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陳宇
審稿專家:田穎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副主任醫師
本文首發:哈特瑞姆心臟科普(CY-heartrhythm)
脈壓差,顧名思義,就是收縮壓(高壓)和舒張壓(低壓)的差值:
一、高壓-低壓:應在20~60mmHg之間
比如,一個健康成年人測量血壓為120/60mmHg,那么脈壓差就為120-80=40mmHg,處在正常范圍內。
二、脈壓差大,傷腎、傷血管、易中風
通常,人們在測量血壓時往往只注意血壓的高低,很少關心脈壓差的大小,這是不對的。
卒中有相關研究指出,在排除了收縮壓等其他風險因素后,脈壓差每增10mmHg,患者發生卒中的幾率就會增加24%;
腎功能不全若脈壓差>60mmHg,則其可能是導致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出現腎功能不全的主要危險因素。
傷血管此外,增大的脈壓差還可使血管壁所受壓力增大,易使血管內皮損傷,并進一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結構改變與脈壓差增大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過程。
三、老年人血管彈性差,更易壓差大
脈壓差主要反映了動脈管壁彈性的問題,是一項很重要的指標。
老年人動脈硬化情況比年輕人嚴重——動脈血管的彈性變差(血管擴張功能差),喪失了血管的緩沖作用。在心臟射血時,血管沒有彈性就彈不起來,難以容納較多血液,便將血液直接輸送到周圍血管,造成血管收縮期壓力增大、舒張期壓力減少,脈壓差就會明顯加大。
所以,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中,以收縮壓增高為主的臨床表現最為常見,稱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
青年高血壓患者,由于血管壁彈性良好,則主要以舒張壓升高為主,脈壓差的值則較小。
研究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出現收縮壓不斷上升、而舒張壓則逐漸降低趨勢,使得脈壓差越來越大。
四、哪些病因導致脈壓差過大?
脈壓差過大見于動脈瓣關閉不全、主動脈硬化、風濕性心臟病、部分先天性心臟病與高血壓心臟病,以及甲亢、嚴重貧血等。
不同年齡層的人出現脈壓差偏大的原因不一樣:
事實上,高血壓是最容易造成脈壓差增大的疾病!
五、如何治療?
這里要特別提示的是,老年人低壓低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
像老年人因血管壁彈性下降等因素,評定降壓藥效果時主要強調收縮壓達標,
無需過分關注舒張壓變化(但收縮壓也不可降至過低,如<50mmHg,這樣就太過了)
。
除此之外,老年高血壓患者常常伴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等多種疾病的存在,不同合并癥病人應當制訂不同的降壓目標,需更慎重選擇藥物。
具體降壓目標如下圖(點擊可放大查看):
(圖片摘自《老年高血壓的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7版本)
因為圖表可能講得還是比較復雜,這里哈大夫再簡單總結下:
附表中提及的臨床常用降壓藥物:
ACEI:普利類;
ARB:沙坦類;
CCB:地平類、地爾硫卓、維拉帕米;
β受體阻滯劑:美托洛爾,比索洛爾;
利尿劑:呋塞米、噻嗪類、螺內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