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近期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

“很高興與你見字如面”

 

點擊上方圖片聽音樂

文字  |  懷左
排版  |  四月

這段時間,我一直在讀的一本書是《孫子兵法》,尤其是前面的六章。《孫子兵法》共十三章,前六章可以算作較抽象的軍事理論,后七章為具體的軍事要務。

每一章的內容都不多,但其中包含的智慧卻值得細細揣摩。之所以讀這本書,是因為只有讀了之后才會發現,它不僅講軍事與兵法,里面包含的許多思考,也可以指導我們的生活。

讀的時候怎么讀呢?如果你的文言文基礎不太行,那就跟著解釋,一句一句來,慢慢啃。

另外還有一個我想到的比較有意思的出發點,即不把這本書當兵法,而是把兵法類比成「人生中的重要問題」,那么這本書就變成了:遇到人生中重要的問題,應該怎么辦?

如何應對,怎么準備,做的時候具體如何做呢?接下來,我以《孫子兵法》的前六章為例,再與生活結合,做一些簡單的分析和思考。
 
 
 
一、《計篇》

《孫子兵法》第一篇為《計篇》,作為開篇,非常重要,可以說是全書的總綱。這個「計」,并不是計謀,而是計算的意思。很多人以為《孫子兵法》講的是各種計謀,其實不是,全書的核心思想,就在《計篇》當中。

我們可以把「計」拆為兩個詞,一個是計算,一個是算計,這也就是第一章講的兩個關鍵詞:廟算與詭道。前者是計算自己的實力,后者是讓別人出現失誤,然后我們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面對重要的問題,我們該采取什么態度呢?孫子開篇就強調了:「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意思就是軍事非常重要,意義很大,必須要研究。

足夠重視,才有機會做好,吊兒郎當簡單應對,放在戰爭中,最后耽誤的可不只是一兩個人。我們面對重要選擇的時候,也應該用類似的態度,真正意識到其重要性,了解情況、充分研究。

剛才講到的兩個關鍵詞,先看第一個,計算

計算什么呢?書中講到了五事七計,簡單來講,即自己這邊的基本盤,實力如何。五事分別為:道、天、地、將、法。為什么把道放第一位?「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至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講的其實是民心與政權合法性問題,萬眾一心,力量自然最大。

能獲得全方位的支持,這是基本盤里最重要的點。孫子說,其實戰爭都不用打,我觀雙方的基本盤,差不多就能看出誰勝誰敗。從哪些方面看基本盤呢?即七計:「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

真正打的時候,也不是直接硬拼,孫子說,「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逸而勞之,親而離之」,然后「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什么意思呢?

其實就是觀察對方的形勢,誘導對方出現失誤,然后我們抓住機會,一擊制勝。這樣做,殺傷力最強,同時損失也最小。

兩個點整合起來,第一,計算自己的基本盤,積累實力,勝算大再大;第二,打的時候,盡量誘導對方出現失誤,一戰而定。

對我們的生活也有很大啟發:

1、時刻關注自己的基本盤,持續積累;

2、遇到困難,不是先上頭,也不是直接放棄,而是要冷靜下來,理性思考,拆分,看自己目前能做什么,拉長線,按部就班,能否一點點做好;

3、控制情緒,減少焦慮,更要減少因為焦慮而產生的胡亂動作,要沉得住氣,有時候亂行動,會讓情況變糟糕;

4、要有大局觀,除了看自己,也要看他人,更要看整體,自己要不斷積累,把握住能把握的,穩住基本盤,觀察形式走向,學著在冷靜中等時機。

孫子說,「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籌劃得多,琢磨得多,獲勝的幾率就會大一些,什么都不準備,大概率會失敗。

二、《作戰篇》

《孫子兵法》第二篇為《作戰篇》,主要講了兩方面內容,第一是算賬,具體算的就是打仗的成本;第二是省錢,有沒有可以節約成本的方法呢?是有的,孫子說了思路與做法。

如果直接從篇名上看,會以為「作戰」就是要拉出去開打了,還有第三章的「謀攻」,可去看內容時,才發現孫子講的還不是直接開干。

前三篇是說先計算能不能打;能打的話咱還得算算成本,要知道打仗耗費很大;如果打的時候,盡量少損失,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最好的。

我在讀的時候有一個感覺,就覺得孫子是一個很實在且非常有大局觀的人,他并沒有說咱們直接去打,打的時候我用某某計,就可以打敗敵人。而是先把打仗的本質、意義、利害關系、成本說清楚,再說能不打就不打,非要打的話,咱盡量小成本大成果。

為什么?

