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抽象畫 向美術教師交作業時,一位學生只交了一張白紙。
老師問:"畫呢?"
學生答:"這兒?"他指著白紙說。
老師:"你畫的是什么?"
學生:"牛吃草。"
老師:"草呢?"
學生:"牛吃光了。"
老師:"牛呢?"
學生:"草吃光了,牛還站在那里干什么?"18 慣性 慣性實例物理老師在講慣性這一課,一個學生在下面講廢話。老師暗示了他一眼,可他仍我行我素。老師:我剛才講了什么內容?學生:慣性。老師:請你舉個實例學生:剛才我在下面講話,雖然您暗示了我一眼,但我沒法馬上停住,這就是慣性。
19 上課睡覺 某生上課時睡覺,被老師發現。
老師:你為什么在上課時睡覺?
某生:我沒睡覺哇!
老師:那你為什么閉上眼睛?
某生:我在閉目沉思!
老師:那你為什么直點頭?
某生:您剛才講得很有道理!
老師:那你為什么直流口水?
某生:老師您說得津津有味!
20 教授的不同 在一所大學的操場上,政治學教授、哲學教授和語言學教授圍著一根旗桿。數學教授走過來,問:“先生們在忙什么?”“我們需要這旗桿的高度,正在討論用什么手段得到它。”政治學教授說。“瞧我的!”數學教授說著,彎下腰抱緊旗桿使勁一拔,把旗桿拔出后,放倒在地,拿出卷尺量了量,“正好五米五”說完便把旗桿插回原地,走了。“這人!”語言學教授望著他離去的背影輕蔑地說,“我們要的是高度,他卻給了我們長度,瞎添亂!”
21 難題 難題電腦課上,心不在焉的盧卡被教授點名提問。“為什么不回答,盧卡,我提出的問題很難嗎?”“噢,不,先生。你的問題我完全懂,是答案把我難住了。”
22 理由 父親:"皮埃羅,今天不要去上課了。昨晚,媽媽給你生了兩個小弟弟。"“明天,你給老師解釋一下就是了。”兒子:“爸爸,明天我只說生了一個,另一個,我想留著
下星期不想上學時再說。”
23 一個老師在黑板上教學生認識“手”這個字。一個學生正沉迷于書桌下的武打小說,結果被老師發現了。老師叫起該學生,伸出自己的手問:“這是什么?”學生:“如來神掌。”老師趕忙將手指一彎,又問:“這又是什么?”學生:“鷹爪功。”老師立即握緊手指,再問:“這是什么?”學生:“少林拳。”教師一氣之下,扔出一個粉筆頭,不偏不倚正中學生腦袋。學生委屈地摸著額頭自語道:“好快的‘流星拳’!”
24 教師想啟發湯姆,讓他懂得什么叫奇跡。“你想想,有個人從塔頂上摔下來,但他根本沒有受傷,這是什么?”“是偶然。”“你沒懂我的意思。”教師繼續啟發:“你再考慮一下,這個人又一次爬上了塔頂,又一次從上面摔了下來——還是沒有受傷!這又是什么?”“是幸運!”教師說:“我不是這個意思,你再考慮一遍,這個人第三次爬上了塔頂,再次摔了下來——仍未受傷,那再是什么呢?”“是習慣!”
25 老師:“古人造字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例如‘卡’字,‘上’不能上,‘下’不能下,不就‘卡’在那兒了嗎?再如‘忐忑’二字,‘心上心下’跳個不停:多形象呀!”學生:“也不一定吧?例如‘斧’字,能解釋為‘父親只有一斤重’嗎?再如‘爹’字,難道‘父親多’就成了‘爹’嗎?”老師非常生氣:“簡直是強詞奪理!”
26 一位生物老師試圖啟發學生認識一種鳥,便將鳥裝入籠中,并蓋上黑布,僅留鳥的爪子給學生看,要求學生去思考。一周后。這位教師出了一份卷子來考查學生。結果,許多學生都沒辦法準確地判斷與回答,大多僅憑猜想,便匆匆交卷。其中一位學生不僅交了白卷,而且連名字也不寫。生物老師問道:“不懂就算了,怎么連名字也不寫。”這位學生二話不答,把褲子一提,露出腳丫,回道:“難道你不能猜出我的名字嗎?”
