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成
博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85年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曾師從花鳥畫大師郭西河先生。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講座教授。現為魯迅美術學院美術史論系主任、教授。
宋玉成的彩墨花鳥畫,獨樹一幟。在中國傳統花鳥畫基礎上出新意,致力于彩墨花鳥樣式的探索。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鏞曾經這樣評價他的作品:“其作品用墨用色十分巧妙,將潑墨、潑彩、枯彩、渲染等多種方法并用,光色表現極為豐富自然。由于水墨和色彩層層疊加,畫面更顯得飽滿、厚重,幽深的空間層次感異常明顯,營造出夢幻般五彩繽紛而神秘迷人的意境。宋玉成的水墨重彩花鳥畫探索,創造了中國畫的彩墨與印象派的光色融合的新樣式,無疑給傳統中國花鳥畫注入了新的活力,對當代中國花鳥畫的出新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也如宋玉成自己所言:“花鳥畫還可以這樣畫”。近年來,宋玉成的大量作品向人們展示了他的探索成果,在彩墨畫方面無疑闖出了自己的路徑,形成了自己獨具個性的面貌。
《孔雀一》
紙本水墨重彩2017年
《孔雀二》
紙本水墨重彩2017年
《孔雀三》
紙本水墨重彩2017年
參 展
收 藏
《叢林飛鳥》和《幽靜百合》參加第六屆中韓藝術大展,并獲優秀獎。
《夕陽下的鷺鷥》參加2017年當代藝術大展。
2014年作品《叢林一角》被意大利華人孟雪濤收藏。
2015年彩墨作品《鶴鄉》被日本宮崎法子收藏。
2016年彩墨作品《牽牛花下的小鳥》被日本籍華人鄒麗萍收藏。
2016年《百合》被一畫網主編朱同先生收藏。
2016年《叢林黃鸝》被遼青發展基金會李德恒先生收藏。
2017年《春之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管理主席弗朗索瓦·科爾伯特先生收藏。
紙本水墨重彩2017年
紙本水墨重彩2017年
紙本水墨重彩2017年
彩墨·光色 ——宋玉成的花鳥畫
王鏞 / 文
魯迅美術學院教授宋玉成先生,早年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并留校任教,后來又獲得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外美術交流史專業博士學位。幾十年來,他一直從事中外美術史論研究與教學工作,在本院和外地美術學院講課旁征博引、幽默風趣,贏得了大批學生粉絲的愛戴;同時他也一直堅持中國畫創作,曾師從郭西河先生學習寫意花鳥畫,近年來致力于彩墨花鳥畫的探索,已取得斐然可觀的成績。鑒于他具備深厚的學術素養和開闊的審美視野,他的中國畫也能夠融會中西,呈現與眾不同的藝術風格。宋玉成的彩墨花鳥畫是一種中西融合的藝術,更確切地說是中國畫的彩墨與印象派的光色的融合。
紙本水墨重彩2017年
紙本水墨重彩2017年
