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脾俞穴的作用與好處有治療脘腹脹痛、胃出血、消化不良、貧血、月經不調、腎炎等。脾俞穴位的位置具體在人體哪里呢,怎么找?本文圖解脾俞穴位位置圖和具體按摩手法。
【脾俞穴位位置圖】
【圖解脾俞穴位的位置】
【脾俞穴的位置】位于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取穴方法】在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中(督脈)左右旁開兩指寬處。取穴時,采用俯臥位取穴。
【穴位解剖】在背闊肌,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有第11肋間和肋下動、靜脈后支;布有第11、第12胸神經后支的皮支,深層為第11、第12胸神經后支肌支。
【穴名解說】
脾俞穴,經穴名。出《靈樞.背腧》。屬足太陽膀胱經,脾之背俞穴。
脾,脾臟也。俞,輸也。脾俞名意指脾臟的濕熱之氣由此外輸膀胱經。
【穴義】脾臟的濕熱之氣由此外輸膀胱經。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濕熱之氣。
【運行規律】外散之熱循膀胱經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經下行。
【功能作用】外散脾臟之熱。
【按摩脾俞穴位的作用與好處】
【主治病癥】
(1)脘腹脹痛,胃潰瘍、胃炎、胃下垂、胃痙攣、胃擴張、胃出血、胸脅支滿、嘔吐噎膈,神經性嘔吐,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腸炎、黃疸,泄瀉,鼓脹,痢疾、帶下及胃炎、肝炎。
(2)貧血、進行性肌營養不良、肝脾腫大、慢性出血性疾病、腎下垂、月經不調、糖尿病、腎炎、小兒夜盲、蕁麻疹、背痛等病癥。
【作用功效】脾俞穴,利濕升清、健脾和胃、益氣壯陽。
【臨床應用】現代常用于治療胃潰瘍、胃炎、胃痙攣、神經性嘔吐、腸炎等。
【穴位配伍】脾俞穴配足三里穴治腹脫 、便秘。配中脘、三陰交、足三里主治嘔吐;配胃俞、中脘、章門、足三里、關元俞主治泄瀉;配腎俞、三陰交主治消渴。
【治療慢性疲勞綜合癥】主要穴位:脾俞穴、肝俞穴、腎俞穴、膻中穴、足三里穴、關元穴、百會穴 ;配伍穴位:配太白穴、三陰交穴治療脾氣不足者;配神門穴、照海穴,治療失眠;配四神聰穴、水溝穴,治療健忘者;配太沖穴,治療肝氣郁結。
【治療虛證哮喘】主穴:肺俞穴、膏肓穴、腎俞穴、太淵穴、太溪穴、足三里穴、定喘穴;配伍穴位:配氣海穴、脾俞穴,治療肺氣不足;配關元穴,治療肺腎兩虛;配天突穴,治療喘甚。
【慢性泄瀉】主穴:天樞穴、大腸俞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 ;配伍穴位:配脾俞穴、太白穴,治療脾胃虛弱;配期門穴、太沖穴,治療肝氣郁滯;配腎俞穴、命門穴、關元穴,治療腎陽虛衰;配公孫穴,治療腹脹;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療法原則】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針刺方法】脾俞穴,向內斜刺0.5~0.8寸,局部酸脹,針感可擴散至腰間。 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氣胸或刺傷肝臟。
【艾灸方法】脾俞穴,艾炷灸5~7壯,脾俞穴艾條溫灸10~15分鐘。
【灸脾俞穴】最佳時間是早上7~9點進行。治療糖尿病灸脾俞穴,采用艾條懸起灸,每次10~20分鐘。每日一次或者隔日一次。10次為一個療程,每月一個療程即可。
【視頻講解】 脾俞穴的按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