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導入課文:
師:杜甫,一位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詩人,
一位用他的詩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心靈的詩中圣哲。公元759年,杜甫結束了他在甘肅一帶的流浪,來的了成都浣花溪畔,并在此定居。現在請大家跟著老師先到杜甫草堂游覽一番(幻燈片播放杜甫草堂圖片,教師簡單講解)。
最后定格一張杜甫仰天長嘆的圖片,引導學生回顧已學過的杜甫詩歌。
生:背誦《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春望》、《登高》、《望岳》、《登岳陽樓》等詩歌。
師:我們學過杜甫的大量詩歌,他的詩歌的主要風格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
生:沉郁頓挫。
師: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他在成都期間創作的著名詩歌《蜀相》,再次領略這位偉大詩人的人格魅力。
師:學習一首詩,第一步應該……
生:朗讀。
師:對,不僅要讀,而且還要做到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情感。先給大家幾分鐘的時間自由朗讀,讀準字音,畫出節奏。
(生自由朗讀)
師:咱們先請一位同學來為大家朗讀。
生:(朗讀)
師:注意“柏”、“好”這兩個字的讀音,“bǎi”、“hǎo”。請大家聽錄音,模仿學習。
播放朗讀錄音2遍,第一遍聽,第二遍小聲跟讀。幻燈片出示: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師:從感情基調來看,這首詩要讀得稍慢,讀得深沉,讀出點感傷,大家齊讀一遍,注意要點。
生讀詩。
師:要讀出一首詩的感情,首先要理解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杜甫在這首詩中抒發了一種怎樣的情感?請大家結合詩句談談你的看法。(幻燈片)
師:提示:從意象入手把握詩歌,意象——意境——感情。
生討論交流,師巡視。
生:我覺得“丞相祠堂何處尋”中的“尋”字寫出了詩人特意去找,“尋訪”武侯祠,表現出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師:說得不錯。大家有找到一些意象嗎?
生:“錦官城外柏森森”,“柏”這個意象象征著高潔的品質,用在這里也表達出詩人對蜀相的崇敬之情。
師:祠堂門前的這株古柏,相傳為諸葛亮親手種植。“柏森森”,令人聯想到《詩經》中的《召南·甘棠》,暗示出蜀人對丞相的敬愛;同時還可以理解為以“柏”襯托蜀相諸葛亮的形象,表達出詩人對蜀相的崇敬之情。
師:所以,本詩的首聯該怎么朗讀呢?
生:讀得平緩、讀出仰慕之情。
生:“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這句中有兩個意象“碧草”、“ 黃鸝”。
生:這句詩中的“自”和“空”兩個字是關鍵。滿院的碧草映襯著臺階,黃鸝在濃陰密葉中發出婉轉的鳴叫,春色無限,可它為誰而綠?隔葉的黃鵬叫得那么動聽,可有誰聽呢?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寂寞和感傷。(掌聲)
師:這是一幅帶著濃濃的寂寞和悲涼的春色圖。正所謂見滿院萋萋碧草,卻覺寂寞之心難言;聞數聲嚦嚦黃鸝,倍感荒涼之境無限。春色雖然無限,可與詩人無關,“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詩人內心的寂寞和感傷。
師:這句詩句用了什么寫作手法?
生:用了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師:雖是寫景,字里行間卻寄寓著感物思人的情懷,這就叫情景交融。
師:這句詩該怎樣朗讀呢?
生:緩慢、傷感。
師:前四字稍快,后三字則要慢,讀出惋惜的語氣,“自”“空”要重讀,體現出詩意的逆轉。
生:我覺得“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一句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偉大功績,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
師:諸葛亮是智慧的化生,是忠誠的楷模。大家可以舉出具體事例說明嗎?
