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這是一本心理學的初級讀物,它深入淺出地闡釋了一些心理問題的產(chǎn)生,治療和康復的過程。
心理問題的形成:心理問題一般多產(chǎn)生于兒童時期,而且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環(huán)境有很大的關(guān)系。
人生的成長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不包括丁克和獨身主義者);
1、兒童及青年階段;這個階段也是最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或者埋下心理隱患的階段。
2、成年人階段;兒童時期如果存在心理問題,一般容易在這個階段被誘發(fā)。
3、為人父母的階段;成年以后的再次成長階段。
在每個人的人生中,這三個階段都是人生的第一次,是沒有經(jīng)驗的,是摸索著走過的。
智慧的人或者智慧的父母會找一些參考和看一些書籍,讓自己或自己的孩子每一步都走得更好一些。
父母的類型:
1、溺愛型父母;對孩子的未來損害最大,會造成孩子未來太過自我,不會與人相處;
2、挑剔型父母;對孩子的表現(xiàn)非常的不滿意,經(jīng)常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問題,容易引發(fā)孩子的叛逆;
3、放任型父母;對孩子的情況不管不問,孩子的自主性極強,容易造成不親近父母和叛逆的性格;
4、朋友型父母;最有利于兒童健康成長的類型,能和父母談心和分享快樂、苦惱。
兒童的基本情感:
快樂和深情
憤怒
悲傷
恐懼
在這些兒童的基本情感中,恐懼是最容易產(chǎn)生心理問題的,父母需要及時幫助受到恐嚇的孩子,不要讓恐懼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上留下心理陰影。
兒童的自我狀態(tài):
自然型兒童
適應型兒童
孩子對于挑剔型父母孩子的應對方式:
兒童時期最大的助力就是父母和環(huán)境,孩子能否健康快樂地成長,父母的教育會起到?jīng)Q定性作用。
蛤蟆先生的心理問題就是童年時期所造成的。
蛤蟆先生的父母屬于挑剔類型的父母,父親對蛤蟆先生的要求極為嚴格,母親也只能順從父親。
蛤蟆先生由于無力反抗父親,所以采取了消極的方式利用拖延,厭煩和退縮妥協(xié)的方式來應對,并且埋下了心理問題的隱患。
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的不匹配:
最理想的情況是從兒童到成年階段孩子的心理年齡稍稍大于生理年齡,通常的說法是孩子比較成熟。四十歲以后的理想情況是心理年齡稍微小于生理年齡。通常的說法就是心態(tài)好。
對于兒童心理問題最好的良藥就是溝通和啟發(fā);
要做到這兩步,首先就是取得孩子的信任。
說教不是一種好方法;
提問,點撥,啟發(fā)孩子自己思考和尋找答案才是好的方法,既能喚醒孩子的求知欲,也容易讓孩子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
在兒童教育問題上,父母要比孩子付出更多的學習和努力。
對于有心理問題的患者來說:
第一,要做到患者對你信任,有了信任感才能繼續(xù)下去;
沒有信任感,患者就不會敞開心扉,醫(yī)生就無法知道患者的真實情況,也就很難找到切入點來解決問題。
第二,是讓患者開口說話,傾吐心中的感受和想法;
如果患者能夠開口說話,吐露心聲就是非常好的開始,患者在吐露心聲的過程中也是一種很好的情緒釋放和減輕心理壓力的過程,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第三,啟發(fā),而非說教;啟發(fā)患者自己去思考問題出在哪里?應該怎樣去解決;
說教是一種非常沒有效果的方式,對于兒童更是如此,真正有效的是啟發(fā)患者自己思考原因,找到原因,患者自己就會去尋找解決方法,這要比說教有效的多,畢竟問題是他的,只有他理解了問題出在哪里,他才知道該怎樣解決。
第四,和患者一起分析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
在整個過程中醫(yī)生只是起到輔助作用,啟發(fā)和引導患者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走出困境。
第五,引入案例和游戲引導患者自我剖析,并引導患者走出困境。
常人通常最缺少的就是反省和自我剖析,它們是認識自我和解決問題最關(guān)鍵和有效的方法。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是一本不錯的心理學入門書籍,喜歡心理學或者想研究心理學的朋友可以讀一讀。
這本書也適合年輕的父母朋友們一讀。
在關(guān)于孩子的教育方法上可以結(jié)合《殺死一只知更鳥》一起來讀。
《殺死一只知更鳥》中是一位好父親對兒子和女兒的教育方式;《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講述了一些關(guān)于兒童心理問題的分析。結(jié)合這兩本書,相信對年輕的父母在教育兒童方面會有很好的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