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出生的網友StreetSpirit(已經走過100個國家):
懂得了這世界上沒有所謂天然正確和絕對政治正確,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的三觀以及其衍申出來的思考方式-畢竟除了米飯面條面包,這世界上還有人的主食是土豆、豆子、玉米、青稞、藜麥、苔麩、甚至炸香蕉;
有一夫一妻的社會,也有一夫多妻、一妻多夫乃至母系氏族的;有人崇拜上帝、佛祖、默罕穆德,也有人崇拜大地之母、海爾塞拉西、化作巨大水蟒的河流之神。一個人眼中的大逆不道,很可能就是另一個人眼中的天經地義-而我覺得旅行給人們帶來最大的益處,就是可以換位思考,可以中立包容地看問題。
網友肖波波:
是山就得去爬爬,光從山腳下看多沒勁啊;是海就得下去看看,光在沙灘上呆著你可看不見那些大魚;是雪就得滑滑,下那么多雪你光打雪仗了不覺得白瞎了那么好的雪嘛?
法國瑞士意大利有阿爾卑斯山,滑雪和攀登的天堂;加拿大班夫國家公園也是攀登和滑雪的勝地,阿根廷除了探戈和伊瓜蘇瀑布,還有南美最高峰阿空加瓜和阿式攀登圣地巴塔哥尼亞山區(當然還有南極門戶烏斯懷亞);
日本除了有好吃的,也可以滑雪泡溫泉;馬爾代夫不止有陽光沙灘,更有世界上最好的潛水點;西班牙不僅有高迪和Loewe還有世界頂級的攀巖場;挪威不僅有極光,還能穿著干衣潛水服去看野生的虎鯨.......這樣的排比句我能一直列下去,還有太多太多的東西沒見過,人生這么短,總得去見識一下吧?
網友李@@:去法國不去凡爾賽,不去看紅磨坊,去瑞士不去雪山,去大堡礁不坐飛機看珊瑚,那你來干嘛,高速公路巡游么,這樣的旅行,連打卡都稱不上,更沒有什么體驗。
網友@張三峰:我猜,會覺得累。。。覺得臟,覺得還有那么多國家充滿蠻荒。感嘆世界的美,丑,自然,蒼涼。
朋友:昨天景點碰到一個舟山富豪,據說加入了233俱樂部,才知道全球有那么多國家。但為啥要追求數字,不是很懂。但富豪肯定有他的道理.
這里也說一下我個人的感受:
迄今為止,應該去過有不到70個國家。距離100個還有點距離,也經常有人問一些關于旅行的問題,比如去過這么多地方,你最喜歡哪里,你下一站去哪里旅行之類的問題。
其實,旅行過的地方多了,你會發現,每一個地方都有它不同的文化特色,歷史,單一的去比較喜歡哪里可能比較難,因為有些國家放在一起,沒有太多的可比性。比如你可以問如果看歷史文化哪里好看,看自然風光哪里比較好看,這樣可能推薦的范圍就會縮小很多。
另外,很多人會關心說去的多了會不會覺得都差不多?