因為凡事皆有代價,即便成功,也有代價。

他強調的是謀定而后動,但生活中,很多人做事常常是先上去胡亂做一番,挫了銳氣,后面難以繼續,即便繼續的話,可能還是無法盡力。我經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我考某某試很多年了,但總也考不過,狀態一直不好,到底該怎么辦。

這種情境中,要么是備考不認真,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么是考了多年,但對具體考試如何準備,如何取舍,每一塊的學習方法,還不太了解;要么就是自己也不想考,但身邊人老說,他自己就那么耗著。

我給的建議其實也簡單,要么你先多了解情況與方法,盡全力去準備,因為盡全力,你才能試出自己的極限在哪里,成了,好事,沒成,你心里也有底;而不盡全力的話,每次你都覺得能行,但總不行,空耗力氣。要么,就直接放棄得了,多少年了,像便秘一樣,青春才有幾年呀,啥都耗沒了,干點啥不好呢。

回到書中,咱們分開講,先講成本

打仗是一件需要巨大成本的事情,這樣說,很多人沒具體的概念,一想就是軍隊拉出去風風火火,根本沒想過花費的事情。你就說你出去旅游吧,不用太遠,就去隔壁省,玩個半個月一個月的,正常消耗,算算會花多少錢。接下來,乘以十萬就可以了。當然,你這還是旅行,放在打仗上面,消耗是無底洞。

而且咱現在旅游,坐的火車、飛機,古代打仗行軍可是得走過去呀,你幾個小時的路程,這邊得走十幾天,一路上吃吃喝喝、各種消耗;開打了之后還是各種消耗;打仗返回的時候,繼續消耗。

兩個字:巨資。

其實還有個重大問題,打一半,軍糧沒了,怎么辦?看看諸葛亮晚年六出祁山,幾乎每次都是被這個問題困住,無功而返。沒概念的話,就說你自己,一天沒吃飯,能不能去操場整個十公里,然后再去做一百個俯臥撐?我是不行。

那如果千里運糧,如果想運過去一石糧食,咱這邊就得帶二十石,為什么?因為那時候靠馬車和人運,人和牲口一路上就得吃吃喝喝,遇到個大雨天,一部分發霉了,假如過山路,一部分滑下山去了……到地方,二十去十九。

還是兩個字:巨資。

你就說打仗費不費吧。

那么,有沒有什么好的辦法呢?孫子說,是有的。

八個字——「取用于國,因糧于敵」。也就是說,最好可以搶對方的糧食,從敵國補充,那樣的話糧食問題就解決了,士兵可以吃飽喝足,嗷嗷叫著去打仗。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官渡之戰,本來袁紹要把曹操快耗死了,結果曹操打掉了袁紹的烏巢糧倉,袁紹這邊也就嘎了。

從敵國補充糧食有多好呢,咱們前面算過賬,二十去十九,所以搶一個,就等于從國內運了二十個,大賺特賺。

說起來簡單,如果搶不到怎么辦?

