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2000字,閱讀全文約需7分鐘
很多班主任都會有個疑惑,打掃干凈的教室里時常會冒出幾個紙團,并且剛撿完沒幾分鐘莫名其妙又會出現(xiàn),三令五申讓學生們不要隨地亂扔垃圾,但效果往往維持不了多久,好像怎么都沒辦法“徹底消滅”這些隨時冒出來的紙團。
我不禁感到疑惑:這些紙團到底是從哪里來的?尋根究底查來源
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對班級進行了為期一天的仔細觀察。
早讀時整個教室比較干凈,地上一片紙也沒有。
早讀之后是英語課,課上到一半,老師讓孩子們撕一張練習紙進行隨堂聽寫,教室里頓時響起此起彼伏的“刺啦”聲,而不小心撕破紙的孩子則隨手把紙揉成一團塞到桌洞一角。
整個聽寫過程中也是“險象環(huán)生”,老師讓寫得潦草的孩子重新?lián)Q一張紙,沒有按規(guī)定格式寫的也要換一張紙……
一場單詞聽寫下來,至少產(chǎn)生了七八張廢紙,而這些紙孩子們都隨手塞進了桌洞。
下課后,數(shù)學課代表讓大家做好第二節(jié)課的課前準備,于是孩子們從桌洞里掏書的掏書,拿本子的拿本子,那些被塞進桌洞的紙團就這樣無意間被帶了出來,而毫無察覺的孩子們已經(jīng)歡呼雀躍地跑出去玩了,哪還顧得上這些遺落一地的紙團。
接下來,數(shù)學課隨堂檢測,又誕生了幾枚小紙團。
而真正讓我大開眼界的還是美術(shù)課,畫完了靜物畫動圖,忙完了素描忙涂色,但凡認真一點兒,一節(jié)課下來人均就要用廢兩到三張紙,甚至四五張也很平常。
然而,輪到我上課時,教室里的情況還是超出了我的預想——星星點點的小紙團以各種姿態(tài)靜靜地躺在地面上,令人不忍直視。拆解紙團破“迷霧”
面對這滿地的紙團,我還是有些疑惑:難道這些都是課堂練習撕紙造成的?都是在掏書時不經(jīng)意間被帶出來的?從形狀上看,怎么還有一些不是紙團呢?
帶著這些疑問,我一改往常怒火中燒的態(tài)度,讓衛(wèi)生委員把地面所有的紙掃到垃圾桶里交給我。
下課后,我直接拎回辦公室,一個一個地拆開這些紙團,方才發(fā)現(xiàn)里面埋藏的秘密。
這些“寶貝”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1.游戲類。
這類紙主要用于游戲玩耍,有的是把廢紙疊成紙飛機,拋來拋去滿天飛;有的是把幾張廢紙揉成紙球,幾個孩子踢來踢去,踢累了就互相拋著玩;還有的竟然直接交流網(wǎng)絡游戲,真是“膽大包天”。
2.繪畫類。
這些紙上畫的都是些動畫人物,基本上囊括了目前電視上最流行的動畫片。
3.情感類。
紙上的內(nèi)容基本上都是同學之間互相傾訴感受,比如喜歡哪個老師的課,不喜歡哪個同學,今天又和誰發(fā)生矛盾了(有些還出現(xiàn)了不文明用語),還有交流中午想吃什么飯菜,等等。
看著擺在面前的紙團,我陷入了沉思。
小小的紙團里藏著兩個“秘密”,其實也是兩個問題:
第一,我們還真是冤枉了學生,畢竟大部分紙團并不是他們故意丟棄的。
現(xiàn)在想一想,哪個學生會平白無故地撕自己的本子呢?根源在于老師。撕紙沒問題,問題是怎么撕、撕壞了怎么處理,對這些問題,老師并沒有進行必要的教育引導。
第二,以前我處理紙團的方法就是一掃了之,太“簡單粗暴”了,沒想到這里面竟然藏了這么多秘密。
老師在臺上講,學生在下面畫,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在認真記筆記呢!曾經(jīng)有家長向我反映孩子經(jīng)常說臟話,我還極力保證沒這回事,現(xiàn)如今這些紙條讓我意識到自己工作上的疏忽,我一直嚴查的網(wǎng)絡游戲正如火如荼地在課堂上交流著……
標本兼治去頑疾
紙團雖小,問題卻很大。撕紙本來是為了課堂練習,可最后卻引發(fā)了衛(wèi)生和課堂紀律問題。
我立刻聯(lián)系了我們班的任課教師,召開了一個教師班會。
我把學生從撕紙到紙團落地的整個流程詳細講解了一遍,老師們聽完個個大吃一驚,紛紛表示只顧著做練習了,沒考慮到撕紙背后還引發(fā)了這么多問題。
認識到問題根源后,我們一起群策群力共同商討如何破解,最后達成共識:
以后學生撕紙時,老師先強調(diào)好要求,做到輕慢有序。
若有學生撕破了紙,老師及時收上來,從源頭上切斷。
練習本比較容易撕破,有專用的聽寫紙或者草稿紙,可以買一本方便使用;美術(shù)課每節(jié)課都要畫畫,盡量用一個固定的美術(shù)本,不要單張單張地撕了。
隨后,我又專門召開了“藏在紙團里的'秘密’”主題班會。
我把發(fā)現(xiàn)紙團的整個過程給學生們講了講,然后不點名地把紙團里的“秘密”繪聲繪色地描繪了一遍。
學生們目瞪口呆,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的小“秘密”,原來早已被老師盡收眼底。
接著,我給他們講了以后撕紙做練習的規(guī)范動作。
最后立“規(guī)矩”,設置“最優(yōu)責任區(qū)”——誰丟紙,或紙團離誰近,誰就承擔責任。
對于那些大家都不愿意撿的紙,只要被我撿到了,我就當場把紙團里的“秘密”大聲讀給所有人聽……
班會之后,學生們一改以往的“豪放”做派,課堂撕紙的動作規(guī)范、柔和了許多,課下也不再亂踢紙球,教室里的紙團零星出現(xiàn)過幾次后就徹底消失得無影無蹤。
此后我又針對紙團里反映的說臟話、玩網(wǎng)游等問題進行了“專項治理”,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小小紙團,大大世界。
教室紙團多,往往不是“打掃”的問題,而是“保持”的問題,從根源入手才能一勞永逸。
我們不妨多多嘗試轉(zhuǎn)變班級管理的思路,也許下一個“小紙團”難題也能這樣輕松破解。
欄目:工作筆談
作者:劉云偉 湯麗娜 山東省濰坊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北海學校
責編:陳秀娣
《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