傳統中國畫大致可分為工筆重彩與水墨寫意兩種畫法。在晉唐時期中國的色彩繪畫包括敦煌壁畫極其輝煌。宋元文人畫興起以后,崇尚水墨、鄙薄色彩的風氣逐漸流行,色彩繪畫的中心地位逐漸失落,但色彩繪畫的傳統并未斷絕。(參見牛克誠《色彩的中國繪畫》)近代中國傳入了以色彩見長的西方繪畫,激活了中國畫家的色彩意識。特別是法國印象派繪畫的光色表現,深受中國畫家的激賞。不過,借鑒印象派光色表現的中國畫家以油畫家、水彩畫家居多,國畫家較少。宋玉成既有傳統中國畫水墨與色彩的理論知識和實際訓練,又系統研究和考察過法國印象派繪畫的光色原理和表現技法,為他的彩墨花鳥畫融合中國畫的彩墨與印象派的光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中國畫的彩墨與印象派的光色,融合的關鍵元素在于“有光的色彩”。在《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論畫殘文中,已提及類似印象派的光色原理:“至于敷彩之要,光居其首。明則顯,暗則晦。有形必有影,作畫者豈可略而棄之耶?每見前人作畫,似不知有光始能顯象,無光何以現形者。明暗成于光,彩色別于光,遠近濃淡,莫不因光而辨其殊異也。”(吳恩裕《新發現的曹雪芹佚著和遺物》)這段畫論表明傳統中國畫缺乏光色表現,也預見中國畫的彩墨與印象派的光色存在融合的可能。把可能變成現實,還需要中國畫家的艱辛探索。
紙本水墨重彩2017年
紙本水墨重彩2017年
紙本水墨重彩2017年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宋玉成的彩墨畫使用的完全是傳統中國畫材料:毛筆、宣紙、水墨、國畫顏料,而沒有使用丙烯顏料之類。運用國畫顏料在生宣紙上表現光色效果,難度比油畫和水彩畫更大,但中國畫虛實濃淡、水墨氤氳的韻味也比油畫和水彩畫更濃。宋玉成的彩墨花鳥畫仍然保留著傳統中國畫的用墨成分,強化畫面總體的構成感,并不拘囿于“墨分五色”的傳統,而是借鑒了印象派繪畫的光色表現,強化色彩自身的表現力。在用筆方面他把“筆墨”概念擴延到“筆色”概念。傳統寫意花鳥畫大多是在白底上以筆墨為主、色彩為輔,而宋玉成的彩墨畫通常是在一個墨色相互滲透的底子上,用書寫性筆觸描繪花鳥形象,產生了靈動的“筆色”。在這個以墨托色、以色襯墨、墨色交融的世界里,凸現出畫家對唐以前傳統中國畫的理解,尤其是領悟了敦煌壁畫“色塊”組合的妙處,同時蘊涵著對當代繪畫形式的新探索,令人耳目一新。其作品用墨用色十分巧妙,將潑墨、潑彩、枯彩、渲染等多種方法并用,光色表現極為豐富自然。由于水墨和色彩層層疊加,畫面更顯得飽滿、厚重,幽深的空間層次感異常明顯,營造出夢幻般五彩繽紛而神秘迷人的意境。宋玉成的彩墨花鳥畫探索,創造了中國畫的彩墨與印象派的光色融合的新樣式。給傳統中國花鳥畫注入了新的活力,對當代中國花鳥畫的出新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紙本水墨重彩2017年
紙本水墨重彩2017年
“筆色”當隨時代
齊東升/ 文
宋代,“神”、“逸”之爭成為畫壇一大美學問題。關乎誰為第一的問題,當時人們爭論不休。但在北宋末年,文人畫的興起給“逸格”帶來了巨大的能量,傳統“錯彩鏤金”之美被文人士大夫畫家所冷落。尤其到晚明,董其昌等人遵循著線性的歷史觀,去發掘文人山水藝術的誕生、展開等一連續性的脈絡。當他以自身目的將文人山水提到至高點時,排斥非同一性成為它內在要素。如果以“陳述性話語”問題來看待中國繪畫藝術,那么,我們會發現“錯彩鏤金”式風格的繪畫其實具有更為悠久的歷史。
紙本水墨重彩2016年
紙本水墨重彩2016年
先秦時期在色彩方面《周禮.考工記》有相關的記載:“畫繢之事,雜五色。”先秦時期色彩不僅是顏色本身,更是被冠有“禮”的因素,這足以見得色彩在當時的重要性。秦漢時期的墓室壁畫、帛畫;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墓室壁畫、士大夫繪畫都在建立在寫實的基礎上,同時強調色彩的運用,南朝謝赫的畫論中也提出了“隨類賦彩”的品評觀點。
唐以降,傳統社會階層逐漸被解構。皇家審美雖然占據主流,但也開始面臨著危機。王維水墨一格的興起即是明證。宋代,因文人階層的興起與踐行,水墨逸格漸趨主流,強調造型、重彩的“神格”因不符合文人內在價值體系,所以其地位被嚴重弱化。