兵貴勝,不貴久。

這個勝,其實就是速勝的意思,不能一直拖下去。

還是我前面考試的例子,如果你真決定做,那就前期多了解,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然后盡全力,最好一戰而定,一直拖下去,其實就把自己耗死了,因為過程中,全是成本。

你的時間就是最大成本,因為你本可以做更多事情。

三、《謀攻篇》

《孫子兵法》第三篇為《謀攻篇》,重點在于謀而不在于我們所理解的攻擊,我認為核心內容有四個部分:1、全勝思維;2、謀攻;3、集中優勢兵力;4、知己知彼。

先說第一個,全勝思維,也就是孫子認為的戰爭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也就是說,一個人很厲害,百戰百勝,在孫子看來,不算最優,不戰而屈人之兵,才算最高級。典型案例就是項羽,百戰百勝,一戰而亡。有的人以為楚漢爭霸的時候,是互有勝負的,其實真去了解后才發現,前面都是項羽單方面碾壓,但最后,垓下之圍,烏江自刎,霸王一戰而亡。

上文我講了,動作皆有代價

你百戰百勝,但也一直在消耗,同時一直打,說明核心問題沒解決好。就像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一直在動作,一方面確實很努力,另一方面,可能有些核心問題一直沒解決,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遇到難題就會選擇躲避。

孫子的思維,其實適合所有普通人。做任何事情之前,他會認真考慮風險、成本,最后才考慮利益。穩扎穩打,即使遇到風險,也能扛得住。

就拿我上面提到的考試來講,備考的時候恍恍惚惚,無法盡力,一連下來很多年,看似沒什么成本,其實成本很大。最大的成本還不是時間,而是你在那個時間段,可以做很多其他事情,而那些事情,有可能會給你很多不一樣的機會和成長。

所謂的不戰而屈人之兵,講的就是盡量用最小的成本,拿到最大的成果。當然,我也說了,這是一種理想的情況,在戰爭中,很少,在生活中,也不多,但確實有。

第二個,是謀攻。謀攻的重點在于「謀」,是運用高超的謀略取得全勝,而不是上去就硬剛。原文為「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簡單翻譯為:最高級的軍事手段是挫敗敵人的謀略,其次是挫敗敵人的外交,再次是挫敗其軍隊,最后才是攻城。

這幾個選項,越往后成本越大,主打一個多動腦,少動手,能不動手,盡量不動。對我們生活也是有很大啟發的,就拿人際關系來講,很多人遇到阻礙,會選擇直接硬剛,或者斷開,其實都太極端,中間有很多方法可以選。

和伴侶發生矛盾,人一上頭,慌不擇言,說傷人的話。如果你足夠成熟,可以冷靜下來,把話語往好的方向引導,結果會變;當然更厲害的是提前預見,邊哄邊拉,一場小規模戰爭可以消解于無形。類似的道理,和其他家人、朋友相處的時候,也一樣。

即便有了矛盾,我們也可以先冷靜,動腦,想對方的需求,進一步消解矛盾。憤怒、只發泄情緒,除了讓事情變糟糕,讓我們挽回的成本變大,沒別的用處。

我小時候目睹過一件讓我覺得很丑陋的事情,即村里一戶人家嫁姑娘,結果那個女婿,不知道因為什么原因,情緒上頭,和女方家父母吵架,后打了起來。過了幾天,來道歉,在門口下跪。

說句實話,見的人多了,經歷多了,其實一個照面,聊聊天,就可以看出很多言語之外的東西。表象之下更重要的,一個是人共同的需求,另外一個就是其價值觀和解決問題的方式。

第三個,集中優勢兵力。在《毛選》中,教員經常強調要集中優勢兵力,打游擊戰,防御中要有進攻,持久中要有速決,內線作戰中要有外線作戰。孫子原話是:「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

這一塊的精髓,不在表面,而在大打小,哪怕明面上我比你弱,但我要打造局部的我比你強。從這個角度去看,根本沒有什么以少勝多的戰爭,所有的都是以多勝少,要么是大面上的,要么是局部上的。許多人迷戀以少勝多,其實那都是假象,真正在戰斗過程中,人家打的都是局部的以多勝少,拿下勝利。

為什么要十則圍之,因為你人少,包圍不了,如果兵力相當,人家一集中,隨便突你。你是分散的,分開各部分為十分之一,人家一集中,十打一,直接突破了。但如果十倍兵力圍對方,你在局部都是優勢。