27 數學課上教師對學生說:“數學推理是不容懷疑的。”他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一個人建造一間房屋如果需要12天,那么12個人一齊動手,這間房屋一天就可以完成了。”一個學生依據老師的推理說:“如果24個人一齊動手的話,那么半天就可以蓋好……”另一個學生說:“照這樣推算,一條輪船橫渡大西洋要6天,如果6條輪船一齊開航,一天就可以橫渡大西洋了。”
28 有一家私塾的老師嫌窮愛富,夏天,天氣悶熱。幾個窮人的孩子在課堂上打瞌睡,老師走過來,戒尺打了他一下。大怒說到∶“你們看看自己,一拿書就犯困睡覺再看看富人家的孩子,睡覺還拿著書……”
29 妻子對丈夫說:“我想讓兒子學點樂器。”
丈夫高興地說:“好啊,學什么樂器呢?”
妻子說:“學鋼琴吧。”
丈夫搖搖頭,說:“不行,買一架鋼琴好幾萬呢!”
妻子想了想,說:“那就學手風琴吧。”
丈夫連連擺手說:“不行,手風琴也不便宜啊!”
“胡琴。”
“還有便宜的嗎?”丈夫問。
妻子沒好氣地說:“再便宜,就讓他學吹口哨兒吧。”
30 爸爸:兒子,你已經四歲了,我想把你送到幼兒園去全托。
兒子:不行。
爸爸:為什么?
兒子:我怕羞,再說全脫也容易感冒。
31 一日,我正在批評6歲的女兒作業寫得不好。
夫人進來:“把這個瓶蓋打開!”
我故意拿一把道:“看著小的,還要照顧大的,幸虧家里就兩個女人。”
夫人憤憤道:“我每天回家后就沒閑著過,掙錢還比你多!!”
我問心有愧,無可奈何地說:“就當是你花錢買我回家吃閑飯的好了。”
夫人得理不讓人地說:“還不如當初買個更好的。”
女兒高聲插嘴:“就是,媽媽,以后打折的東西不能買!”
32 怪罪老師 老師:“我的孩子,你的朗讀沒一點進步,這是怎么回事呢?我在你這個年齡,已經朗讀得十分流利了。”
學生:“毫無疑問,這是因為您的老師比我的老師好。”
33 十分文采
有一天,老師出了個題目.讓學生做文章。小明絞盡腦汁,半晌也沒有寫出一個字。實在沒法,他只好找來大文豪韓愈、蘇東坡的名篇,東摘西抄、七拼八湊起來。當他向老師交文章時,還自鳴得意地問道:“老師,您好好看學生這篇文章,看它寫得有幾分文采?”老師接過文章,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然后輕輕地一笑說:“十分文采!”小白一聽,高興極了,趕忙向老師說:“請老師給批點批點,學生也好回家向父親報喜呀!”這時,老師帶著諷刺的口吻說:“你的文章里面,有韓愈的五分文采,還有蘇東坡的五分文采,合在一起。不就是十分文采了嗎?”
如果我是老師會是這樣的:
第一篇:永遠不要與學生比小時侯,如果要比的話我常常是這樣說得:“我小時候沒有你這樣聰明,到了中學里喜歡上了看書,才追上同學,考上了師范,當上了老師。”
第二篇:這時,老師帶著幽默的口吻說:“你的文章里面,有韓愈的五分文采,還有蘇東坡的五分文采,合在一起。不就是十分文采了嗎?老師猜得對嗎?”學生小明說:“老師我錯了”老師說,“老師也有責任啊,沒有讓你們寫有感而發的作文。”“現在你寫一篇《風婆婆把我的飛機帶走了》好嗎?”
34 有一位博士研究生,畢業后分配到一家研究所,成為所里學歷最高的一個人。
有一個星期天,閑來沒事,他到單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正副所長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釣魚。他只是微微地朝他們點了點頭,算是打招呼。他心里想,這兩個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釣竿,伸伸懶腰,“蹭蹭蹭”地從水面上健步如飛地走到對面上廁所。
博士眼睛睜得都快掉下來了。水上飄?不會吧?這可是一個很深的池塘啊!
