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復習中國的河流和湖泊、自然資源 一、重要知識點梳理 (一)中國的河流和湖泊 1.河流湖泊概況 (1)內流河(區)和外流河(區) 外流河:最終流入海洋的河流(黑龍江、遼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珠江等河流向東流入 洋,怒江、雅魯藏布江等向南流入 洋,唯一向北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 河) 內流河:最終未流入海洋的河流, 河我國最大的內流河 內、外流區比較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水文特征的含義:從水位、流量、含沙量、有無結冰期等方面來分析。 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異及其成因
(3)內流河 主要特征 季節性河流: 夏季為豐水期,其它季節水量少,甚至斷流 流程 :不長(蒸發、下滲、灌溉用水多)
塔里木河: 7~9月為汛期(天山、昆侖山等冰雪融水) (4)珠江——南方最大的河流,在我國各大河中,汛期最長,水量僅次于長江;水能資源蘊藏量豐富;水運發達。 (5)京杭運河 溝通五大水系:海河、 、 、 、 現在:蘇、浙境內航運發達 外流湖→東部平原湖區(如鄱陽湖、洞庭湖等)→屬淡水湖 2.主要河流——長江、黃河
3、黃河各段的水文特征 黃河以河口和舊孟津為界分為上、中、下游。內蒙古的河口鎮以上為上游,其中流經青藏高原的為河源段,這里河面不寬,不也不深,水流緩慢,地面淺草平鋪,土壤沖刷極微,河水常是清澈的。在青海省東部,河流進入峽谷段,這一段有洮河、湟水等支流匯入,水量大增,再加上落差很大,蘊藏有豐富的水力資源。出青銅峽后,進入寧夏平原和內蒙古河套平原,水流平穩,泥沙有所沉積,這一帶氣候干旱,幾乎沒有支流匯入,加上引黃灌溉和蒸發,耗水較多,水量減少。 河口鎮至河南的舊孟津為黃河中游。中游河段支流較多,水量增加,由于中游地區大部分是黃土分布區,這里土質疏松、植被稀少,加上夏季雨水集中且多暴雨,使河水變成滾滾泥流,黃河成為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流。 黃河攜帶大量泥沙進入下游的華北平原,因河道變寬,平原上落差較小,水流速度緩慢,泥沙大量淤積在河床中,這樣年復一年,河床不斷抬高,為約束河水,全靠人工筑堤,以致下游河道成為高出兩岸平地的“地上河”。每遇暴雨洪水下瀉,下游河堤就會有決口的危險。 (二)我國的自然資源 1.基本特征: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2.水資源和水能資源 (1)水資源 時空分布特點:東南多,西北少;夏秋多,冬春少 水資源問題產生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2)水能資源:蘊藏量6.8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70%分布在西南三省一市和西藏自治區,其中 水系最多,其次為 水系。目前,已開發的集中在 、 和 的上游 3.土地資源 (1)基本特征:類型多樣。耕地、林地比重小,難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備土地資源不足 北方以 為主、南方以 為主 (2)分布 草地: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區 林地:東北、西南的深山和邊疆地區,以及東南部山地 (3)利用現狀:水土流失嚴重;沙漠化面積迅速增加;草場超載;森林減少。 具體措施 開源與節流 加強土地資源的建設和保護 4.礦產資源 (1)分布特點:分布廣泛,相對集中。煤、鐵、石油北方居多,有色金屬礦南方居多。 (2)能源礦產:煤炭產量世界第一位,石油產量和發電量居世界第四位。分布見下表:
(3)鐵礦:我國鐵礦資源豐富,其中以河北、遼寧、四川三省最多。主要鐵礦分布產地見下表:
(4)有色金屬礦豐富,主要產地如下:
