源用自己的行動給財富給自己的人格加分添值。
一個莫小曉牽涉家庭環境,牽涉小三,牽涉早戀,牽涉高中女孩子的意外懷孕,牽涉女孩子不該走卻容易走的許多彎路,甚至牽涉到男孩子想走容易滑進的泥潭,牽涉有些老師的一方面對學生是剛性管教一方面對女孩子是威逼利誘,,牽涉到女學生面對老師的猥褻甚至要挾后的強奸的無奈,牽涉到校方對女學生懷孕的嚴苛的不負責任的處理,早戀傷害雙方,但受害最大的必然是女方。樸老師在班規中把全班都是兄弟姐妹的觀念強加給學生,暗壓早戀,鼓勵他們放眼未來,把最美的自己留給未來,甚至不惜曝光自己的戀愛史,但不代表他以為憑此就可以高枕無憂,他外松內緊,沒打開莫小曉的短信不代表他準備放任自流,那個來自“老公”的短信使她對莫小曉的頻繁外出走親戚產生懷疑,在班規里明言讓孩子們不打小報告,不代表他放松了對孩子們的管理,明知派出的孩子在莫小曉的行蹤上可能撒謊,洞若觀火的他還是沒放棄與林思源同坐咖啡館的契機,借著聊天走進了林思源倔強的內心。后來他在對莫小曉的觀察中看出端倪,弄清她懷孕的來龍去脈后與校長聯合尋機當場抓住吳澤剛,出于對女孩子前途的考慮,放過了對這個人面獸心的老師繩之以法的機會,悄悄處理責其離開,保全了莫小曉的臉面和前途。趕走了毒瘤,樸老師又不避嫌疑整合班級請假卡,親自出馬,出錢出力,對莫小曉來說,那是一次噩夢般的經歷,但是樸老師的全程陪同給了她勇氣,給了她溫暖,這樣的事情在一所高中學校不是絕無僅有,樸老師的處理可謂完美至極,令人感動。
名利之心人皆有之,但要看你怎么想怎么做。樸老師不是沒有私心,家庭收入在妻子看來不容樂觀,暗示要拓寬收入渠道,當初接下這班主任也不完全是出于責任,也許有趨利的因素在內,不辦補習班不代表他不知道里面的利益而是不忍心賺孩子賺家長的錢,當初收下家長的錢卡物也不是一點私心沒有,后來這錢的大部分用之于民了,少部分自己和家人也享受到了實惠,當然即使他一點沒用在學生身上別人也無可厚非,畢竟是家長主動給的,別人也都這么收了這么用了。
在一步步修剪11班慢慢看見勝利的曙光時他也憧憬過出名,憧憬著再帶一輪畢業班,憧憬過戰勝名聲在外的“胃必治”,追名不是為了逐利,但利必然跟名而來,不能苛責也無可厚非甚至還要鼓勵涌現更多如“胃必治”、樸宏遠一樣的老師,也不能一味指責那些辦補習班的老師,畢竟家長們的心情急切,供求關系是客觀存在的,畢竟身為老師比社會上那些出于純贏利目的的辦學機構要可信得多。任何禁止條例都只能停留在書面上,怕是無法杜絕,怕就怕那些只顧收錢撈錢卻不肯多用心甚至用一些陳舊的可能錯誤的知識糊弄學生,牛皮吹破天沒用,補習班如果能整合孩子的業余時間,調動他們的興趣,為他們指點迷津,教會方法,給孩子查漏補缺,少走彎路,收錢就不是太大問題。
縱觀小說前后感動無處不在,要想一一列出殊為不易,這僅僅是兩看的收獲,有時間三看四看的話一定會有更多新發現,難能可貴的是這些感動人之處不是停留在作者的想象中,停留在故事情節中,也許正因為故事中那些細節那些情景曾經出現在生活中,來自于作者本人的所見所聞,那樣給力的老師那樣波濤暗涌的班級那些生動鮮活的面孔,孩子們經歷的種種煩惱與挫折,淚水與掙扎,那一張張勝利的捷報都有原型,更不要說家長們的饋贈,樸老師對禮物的新穎獨到的處理方法,正因為其真實,所以才如此感人。
這篇稱不上讀后感的文字拉拉雜雜寫了這么多,拖了這么久,雖然還有很多感動無法言傳也只能收尾了,要是硬給這些文字定個主題的話,那就是:感動盈懷,不舍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