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腦卒中患者在我國的發病率逐年增加,因為腦卒中導致的患者走不了路或者走路姿勢不好等問題也日趨嚴重。再加上這些年來,腦卒中疾病的年輕化,對于很多年齡尚輕的患者,如果因為偏癱導致行走姿勢異常,會產生比較嚴重的自卑心理和回歸社會的抵觸情緒,常常是誘發這類患者產生抑郁情緒的導火索。因此,對于腦卒中患者而言,如何才能恢復到和生病前一樣的“昂首闊步”成了他們內心真正的心愿。
那么在許下心愿之前,先來了解清楚關于偏癱患者的偏癱步態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并能理解在進行康復治療的過程中康復老師是如何幫你治療的,小編很好的理解這些,一定能
幫患者,家屬和醫務工作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梁,為更好的完成康復目標奠定基礎。
通俗講,足下垂指患足開始抬起后,踝關節背屈不足,它常與足內翻或外翻同時存在 ,表現為行走時明顯的“劃圈狀”。這一步態常因為踝關節背屈障礙,導致長短腿得假象,極容易因此絆腳,發生摔倒風險。
代償機制包括:擺動相增加同側屈髖、屈膝,下肢劃圈行進,軀干向對側傾斜。主要原因是是脛前肌無活動或活動時相異常。此外腓腸肌、比目魚肌和趾長屈肌活動時間延長與足下垂關系最為密切。腓腸肌和比目魚肌并非總是表現一致,治療時要加以注意。
矯治方法:① 脛前肌肌力訓練,如坐位、站位勾腳尖練習,根據患者情況,腳背上可放置沙袋以抗阻訓練。②對足下垂嚴重的患者有條件的可給以踝足矯形器,但具體使用的時段要聽專業老師的建議。③ 功能性電刺激(FES)或肌電觸發功能性電刺激等,以抑制小腿三頭肌張力,提高脛前肌的肌力和運動控制能力。對因局部小腿三頭肌張力過高的患者。
代償機制:膝過伸很常見,對為代償性改變,見于患足開始負重的早期。一側膝關節無力可導致對側代償膝過伸;小腿三頭肌痙攣或攣縮導致膝過伸;膝塌陷步態時采用膝過伸代償;股四頭肌肌力不足或支撐相伸膝肌痙攣;軀干前屈時重力線落在膝關節中心前方,促使膝關節后伸以保持平衡等。
矯治方法:① 股四頭肌牽伸訓練。② 股四頭肌肌力訓練,方法同上。③ 膝關節控制訓練。④ 臀大肌肌力訓練:⑤ 膝關節本體感覺強化訓練。
代償機制 :一側臀中肌無力時,不能有效的維持髖關節的側向穩定性,髖關節向患側凸,患者肩和腰出現代償性側彎,使重力線通過髖關節的外側,依靠內收肌來保持側方穩定。對于雙側偏癱的患者,雙側臀中肌無力的步態特征:步行時上身左右交替搖擺,形如鴨子走路,故又稱為鴨步。
矯治方法:①加強臀中肌肌力訓練如側踢腿、抗阻側踢腿等;②提降骨盆訓練等;③側方上下樓梯訓練,如為一側肌無力,訓練時采用患側腿先上樓梯,健側腿先下樓梯的方法;④側方邁步(橫行)步行訓練,開始橫行訓練時,可讓患者背靠墻走,以增加安全性,隨患者能力的提高,可上跑步機上訓練橫行,并可逐步增加坡度和速度。
原因:臀下神經損傷時,導致臀大肌無力,髖關節伸和外旋受限。行走時,由于臀大肌無力,表現為挺胸、凸腹,軀干后仰,過度伸髖,膝繃直或微屈,重力線落在髖后。整個行走過程重心在水平面前后方向的移位要大于在垂直面內的移位。
矯治方法:①臀大肌肌力訓練;②伸膝后踢腿/抗阻后踢腿;③倒退步行等。
本文作者:小蓉(康復治療師,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從事臨床康復治療工作多年,對各類康復治療技術有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