(5)問題:亂采濫伐,破壞環境,浪費嚴重等是主要問題 5.海洋資源 海域特點:海域遼闊,條件優越,資源豐富 東海素有“天然魚倉”, 漁場全國最大 海洋資源 海水增養殖業:種植“海帶”,放牧“對蝦” 海洋能源 海鹽資源:海鹽產量世界首位, 鹽場是我國最大的鹽場 海底石油:已在渤海、東海、南海等海域開采 對策:禁止過度捕撈,做到捕養結合;防止海洋污染。 二、基礎知識過關訓練 1.關于我國河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A.我國大多數河流自西向東流入太平洋 B.東部地區的河流冬季普遍有結冰現象 C.西北廣大地區的河流均為內流河 D.外流區的河流,越往北去汛期越長 2. 我國外流區和內流區河流豐水期都在夏季,原因是 A.都受夏季風影響,西部還受夏季增溫的影響 B.都有夏季風的影響 C.外流區受夏季風的影響,內流區受夏季氣溫高的影響 D.夏季普遍高溫,降水較多3. 關于我國外流河水文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長江和黃河的含沙量均大,汛期均長 B.珠江比黃河流程短,但汛期卻長,流量大 C.海河含沙量大,汛期長,冬季結冰 D.東北的遼河,是我國結冰期最長的河流 4. 鄭州以下,黃河流域特別狹小又無支流的原因是 A.河流因引黃灌溉,水量減少 B.地區人口稠密,生活用水量大 C.地面植被稀少,蒸發旺盛 D.河床比堤外地面高 5. 黃河、長江都流經的省級行政區和地形區有 A.青海、西藏和青藏高原 B.四川、甘肅和四川盆地 C.青海、四川和青藏高原 D.青海、甘肅和黃土高原 6. 兼有黃河、長江和淮河流域的省是 A.山東省 B.河南省 C.江蘇省 D.安徽省 7. 塔里木河進入豐水期時 A.地中海沿岸多雨 B.堪培拉正值夏季 C.印度半島盛行西南風 D.舊金山正值雨季 8. 下列湖泊中,位于我國第二級階梯的是 A.青海湖 B.洱海 C.鄱陽湖 D.洞庭湖 9. 關于京杭運河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京杭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運河 B.由北而南流經京、冀、魯、皖、蘇、浙 C.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珠江等五大水系 D.目前,只有長江以南的河段通航 10.下列城市中,屬于長江流域,且按由上而下的順序排列的是 A.宜昌、宜賓、武漢、九江、南京 B.重慶、宜昌、武漢、南昌、上海 C.昆明、貴陽、長沙、南昌、杭州 D.攀枝花、重慶、成都、南京、上海 11.下列河流中,注入印度洋的是 A.珠江 B.元江 C.額爾齊斯河 D.雅魯藏布江 12.下列地區中,湖泊數最多的是 A.青藏高原 B.東非高原 C.中西伯利亞高原 D.云貴高原 13.下列關于我國水資源和水能資源的敘述正確的是 A.我國水資源豐富的地區,水能資源也很豐富 B.解決我國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徑是建大型水庫 C.我國的水能資源,現在大部分已被開發利用 D.我國水能資源最豐富的兩條河流分別是長江和雅魯藏布江 14.我國土地資源的類型及分布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A.耕地主要分布在南方,荒漠主要分布在北方 B.土地資源類型多樣,但比例不合理 C.耕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草地主要分布在東部季風區 D.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荒漠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 15.煤炭目前仍然是我國的主要能源來源,我國煤炭資源的分布特點是 A.北多南少,內陸多,沿海少 B.沿海多,內陸少,南多北少 C.北方主要分布在遼寧、山東兩省 D.南方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兩省 16.關于我國人均資源的說法,正確的有 A.礦產資源我國為世界人均值的3/5 B.耕地和土地我國為世界人均值的1/2 C.江河年徑流量我國為世界人均值的1/2 D.森林資源我國為世界人均值的1/7 17.我國最大的鹽場位于 A.渤海沿岸 B.黃海沿岸 C.東海沿岸 D.南海沿岸 18.緩解我國人均資源不足的辦法是 A.大力減少我國目前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并鼓勵向國外移民 B.科學合理利用資源,保護資源,探索新資源 C.可再生資源合理利用,不可再生資源禁止利用 D.大力進口我國缺少的各種自然資源 19.下列關于我國秦嶺、淮河以北缺水的原因分析,正確的是 A.北方江河徑流量年際變化不大 B.北方地區受夏季風影響大,降水少 C.北方地區年降水量較少,大多處于半干旱地區 D.北方地區耕地多,水資源少,加劇了缺水現象 20.