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損傷少。拿打架場景來講,咱倆水平差不多,一打一,兩敗俱傷,那如果我二打一呢,你損傷大,我們損傷少,如果我十打一,除非你是葉問,一個打十個,不然我們基本沒損傷。

第四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講的其實就是清晰的認知。做事情你做的功課越足,了解的情況越多,那么你取勝的幾率越大。《毛選》中也強調,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道理其實是一樣的。

功課是一定要做的,認識越深入,做事越有方向性,知道哪塊是重點,哪塊可以放一放,哪塊獲得的收益大……把這些問題弄清楚,隨時都有方向,而做事沒方向,只能瞎碰,沒方法,效率低。孫子后面還加了兩句:「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啥也不知道,不管,必敗。
 
 
 
四、《形篇》
 
《孫子兵法》第四篇為《形篇》,什么是形呢?

曹操注解:軍之形也,我動彼應,兩敵相察情也。用我們通俗的話來講,即打眼瞅過去,看到的樣子,感受到的氣場。所以形,是在戰斗之前的,具體到軍隊中,講的是軍隊的實力建設。

我還是用四個關鍵詞,來分享一下個人的一些學習感受,分別是:1、防守;2、等待;3、有余;4、打有把握的仗。

1、防守

孫子在這篇開篇講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我們重點集中到「不可勝」,也就是讓自己實力強大,不被敵人戰勝。

喜歡玩象棋或者對戰類、體育類游戲的朋友,多少是有點了解的,即在面對一個陌生的對手,或者熟悉且實力與自己差不多的對手時,我們首先做的并不是盲目進攻,而是先把防守做好。

象棋中,人家當頭炮,咱得臥槽馬,咱擺士角炮,人家就可能提前起士;拳擊里面,勢均力敵的對手,一開始也是相互試探,試探什么呢?即我們這篇里聊到的形。那么,為什么不直接上去硬剛?

因為在不了解的情況下,貿然硬剛,有可能被對手抓到機會,一擊制勝。大家千萬不要被武打片里的動作設計騙了,兩個人打的有來有回、見招拆招,打到花兒都敗了。實際上拿著冷兵器的兩個人,上去就一兩下。武俠小說和古典小說中,兩個人打五十回合,都是寫著熱鬧,咱讀個熱鬧,但不要盲目相信。

所以孫子強調,先做好防守,把該做的做好,該積累的一定要積累夠,立于不敗之地,才有可能等到勝利。自己該做的都沒做好,失敗是必然的;防守做不好,貿然出擊,如果對面是高手,大概率也會失敗。

2、等待

做好防守和積累后,「以待敵之可勝」。關鍵字是「待」,也就是等待。你做好基礎工作,對方也可能做得挺好,這個時候怎么辦呢?還是不要貿然出擊,要等機會,等對方出現失誤

如果對方很穩,不失誤怎么辦呢?用各種辦法,引誘對方失誤,也就是前面孫子講到的詭道,「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

一旦對方出現失誤,那就是我們的機會,抓到機會,一戰而定。下棋的時候,為什么會說,一著不慎滿盤皆輸,說的就是這個。所以,等待其實不是慫,本身就是一種大智慧,是在勢均力敵之下的一種對抗狀態。

教員在《論持久戰》中,分戰爭的階段為三,防守、相持、進攻。我們可以把等待理解為第二個階段,也就是相持階段。放在生活中也一樣,許多時候,等待本身就是最好的策略,情況不明,貿然出擊,損失可能會很大。

但有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他覺得不能每天精進,就不行;不能事事如意,就焦慮;沒事可做的時候就坐立不安,非得找點事情去作死;學個東西一段時間沒成果,就放棄轉學別的。

能沉住氣,遇事不慌,很重要。

3、有余

孫子說,「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余。」后面那句,翻過來讀,不足,則守;有余,則攻。

這里我想強調的是,有余,再去攻。主打一個沉住氣、積累實力,不冒大險,不貿然行動,在有壓倒性優勢,或者重點部分有局部優勢的時候,再采取行動。舉一個生活化的例子,前段時間一個朋友和我聊買房的事情,因為她沒工作幾年,我給了一個建議:不著急上大套,能力范圍內,有余的情況下,先來個小的,未來再慢慢置換。