我可以跟你說大體類似,但是細分起來差別很大。
1、看人文
因為如果你了解了世界主流國家宗教和歷史的話,你會發現,大多數國家的主要人文景觀,比如各種教堂、各種寺廟、各種戰爭防御措施、各種皇家庭院,要么跟宗教信仰有關系,要么跟他的歷史有關。當你了解了他的宗教信仰、歷史故事之后,你再看這些建筑可能就會覺得類似,但是因為各地不一樣,又有很大差別。
2、 重體驗
這個就要看個人喜歡的東西了,你可以在打卡完慕尼黑市政廳之后在安聯球場看一場國家德比,也可以在巴塞羅那打卡完圣家堂去廚師學院學習做海鮮飯,也可以在看完秘魯的馬丘比丘之后去嘗嘗當地人當日常食物并且每年吃掉七八千萬只的烤豚鼠。也可以在瑞士的因特拉肯看完少女峰之后去做滑翔傘高空看河流山川。
因為去到每一個地方出了要去打卡的地方之外,還有很多體驗項目可以讓你更多遠的看當地的各種文化。
只是,有時候,我們不知道罷了。
3、經驗改變生活
旅行的次數多了,可能會改變自己的生活,比如周末去趟日本,小長假去趟歐洲發個呆喂喂鴿子,這些都變成了可能。去過的人知道,只需要買一張機票就可以了,沒去過的人可能還要做很多攻略。
科技的發展,讓你的通訊資訊更加方便,而旅行的經驗增長,會讓你的選擇性更大,更遠,更廣,而內心更從容的面對那些突如其來的選擇。
其實,各種旅行,去不了有各種理由,各種羈絆,但是想去的理由特別簡單,就是想去。
每個人對于旅行的觀念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覺得到到過那里拍幾張照片就算到過,也有的人覺得要深度體驗才算到過。這兩種都沒有錯。
因為在旅行中會碰到各種人各種事兒,會讓你的身心放松,甚至會讓你變成一個有趣的人。
年輕應該攢錢,還是去旅行?
這又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同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這基本上是對于沒有房子的人來說的話,這些人基本上二三十歲,人生積累的好時光,這段時間是應該完成積累,努力賺錢,但是同時失去了對世界的未知探索,但是放飛去玩耍,又對未來很惶恐。
前一天看到一個朋友圈,說“現在應該買一套大幾百萬的學區房,還是應該拿來環球旅行”
哼!我就沒有這樣的選擇煩惱,因為,我沒有那幾百萬。
我現在想的就是應該攢錢買房還是趁年輕去旅行。
高曉松曾經說過一句話是:“如果你的錢只夠買房或者旅行,那我選擇旅行。”
那也因為,他是高曉松。
我們可以向往天空云淡的生活,也可能去到別的地方停留下來
但是旅行只是你生活的加分項,不是必選項目。
旅行可以讓你的生活變的更加豐富多彩,精神更加飽滿充實。
但是,所有的上面說的幾十個國家也好,上百個國家也好,他們都需要兩個必備的因素,就是錢和時間。
我們對于旅行的憧憬,多半是想去碰撞不一樣的文化,遇到不一樣的人,讓你有不一樣的感受。但是終究還是要回到現實社會。
燈火闌珊華燈初上,你可以喜愛旅行,可以把旅行當作夢想。
但是,終究旅行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很拮據的旅行,不如不去。
不要因為旅行而旅行,把旅行當成你的全部。
不要一不開心就說要去西藏精華心靈,西藏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熱愛旅行的同時,要努力的賺錢,堅強的拼搏,才是為了更好的旅行。
這樣才不至于在馬爾代夫吃泡面,也不至于在瑞士雪山腳下等別人。不想跟團,可以幾個朋友包車游覽,好看了就多呆會,累了就回酒店,
這樣的旅行,可能才是你要的旅行。
所以,還是要好好工作,不是要多攢錢,是要多賺錢。
當然,如果你要是有房,也有錢,
那么趁著身體好,趕緊去旅行吧,
因為,生命很短,回憶很長。
前一段寫過一篇文章:
總而言之,旅行就是就像一副毒藥,一旦喜歡上,就很難停下腳步,走的地方越多,看到的越多,就越會對世界上癮。
所以100個國家也只是一個數字而已,不管你現在去了幾個國家,去過幾個城市,只要你還熱愛生活,熱愛旅行,那么你將來一定會越走越多的。
怕就怕,有些人,對旅行的發現,索然無味,對未知已經失去興趣。
那么我覺得這種人,更應該出去走一走.
畢竟,你連世界都沒看過,哪里來的世界觀。
有人說:
旅行,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見天地,出發,就是為了看看遠方的風景。
第二重,見眾生,我們需要看看在同一片藍天下,
遠方的人們,在過著什么樣的生活。
第三重,見自己。走了這么多路,看了不同的風景,
見了不同的人,我們最終想弄明白,
我,要過什么樣的生活。我,要過什么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