目前,我國合理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應該采取的措施是 A.限制沿海鹽業生產 B.禁止沿海灘涂開發利用 C.禁止過度捕撈海洋生物資源 D.禁止海區采油 (1)古詩云:“黃河之水天上來”,從河水補給角度可理解為 。古詩問:“百川歸大海,何日復西歸”,從水循環角度解釋,通過 環流實現水汽輸送,形成水的海陸間循環。 (2)黃河是北方河流,其中游河段形成東西對稱水系,常使河水在七、八月份有 的特點;春季在 和 河段易形成凌汛。 (3)黃河流域是我國缺水最嚴重的地區之一,與上游地區相比較,下游地區尤甚,這是因為上 游地區 。 (4)歷史上有“黃河百害,唯富河套”之說。上游的寧夏、河套平原由于 形成了富庶的農業區;“害”主要發生在它的 河段,消除水害的主要措施是 、 和 。 (5)沿河地區資源豐富,按注重發展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的構想,開發 資源,為蘭州發展化學、冶金等多種工業提供了有利條件;利用 資源,在內蒙古、山西等省區發展高能耗工業。 22.材料一 20世紀50和90年代長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的變化: 流域水土流失面積 森林覆蓋率 洞庭湖蓄水容積 洞庭湖面積 50年代 36.38萬km2(57年) 22% 293億m3 90年代 79.97萬km2(96年) 10% 174億m3 請根據材料一、二分析: (1)1998年長江流域曾發生特大洪水,主要是因為雨帶長期滯留,使長江中下游南岸的 、 兩大水系和長江干流北岸的 水系洪水同時到達密切相關。 (2)1998年長江流域發生的特大洪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0多億元人民幣。但人們發現1998年長江洪水雖大,但流量并不是最大——其最大流量比1954年還少1萬多立方米/秒,然而水位卻創歷史上的最高紀錄,結合材料一分析形成這一現象的人為原因: ① ② 。 (3)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如何治理長江流域的水患災害? 。 (1)黃河干流上在建的水電站: ①是青海的 , ②是河南的 。 (2)能源:④是山西省的 煤田,⑤是兼跨河南、山東 的 油田。 (3)鐵礦:③是內蒙古的 鐵礦基地;⑥ 是遼寧的鐵礦基地;⑦是湖北的 鐵礦基地,主要供應給 鋼鐵工業中心。 (4)請讀圖歸納黃河流域的能源分布特點:大致而言,上游多 , 中游多 ,下游多 。 24.目前,我國銅礦集中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和云南省,讀下圖回答: (2)銅礦的品位一般在1%左右,故粗銅冶煉在布局上必須 。云南省長期向省外輸出粗銅,近年充分利用省內的 資源,在省會興建了精煉(電解)銅的大型企業,實現了有色金屬冶煉的產業升級。 25.讀“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圖”,回答問題: ![]() (1)圖中字母A代表的我國最大 漁場,B、C、D 分別為 工業區、 工業區 和 島。 (2)分析圖中A處形成我國最大海洋漁場的原因是: 。 (3)比較B、C兩地發展鋼鐵工業的優勢和不利因素: 。 (4)從氣候資源的角度分析,D島與B地相比發展農業生產的主要優勢是 21、(1)雨水是主要補給源 季風 (2)暴漲 上游河套和下游河口 (3)流量大;水利樞紐多,起調節作用;人口少,工農業生產需水量較少 (4)引黃灌溉 下游 中游水土保持;發揮水利樞紐的調節功能;下游加固大堤 (5)水能 煤炭 22、(1)洞庭湖、鄱陽湖 漢江(2)① 長江中上游濫伐森林,導致水土流失加劇,淤塞河道和湖泊;② 長江中下游圍湖造田,使湖泊面積、容積減小,蓄洪能力下降(3)加固江防大堤;興修水庫及分洪蓄洪工程;重點治理荊江河段;上游造林和水土保持。 23、(1)德興 大冶 東川 ?。?span lang="EN-GB">2)靠近銅礦(原料)產地 水能(電力) 24、(1)舟山 京津唐 滬寧杭 海南島(2)位于寒暖流交匯處;沿岸有長江、錢塘江匯入,餌料豐富(3)B處煤鐵資源豐富,水源不足;C處水運便利,可從區外或國外輸入原料,礦產和能源不足(4)D地屬于熱帶季風氣候,水熱充足,可發展成以熱帶經濟作物為中心的現代化農業生產基地;D地周圍海域廣闊,可發展成海洋漁業基地,西北側可利用泥質海灘發展鹽業,畜牧業基地,熱帶珍稀動物飼養基地。 25、(1)李家峽 小浪底(2)大同 中原(3)白云鄂博 鞍本 大冶 武漢(3)水能 煤炭 石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