平時生活中,我們總有一步到位的想法,但人的欲望是無窮的,永遠不可能真正到位,而且在欲望的加持下,人會自動忽略風險和代價。之前有個朋友,在一線城市買房,每個月還幾萬,開始的時候他工資剛夠,后來疫情,他工資減了許多,剛開始還可以靠家里撐一撐,結果后來撐不下去,把房子賣了。

做事,給自己留余地,留一手;有余后再行動,穩扎穩打,不做賭徒。

4、打有把握的仗

孫子說,「古之所謂善戰者,勝于易勝者也。故善戰者,無智明,無勇功,故戰勝者不忒」。這個觀點和我們常規思路是不一樣的,孫子說善于打仗的人,打的都是有大勝算的仗,所以這樣的人可能沒有大名聲,但他們失誤很少。

我們很喜歡聽那種以少勝多,險象環生的案例,覺得能打贏那樣戰爭的人,才是名將。就像喜歡聽武松打虎的故事一樣,武松打了老虎,天下皆知。但這樣的事情,不具備可復制性,你這次能打虎,下次說不定就會被老虎吃掉。

這次你以少勝多可以翻盤,但你能次次翻盤嗎?曹操和袁紹打官渡之戰,確實是以少勝多,但是他實力強了,準備南下時,可是帶著許多兵的,而且還失敗了。

所以孫子說真正能打仗的人,很穩,打的都是有把握的仗,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保證不失誤。就像我們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平時不顯山不漏水,但人家做事能力就是很強,情緒穩定,穩如老狗。

這些,才是真正的實力派,瞎咋呼的,可能只是口嗨。

五、《勢篇》

《孫子兵法》的第五篇是《勢篇》,「形」的運用是在戰前,「勢」的運用是在戰時。什么是「勢」呢?說簡單些,即我們經常說的通過造勢,憑借其,然后形成一股勢不可擋的力量。

接下來我分四個關鍵詞,聊一下自己讀書后的思考,四個詞分別是:1、管理;2、奇正;3、準備與出手;4、主動性。

1、管理

孫子說,「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斗眾如斗寡,形名是也」。這里講的其實是管理,即管理大部隊像管理小隊伍一樣容易,是因為組織編制問題處理得好;指揮大部隊像指揮小隊一樣容易,是因為通訊手段運用得好。

其實組織編制和通訊手段,都是工具,管理能力強的人,可以將這些工具運用自如,以達到很好的管理效果,就像韓信說自己帶兵,多多益善一般。注意,并不是親力親為,而是通過工具,實現管理的最大化與合理化。

反推,管理能力不行的人,即那些不會合理利用工具,沖鋒一線,事事都想親力親為的人。確實出了很多力,但效果不見得好。這也說明了管理者應該把更多心思花在管理、設計組織架構,以求達到效率最大值上面。

管理得當,是造勢與任勢的基礎。

2、奇正

孫子說,「凡戰法,以正合,以奇勝」,即用正兵抵擋敵人,用奇兵取勝。《權游》中的經典戰爭——私生子之戰,雪諾帶兵與小剝皮浴血廝殺,眼看要抵擋不住了,結果小指頭帶騎兵對小剝皮進行了反包圍,最后打敗了小剝皮。如果把雪諾這邊看成正兵,那小指頭帶的騎兵就是奇兵。

正兵,牽制地方的注意力;奇兵,尋找其薄弱點,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這里面的智慧其實有很多,最直觀的,一個是做事要留一手,不著急全押,一點點上;另外一個是要沉住氣,時刻觀察對方的薄弱點,等待機會出奇制勝。

放在生活中,先說留一手,這是一種思維方式,做事的時候要做好分配。比如在健身的時候,對新手來講,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即控制變量法。你可以先訓練,其他照舊,訓練一段時間,適應了,然后再逐步調整飲食、睡眠等要素,一個個挨著來,適應起來簡單,也能增加持久度。

