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習慣是后天養成的,壞習慣經過努力也是可以改掉的。中小學生處在成長發育階段,可塑性很大,注意引導,就會形成良好的習慣,即使有一些不良的習慣,及時發現,矯正過來也并不十分困難。父母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喜歡呢?
第一,為孩子做出榜樣。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得到熏陶,受到啟發,不知不覺中形成好的習慣。比如要求孩子具有講衛生、愛整潔的習慣,父母首先要講衛生、愛整潔;要求孩子具有愛學習、肯鉆研……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榜樣的帶動下,在良好的環境中,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
第二,幫助要有針對性。人的各種各樣的習慣,好的總比壞的多。孩子也是這樣,好的習慣總是主流。既然這樣,就不要把孩子偶然的異常表現說成是習慣,那樣做反而會引起孩子的不滿,產生逆反和抵觸情緒。在幫助孩子克服不良習慣時,首先要分析形成壞習慣的原因,這樣矯正起來才有針對性。比如學習是拖拉、磨蹭,有的是因為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有的是沒有時間概念,有的是性格所致,有的是對家長或老師有意見,用磨蹭表示反抗。如果不問青紅皂白,簡單訓斥一頓,孩子是不會心悅誠服的。只有弄清原因,講清道理,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第三,矯正不良習慣要適時。不良習慣是經過較長的時間、多次的重復以固定的行為方式表現出來的,時間越久,矯正越困難。所以,在孩子不良習慣剛剛形成或初見苗頭時,就要及時予以校正,不要有“樹大自然直”的僥幸心理。中小學生識別能力差,好奇心強,喜歡模仿,小學生常常把父母看成“偶像”,中學生常常把同伴當成“偶像”,在說話、表情、行為等方面也常常以“偶像”為“榜樣”。如果“偶像”有什么不良習慣,便很容易感染了學生。若是這種情況,在矯正孩子的不良習慣時,一定要堅持正面疏導,切忌強迫命令。同時要抓住孩子的興奮點,在他們心情愉快的時候,就某個方面的習慣與孩子平等討論,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
第四,巧妙于用激勵的方法。對于性格開朗、自尊心很強的孩子,可采用激將的方法,使之猛然醒悟,改掉不良習慣。對于性格內向的孩子,應采用獎勵的辦法,使他們從內心感受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反省不良習慣的害處,用內在的力量克服不良習慣。
第五,適當采取懲罰措施。懲罰是用外部強制的力量幫助孩子矯正不良習慣。懲罰不是體罰或變相體罰,而是通過語言提醒、眼神或表情暗示、取消原有許諾等等,讓孩子在思想上有所觸動,明白這些都是不良習慣“惹的禍”,從而下定決心改掉不良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