生:白帝城托孤,《出師表》都體現了諸葛亮的忠君。
生:七擒孟獲、草船借劍等,體現了他的神機妙算。
師:概括諸葛亮一生的偉大功績:三顧茅廬,定天下計,東和孫權,北拒曹操,西取四川,開創蜀漢,濟助后主,平定叛亂,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師未捷,身死五丈原。
師:這兩句詩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偉大功績,應讀出稱頌,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生:“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句話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惋惜之情。
師:為何惋惜?
生:諸葛亮雖然雄才大略,功業昭著,最終卻沒有完成自己的事業,所以感到遺憾、惋惜。
師:所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中前句要讀得稍快,帶惋惜的語氣,“死”字要讀得沉痛;后句要讀出感傷的語氣,尤其是“淚滿襟”三字要一字一頓,有泣而涕下的感覺。
師:這里的“英雄”是指怎樣的英雄?
生猶豫。
師:項羽最終失敗了,他是英雄嗎?
生:是,他是失敗的英雄。
師:對,失敗的也可以算得上是英雄,那此句的英雄呢?
生:是指失敗的英雄,這句詩寫出了歷史上一切事業未竟的英雄人物對其壯志未酬的深深遺憾和共鳴。
師:這里的英雄有沒有包括老杜自己呢?
生:有。杜甫也是壯志未酬、懷才不遇的。
生:有。杜甫是位憂國憂民的詩人,此時唐朝正處于安史之亂,老百姓處于戰亂之中,而杜甫空有抱負,卻無法實現自己的政治愿望,所以他也是極其悲哀的失敗英雄。
師:這英雄也包括著老杜自己。杜甫是一位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有遠大抱負的詩人。懷著“致君堯舜上,更使風俗淳”的政治抱負,但杜甫在政治上始終一事無成。即便如此,他卻依然憂念國事,掛懷天下,所以他的內心是非常痛苦的。這苦痛是杜甫心頭永遠的傷口。為此,我們可以說,“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句詩,寄托了自己“致君堯舜上”的理想難得實現的悲哀,是杜甫用自己壯志難酬的苦痛和對諸葛亮的仰慕、嘆惋之情熔鑄成的千古名句。
師:統觀全詩,凝重之情,景仰之情,惋惜慨嘆之懷情,層層推進,全詩以厚重之筆墨傳遞出詩人憂國憂民的飽滿情懷,也流露出詩人懷才不遇的內心感觸。
師:在鑒賞本詩時,咱們用了哪些方法?
生:從意象入手把握意境,最后揣摩感情。
師:這就是所謂的以意逆志。
生:還有知人論世的方法。
生:希望大家把這兩種方法運用到以后的詩歌鑒賞中去。
師:在預習時,老師布置大家回去收集杜甫吟詠諸葛亮的詩詞,請大家現在把收集到的詩歌朗讀給大家聽。
生:《武侯廟》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猶聞辭后主,不復臥南陽。
生:《八陣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師:請大家一起朗讀屏幕上的這些杜甫吟詠諸葛亮的詩句。
武侯祠屋長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四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五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杜甫《八陣圖》
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猶聞辭后主,不復臥南陽。杜甫《武侯廟》
臥龍躍馬終黃土, 人事音書漫寂寥。杜甫《閣夜》
武侯祠堂不可望,中有松柏參天長。干戈滿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涼。杜甫《夔州歌十絕句》之十
師:大家能理解老師為何讓大家收集這些詩句嗎?
生:搖頭。
師:要讀懂杜甫的這些詩句,大家可以用哪些方法呢?
生:(恍然大悟)知人論世。
師:讓大家收集的目的有兩個:一可以積累詩句,再者讓大家鞏固知人論世這種詩歌的鑒賞方法。
師:歷史上崇敬諸葛亮的人數以千計,請同學們回去繼續收集整理后人吟詠諸葛亮的詩詞,并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鑒賞。
師:最后請大家再次朗讀《蜀相》這首詩歌。
生朗讀。
師:這節課就上到這里,謝謝!
(此課榮獲武夷山一中“攜手工程”2006-2007度青年教師賽課文科一等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