再比如說談戀愛,一開始不要唱高調,上去就和情圣一樣,愛得死去活來。人容易被激烈反噬,而且最開始調子起太高,后期不太容易持續,也可以一點點上,有度、有后手,正常談,偶爾驚喜,驚喜的點,就是奇,也是用來一次次打動對方的手法。

沉住氣,等待機會,更加重要。下象棋時,面對的如果是實力差不多的對手,唯一能做的就是少失誤,等待對方犯錯,如果抓到機會,就要痛打落水狗,擴大戰果,一擊致命。

孫子說,「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手法無窮無盡,各種調配,運用自如。還有一個很好的案例,即籃球戰術,持球人為正,其他四個對友,無論是跑位、擋拆,都是奇。雖然只有五個人,但通過傳球、跑動,可以不斷調動和迷惑對手,等待機會,出手。

3、準備與出手

孫子說,「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彍弩,節如發機」。簡單來講,即積蓄的力量非常大,攻擊距離非常短,一擊制勝。前期準備很充分,動手的時候,快速、高效。

對我們的啟發其實就是上面的兩點,一個是前期的準備,一個是具體的行動。很多時候,都是前期準備越充分,行動的時候就會越堅定和高效。但很多人做事是反著來,前期不做什么功課,行動的時候也不認真,造成的結果,往往和預想中不一樣。

拿一個生活例子買房來講,有些人買房是,攢錢十年功,買房五分鐘。花了那么長的時間和辛勞去攢錢,結果買房的時候一看人家的樣板間,覺得美得很,然后就直接定了。壓根沒看幾套房;沒關注位置、配套、口碑;也沒想到底合不合適,自己之后的還款能否順暢……真遇到問題時,后悔也來不及。

這是一個案例,說的是遇到大一些的事情時,我們要多花心思,不要怕麻煩。前期怕麻煩,后面會有無窮的麻煩。

4、主動性

孫子說,「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講是善于調動敵人的將軍,制造些假象迷惑敵人,敵人就會相信;給敵人些利,敵人就會接受而暴露薄弱點。

這里面涉及一個主動性的問題,我方占據主動位置,才能有機會調動對方,如果我們一開始就沒主見,把自己擺在被動態,那就容易被人調動。不管在日常生活中的做事還是與人交往中,主動性都非常重要。

結合上面的一點,一開始就失去主動,后面的麻煩事會越來越多。《三國演義》中有一個經典場景,即赤壁之戰前夕,蔣干主動請纓,和曹操說他要主動去江東那邊,說服周瑜。結果人家周瑜全程高能演戲,晚上還和他抵足而眠,讓他看假信,把蔣干玩得團團轉。

還有生活中的老油條,為什么人家一眼就能看清小年輕,而小年輕看不明白對方呢?除了經驗外,還有一個就是人家很少會暴露真實意思,用一些假象試一試,就能看出對方的斤兩。

六、《虛實篇》

《孫子兵法》的第六篇是《虛實篇》,也是最精彩的一篇。在第五篇里,孫子說,「兵之所加,如以碬投卵者,虛實是也。」碬指的是石頭,意思就是能掌握好虛實,可以用我們的實,打到敵人的薄弱處。而這,是打仗的精髓。

我選四個關鍵點,講一下自己讀書后的思考,分別是:1、致人而不致于人;2、人性;3、以眾擊寡;4、無定法。

1、致人而不致于人

致的意思是調動,「致人而不致于人」,指的就是我調動你,而不是你調動我。如果我可以調著你走,那接下來我就可以吊打你。

玩過象棋的朋友肯定有一種感受,即當你面對高手時,開局后就會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你打人家吧,發不上力,而且一直被人家壓著打,想怎么調你就怎么調你。

