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身心調整法
自我身心調整法,強調練習者有意識地將自己處于寧靜、愉悅的狀態中,通過調心、調息和調身3種途徑協調體內各系統的生理功能,以達到強體健身、防治疾病的作用。調心要求鍛煉者摒除雜念和各種不良心理,從而獲得、建立良好的心理,最終發揮良性思維的能動作用,此法有利于調整大腦和臟腑的功能。
調息是指自覺地調節呼吸,不同于平常呼吸的是,它要求在練功時采取特定的呼吸方法,適當控制呼吸的方式、節律、頻率和深度,以協調臟腑功能。調身是指自覺地調整身體的姿勢或動作,亦稱之為“煉形”,它將有意識地將人體姿勢調整到最自然、最放松的狀態,起到疏通全身經絡、暢達一身氣血和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的作用。
應用自我身心調整治療消化性潰瘍自20世紀50年代就已經開始,大量的臨床資料顯示,經2~3個月的治療后,80%以上的患者食欲增加,且噯氣、惡心、嘔吐、反酸及腹脹、腹痛等癥狀都得到明顯緩解。
同時,胃鏡、鋇劑及胃動力等檢查提示潰瘍病變出現好的轉變,這是因為消化性潰瘍(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多因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引起,而通過自我身心調整法的治療,鍛煉者“三調合一”能夠順利進入一種“松靜”的狀態,從而消除緊張、焦慮的負性情緒,保持心態平和。
練習前的準備工作
首先,練習的環境必須干凈和安靜,無論是在室內還是在室外練習,都應選擇清靜且空氣清新的場所,避免嘈雜的環境擾亂心境;其次,《黃帝內經》中曾提到一種舒適、放松的狀態,即“披發緩形”,練習者無論采取臥式、坐式還是站式,都應寬衣解帶,解除身體上的束縛,這樣才能使全身血液循環不受阻礙;最后,保持心神安定,精神愉悅,倘若練習者心情抑郁、煩躁或雜念紛紛,則不易入境,直接影響到練功的效果。
精神內斂,意守丹田
“精神內斂,意守丹田”又稱“調心”,想像在臍下1.5寸處的氣海穴(丹田)的位置上,形成一個以該穴為中心的球形,使意念集中,不存一絲雜念。整個內斂、意守的過程不可無意去守或強守,一切均以自然為度。
練習時,體會空氣在氣管中的流通,體會呼吸帶來的胸部起伏,達到“意念合一”。此外,也可選擇將意念集中于“膻中”(兩乳之間),練習者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低血壓或月經量多者可意守膻中。#p#副標題#e#
姿勢
在充分放松的前提下,練習的姿勢有4種可以選擇,包括仰臥位、側臥位、端坐位、盤腿。初學者以臥式為宜,駕輕就熟之后可進行坐式和站式的練習。現將常見的坐式、仰臥式及側臥式的要領介紹給大家。
調節呼吸
又稱“調息”,包括“吸—停—呼—吸……”、“吸—停—吸—呼……”和“吸—呼—停—吸……”3種呼吸法,周而復始,循環不休,整個過程中呼吸都應平靜而均勻,緩慢進行。呼吸時,使氣下沉丹田,盡量不產生呼吸的聲音,逐步建立鼻呼鼻吸、氣沉丹田的條件反射,需要耐心培養,不可操之過急。
一般選用“吸—停—呼—吸……”和“吸—呼—停—吸……”兩種呼吸法,精神緊張、胃腸功能低下者宜用“吸—停—呼—吸……”的呼吸法,胃腸功能亢進者宜用“吸—呼—停—吸……”的呼吸法。
收勢
這是身心調整的最后一個環節,不能急于收勢,而應以臍為中心,一掌心按其上,對側掌心貼于前者的手背上同時揉轉,先由內向外,由小圈到大圈順時針轉30圈,后由外向內,由大圈到小圈逆時針轉30圈,最后止于肚臍處,之后便可隨意活動,勿做劇烈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