正所長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蹭蹭蹭”地從水面上飄回來。 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問,自己是博士生哪!過了一會兒,副所長也站了起來,走幾步,也像正所長那樣“蹭蹭蹭”地飄過水面去上廁所。這下子,博士生更是差點昏倒:不會吧,難道自己到了一個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不久,博士生也內急了。這個池塘兩邊有圍墻,要到對面廁所非得繞十分鐘的路,而回單位去又太遠,怎么辦?但是,博士生怎么也不愿意去問兩位所長,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過的水面,我博士生就不能過!只聽見“咚”的一聲,博士生栽到了水里。兩位所長將他拉了起來,問他為什么要下水。他問:“為什么你們可以從水面上走過去呢?”兩位所長相視一笑:“這池塘里有兩排木樁子,由于這兩天下雨漲水,正好淹沒在水面下。但我們都知道這些木樁的位置,所以可以踩著樁子走過去。你怎么不問一聲呢?”博士生臉紅了……
35 在一所聽說還相當“牛”的學校里,學生儲新(化名)遇到了一道數學難題,下課后就去請教他的老師,說:“老師,這道題太難了,我想了半天沒能做出來,看了參考答案,才知道正確答案是‘A’,可左思右想,怎么也求不出‘A’答案來,不知為什么?”這位老師接過題目,眉頭緊鎖,思索再三,于是給儲新講解了一番為什么‘A’答案是正確的。聽過老師的輔導,儲新還是一知半解,回去后又做了幾遍,依然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于是他睜大眼睛再看看參考答案。哎呀,原來如此!他飛快地跑到老師那里,急切而又誠懇地說:“老師,真對不起!是我粗心,把那道題的答案看錯了,原來書后的答案是‘C’。”老師聽后,只是翻眼,一時無語......36 一位媽媽為了激勵上學的孩子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去學習,于是,為孩子講愚公移山的故事。結果還沒等家長講完,就被孩子打斷了。孩子說:“老娘啊,你講的這個人我怎么看像個精神病呢?”媽媽問:“為什么這么說呢?”孩子道:“搬家的事變成了搬山,還要讓子子孫孫跟著遭罪,不是精神病就是白癡!”37 有位家長開完家長會回到家中埋怨她上中學的孩子:“老師說你上課不認真聽講,課后不完成作業,你說,像你這樣學法,能學好嗎?”孩子反問這位家長:“您上中學的時候,上課認真聽講,課后完成作業嗎?”家長說:“我不但上課認真聽講,而且我都超額完成老師留的作業!”孩子又問:“您學習好嗎?” 家長無語。
38 有一位家長,總是嘮嘮叨叨地說孩子不聽她的話。我問這位家長為什么要聽你的話。家長說我走的橋都比他走的路多。我又問,你做什么工作的,家長告訴我下崗了。我說,你給他講怎么才能下崗的經驗嗎?家長說,我給他講我為什么下崗,因為不好好學習,現在都找不到工作。我說,你真能胡說八道!你要是知道你怎么下崗的,你早就上崗了,還能在家里呆著嗎?家長無語。
39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總是采用對比式。有一位家長這樣對孩子們說,你看人家×××,每天都學到后半夜,學習得第一名,你看看你……,真不努力呀!孩子說:“你看人家×××都當上了市長,你看你,咳!真不知道努力呀!”
40 歷史已經過去 那時,我在一所偏僻的中學教歷史。下午第一節課是我的課,可是,教地理的同事有點事,他上我的課,我再上他的第二節課。這沒有什么關系。可我第二節課走進教室,學生就提醒我,老師,第一節課才是歷史。有個小男生說:“歷史已經過去。”同學們都哈哈大笑。
41 降下了日本旗 是香港回歸后的一年之內。有個初三的政治老師,不夠專業。給大家講香港回歸時說:“中國真的強大起來了。香港回歸就是個例子。我們經過多少努力,終于把日本旗子降下去了,升起了中國的五星紅旗。”
42 我要上廁所 上課時,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可能是鋪墊不夠,沒有同學能回答出來。教室比較安靜,老師在尋找舉手的學生。終于,有一個男孩舉了手。老師很高興:“某某,你來說一下。”男孩很不好意思:“老師,我想上廁所。”
43 春風楊柳多少條? 有一個時期,比較講究啟發法的使用,因此,課堂上問題很多,用問題幫助學生學會思考嘛。有一個語文老師講解毛主席的詩詞:“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提問:“春風楊柳多少條?”回答:“萬千條!”又提問:“六億神州怎么搖?”回答:“盡舜堯!”44 放狗 英語老師在上課。解釋“take out”這個詞組。老師說,它的意思是:“把某某放出來”。讓學生翻譯“take out the dog”。學生譯成“放狗”。不對,少了一個字,應該是“放狗屁”!