那種感覺是真的不好,其實不用下到最后,你就知道自己輸了,連最基本的掌控力也沒了。同理,在戰場上也是一樣,完全跟著對方的設計和節奏走,失敗,只是時間問題。

這里面也涉及主動性的問題,放在生活中,給我們的啟發就是不要被別人完全調著走,不要完全被安排,要有自己的規劃與主動性。哪怕那份主動性很微弱,但也是真正屬于自己的。

2、人性

孫子說,「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戰,畫地而守之,敵不得與我戰者,乖其所之也。」這里講的其實還是調動,但更具體了一些,如何調動呢,一個方法是攻其所必救,另一個方法就是乖其所之。

前一個,講的是打他的痛點,讓他不得不注意,不得不救;后一個講的是讓他害怕、疑惑,擔心失誤,所以不敢行動。

舉兩個例子,第一個是圍魏救趙,齊國的部隊沒有直接去救趙,然后圍魏,讓魏國軍隊返回,路上打;第二個是《三國演義》中張飛當陽橋以及諸葛亮空城計那兩段,雖為演義,但核心就是讓對方疑惑,不敢貿然行動。

這里面涉及的就是人性,戰爭需要人指揮,頂級將領都是揣摩人心人性的大師,你還沒行動,他就能分析出你將如何行動。當然有時候也會涉及到賭的成分,并不是百分百能成。

3、以眾擊寡

上文說到,《毛選》當中經常出現這個詞,什么意思呢?即在戰斗的過程中,我們要判斷虛實,集中優勢兵力,打擊敵人的薄弱點,把敵人打疼。即便我們人少、對方人多,但想打退對方,我們就需要集中優勢兵力,形成局部的多打少的情況,殲滅敵人。

孫子說,「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而敵寡。」敵人分散,我方集中優勢兵力,形成局部多打少優勢,就可以吃掉敵人。這就是運動戰的精髓,為什么要運動起來呢?其實就是調動敵人,尋找其薄弱點,也就是虛的地方,重點打擊。

這里面還有一個點,孫子說,「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意思就是都防備的話,各處都會薄弱。和生活結合,有些人想把他遇到的每件事情都做好,那是不可能的。

因為人的精力與時間有限,你想把每件事都做好,結果就是每件事都做不好

好一些的做法,應該是集中優勢兵力,放在重點想做的事情上面,把事情做好、做精,把長板做得足夠長。想補齊所有短板,是不可能的事情。

4、無定法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我們在生活中解決問題,也沒有什么固定的方法,一方面要根據我們的習慣,另一方面要根據具體的事件,在面對的時候,去分析、去分配力量,找到薄弱點,突破。原理有,但無標準方法,需要我們自己練,自己悟,慢慢積累。

孫子說,「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這里面一定是有大量的分析和判斷的,而分析與判斷的前提是沉著冷靜。很多人遇到難題,首先上情緒,要么覺得太難、煩,要么覺得自己不行,放棄或者是糊弄。到最后,糊弄的都是自己,而且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還會遇到。

因敵制勝,這是最難的,也是最厲害的。

「小結」

以上是我讀《孫子兵法》的一些小感悟,經典常讀常新,不同階段去讀,都能收獲新知。接下來我還要多讀幾遍,也歡迎喜歡經典的朋友,多多交流。


-End-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孫子》中的“虛實”是什么意思?明白了也就學會了博弈
孫子兵法
壓倒性的投入,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制勝戰略
白話孫子兵法完整版
三分鐘讀懂《孫子兵法》的精髓
《孫子兵法》:以弱勝強是偶然,以強勝弱才是硬道理!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来县| 格尔木市| 泌阳县| 忻城县| 靖宇县| 昌吉市| 河北省| 卫辉市| 苏州市| 金湖县| 河源市| 越西县| 重庆市| 商城县| 本溪市| 海林市| 阿克苏市| 林芝县| 嘉祥县| 观塘区| 灵璧县| 唐海县| 盐亭县| 紫阳县| 磐安县| 克山县| 泌阳县| 新宁县| 苗栗市| 马鞍山市| 元阳县| 嘉善县| 武隆县| 中西区| 游戏| 正阳县| 枝江市| 轮台县| 沁阳市| 揭阳市| 犍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