紙本水墨重彩2016年
《獨立的灰喜鵲》
紙本水墨重彩 60×52cm 2016年
從藝術本身上看,我們不能因為話語權問題而排斥非同一性,而建立以“邏各斯”為基礎的“權利藝術”框架,則是要以“陳述話語”解構以“文人畫”為主導模式的水墨藝術形式。造型、色彩在中國傳統藝術中同等重要,理應加以繼承與發揚。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在對待中國傳統色彩問題上,近現代許多藝術大家都做了一定的努力。劉海粟、林風眠等前輩都在吸收西方色彩方面做出了不懈的探索,但是仍然處于半推半就的狀態,這無疑給西方繪畫色彩原理用于中國畫中留下了繼續探索的空間。
《黃花紅蝶》
紙本水墨重彩 60×47cm2016年
《夕陽下的蘆花雞》
紙本水墨重彩 60×49cm2016年
《獨蝶戲黃花》
紙本水墨重彩 60×48cm2016年
宋玉成老師的中國畫藝術創作其實就是在干這些事情。一方面他長期從事西方美術史研究,諳熟西方繪畫色彩理論知識。另一方面,曾師從于花鳥畫大師郭西河,對傳統繪畫技法了如指掌,這兩方面形成了他的探索成功的可能性。他改變了對待傳統色彩的審美及應用態度,以傳統色彩觀為根基,探討中國畫創作在時代語境下新的轉型。傳統文人階層的消失與文人思想的遺存是中國畫創新的一個層面;而以皇家、平民審美為根基的,在平民時代中進行藝術創作的色彩觀是從另一角度來探討的,似乎該角度更能把握住時代的腳步。但僅以傳統的色彩為創作基礎還是不夠的。
《鳥與花》
紙本水墨重彩 60×49cm2016年
《一鶴鳴》
紙本水墨重彩 60×48cm2016年
宋玉成老師在中國傳統色彩與西方光彩的差異性基礎上,通過寫意的手法處理背景,將墨與彩加以融合、渲染背景或描繪背景形象,使背景在水、墨、色的融合與暈染中產生靈動的意蘊,將高純度的色彩盡意揮灑,使詩意般的幻想作為時間與空間的存在圓融于畫面中,同時背景中“似”與“不似”的效果使得恒定的時空感被打破,自然的渾融成為存在的方式。不僅如此,宋玉成老師還發揮了互補色、對比色的表現功能,這既拉開了與傳統色彩的關系,同時也拓寬了傳統色彩的審美質能。這種拉開不是嶺南畫派融入西方式的藏頭露尾,他要來次徹底的變革。那種厚重如油畫般;醇厚如詩一般;深重而不失墨韻效果的色彩使得畫面熱烈、響亮而不失神韻。這種大膽的結合并不是簡單的毛筆素描,也不是毛筆油畫,而是回歸中國畫色彩傳統,借用西方色彩的運用,將中國畫色彩推向新的高峰。
《錦雞系列》
紙本水墨重彩 60×48cm2016年
《錦雞系列》
紙本水墨重彩 96×58 cm2016年
《錦雞系列》
紙本水墨重彩60×69cm 2016年
畫面中光感的運用也是宋玉成老師藝術中的重要特色。在中國畫傳統色彩的基礎上,他開始走上了融合印象派色彩的道路。畫面中,墨是肌理,色成為了他畫筆中的主體,而色又以筑光,光又以表意,所以從墨到色到光到意的過程其實就是從傳統回歸傳統的過程。而這種回歸并不是生硬的回歸,而是在吸收印象派光色的基礎上,通過高純度的色制造出五彩繽紛的神秘迷人境界,這是新意境的回歸。
《溪邊雞冠》
紙本水墨重彩 59×96cm2015年
《百合意境》
紙本水墨重彩60×76cm 2015年
著名美術史論家王鏞說道:“宋玉成彩墨花鳥畫的探索,創造了中國畫的彩墨與印象派的光色融合的新樣式。給傳統中國花鳥畫注入了新的活力,對當代中國花鳥畫的出新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我相信,宋玉成老師走上了彩墨花鳥畫探索的康莊大道,不僅開啟了人們對傳統藝術的重新認識,同時開辟了中國畫發展的新道路。
精 彩
回 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