45 有點像雞叫 “咯……咯……咯啦思比根恩”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很簡單,這是英語老師剛走進課堂時說的。他是說“Class begins”,只不過犯口吃的毛病,聽上去有點像雞叫。
46 分屁 我們讀初三時,學的政治課叫做《社會發展簡史》,講社會發展的過程。其中,原始社會有一個特征叫“平均分配”,那個“配”字印在了下一頁。政治老師講到了這里,順勢提一個問題:“平均分什么?”翻過書來,自己回答“分配。”偏偏又用的方言,我們都聽成了“分屁”。
47 多好的教學效果 夏天,某老師穿著大褲衩正在上課,習慣性地將一只腳提起擱在講桌的框框上。有學生發現了特別的東西,又有幾個學生發現了——竟然看到了老師的黑東東!有一些學生忍不住笑了起來。老師心里想,今天為什么教學效果這么好呢?肯定是我剛才的教學方法不錯。老師更加來勁……那個黑東東晃動得更厲害了!
48 警察再次抓住了這個做扒手的未成年少女,決定和家長聯系,共同解決問題。警察告誡父親道:“我們又抓住她了,你應該好好教育教育她。”父親無奈地賠笑道:“實際上,我的管教是很嚴 的,我經常在教育訓練她,但它的腦筋不太好使,到頭來總是被你們抓到。”
49 李校長說:“王金舉同志接受了系統的美德教育,是一位高尚的人。”柳先生聽了不服氣地說:“喝了一兩杯洋墨水,人就高尚起來了。”李校長說:“不要不服氣,人家接受的教育是美德教育,陶冶情操了。”柳先生說:“難道美國的教育和德國的教育比我們中國的教育更強?他接受美德教育就是鍍了一層金而已。”李校長說:“他接受的是中國的美德教育。”柳先生說:“他進了中外合資經營的學校讀書。”同事聽了急忙說:“美德教育即美麗品德教育。”
50 女兒拿著卷子,祛祛的說:“媽媽,我數學不及格。”
媽媽大怒:“真的?”女兒點點頭,媽媽抬手要打她。
女兒突然把卷子揚起,說:“ 看清楚是100分。”媽媽笑了,親了女兒一口。
女兒嘆了口氣:“我只是想考驗一下,你到底是喜歡我還是喜歡分數。”
51 可愛的孩子,無奈的爸爸
爸爸帶著一家人去幾百公里外的外婆家度假,特別叮囑了4歲的小女兒不準在路上問“還有多久才到”之類的問題……
車開了一個小時之后,小女兒就問爸爸“等我們到了外婆家,我會不會已經5歲了?”
52 無奈的課堂
詩人孟浩然曾說“春眠不覺曉”。
春天某星期下午的第一節課,同學們無精打采,昏昏欲睡。雖盡力想使課堂精彩些,但無濟于事。等到下課,仔細數了一下,發現全班五十名同學,有四十三名同學睡覺,好在還有七名同學沒睡,正想表揚幾句,到近處一看,原來那七名同學在聚精會神的玩手機。
53 所謂的白富美…
對于“白富美”,三點我都達標了——白吃、富態、臭美……
54 不怕鬼
周末,阿中領著兒子游覽“千佛洞”。兒子好奇心切,眨眼跑得沒影子。阿牛心急如焚,好不容易才在一尊彌勒佛背后找到兒子。阿中嚇唬兒子道:“這里鬼多,可別亂跑。” 兒子拍手笑了:“我才不怕鬼呢!你常罵奶奶是老鬼,媽媽是死鬼,叔叔是煙鬼,嬸嬸是小氣鬼……我天天跟鬼在一塊,還用怕嗎?”
55 孝 子
子:“如果我考全班第一名,你會怎樣? 父:“那我真要高興死了!” 子:“爸爸,不要擔心,我不會讓你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