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料不極
編輯|史料不極
文章約3000字
閱讀時長約5min
熱播掃黑劇《狂飆》已經大結局,許多觀眾意猶未盡。
劇中強哥睡覺不離身,被翻到爛的一本《孫子兵法》,竟意外火“出圈”。
從底層魚販逆襲成“地下皇帝”,《孫子兵法》堪居首功!
網友甚至調侃:讀孫子兵法,品啟強人生。
在幾千年的戰爭史中,《孫子兵法》成為對陣雙方的必修指導書,世人說它乃“百世談兵之祖”,實至名歸。
仔細讀過就會發現,除了戰場廝殺外,書中還藏著普通人改命的5個底層邏輯。
《孫子兵法》里講: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上等的用兵之道是憑借謀略取得勝利的。
在不損耗敵我實力,而能將對方為我所用,壯大自身力量。
來看高啟強是怎么做的。
老默出獄后,四處碰壁,丈母娘門都不讓他進,與親生女兒相見,將孩子撫養長大更是難上加難。
強哥借助老默除掉徐江,并沒有直接以利引誘,而是給了老默最需要的歸屬感,給他找房子,安頓下來,又把魚攤送給他,教他謀生的方法。
老默感激強哥的恩情,替他鏟除異己。
唐小龍出獄,高啟強帶他如兄弟,送上月入四十萬的游戲廳。
小龍愿意成為強哥的左膀右臂,被抓后,寧可死也不出賣高啟強。
看清自己的需求,找準對方的真正需要,達成合作共贏。
能力再強,機遇再好,也不如處理好身邊的人際關系。
魏惠王沒有處理好和商鞅的關系,致使商鞅流亡秦國。
秦孝公頒布求賢令,重用商鞅。使得秦國迅速強大起來,最終統一了六國。
人際交往即戰場。
處理好身邊的人際關系,結交人脈,一個人才能在社會上立足,重啟人生。
好風憑借力,助你上青云。
小米總裁雷軍說:在風口浪尖上,豬都能夠起飛。
做事能力大小有別,很多事情,僅憑自己的力量根本無法做到,一定要學會借勢。
《孫子兵法》里講:善戰者,求之于勢。
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借勢。
高啟強被拘留與安欣相識,對于當時的高啟強來說,安欣就是他身邊最強的“勢”。
他借助與安欣的關系,保住魚攤。
唐氏兄弟因此不再收他衛生費,市場的小攤小販也對他刮目相看。
高啟強嘗到了甜頭,在借勢這條路上風生水起。
借泰叔的勢,借趙立東的勢,不斷向上結交,到達人生巔峰。
《孫子兵法》里說: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于千仞之山者,勢也。
善于指揮的人造就的有利勢態,就像把圓石頭從萬丈高山上推下來,這就是“勢”。
劉邦就是善于利用人勢從而為大漢皇帝!
成大事者知道集眾家之智,借眾家之力,成就人生。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眾人拾柴火焰高。
劉邦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
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供給糧餉,我不如蕭何。率軍打仗不如韓信。
但我能做到知人善任,讓豪杰為我所用,是贏得天下的原因。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順勢而為,在努力奮斗時,也要明白借助大勢的重要性,才能一躍騰飛。
只有不斷提升自我認知思維,才能讓我們從當下的困局中跳出來,不動聲色地積蓄力量,用新的方式來重新看待事物。
所困擾你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高啟強的角色之所以令我們印象深刻,是有原因的。
他身上有著極強的反差感,這種反差感表現于,我們腦海里的大佬都是紋身配金鏈,而強哥氣質內斂,熱愛學習,拿著《孫子兵法》認真做筆記。
《孫子兵法》中說: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勝可知而不可為。
你想讓自己變成一個不可戰勝的人,那關鍵就在于你自己,你必須先讓自己具備這樣的實力和本事。
因錘子科技資金鏈出現問題,羅永浩陷入經濟危機,負債累累。
創業失敗,很多人都會一蹶不振,但羅永浩不一樣,轉型直播帶貨,參加綜藝。
用新的方式重啟自己的夢想。
世事難料,唯有一路前行,一路學習,你看待事物就不會停留在自己的認知偏差中。
風什么時候來不知道,但是可以不斷提升自我認知思維,為風來做好準備。
二戰期間,美國空軍降落傘的合格率為99.9%。
這就意味著從概率上來說,一千個跳傘的士兵中會有一個因為降落傘不合格而喪命。
軍方要求廠家必須讓合格率達到100%才行。
廠家負責人說臣妾做不到啊,99.9%已經是極限,除非出現奇跡。
巴頓將軍改變了檢查制度,每次交貨前從降落傘中隨機挑出幾個,讓廠家負責人親自跳傘檢測。
自此以后,奇跡出現了,降落傘的合格率達到了百分之百。
柏拉圖說:人類的本性將永遠傾向于貪婪與自私、逃避痛苦、追求快樂而無任何理性。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有人表現出來是淺顯可見的短時間范圍的自私。
有的人通過更長遠、更理性的思考,做出短時間內可見的利他行為。其本質也是自私的。
《狂飆》中莽村村長李有田,表面上是為了保護村民的利益,實際在拆遷過程中獲取豐厚利益。
李有田看似謙和友善,背地里卻攛掇殘障人士李青搞事情,最終致使李青成為他和高啟強斗爭的犧牲品。
《孫子兵法》中說:利而誘之,亂而取之。
人貪利,就以小利去引誘它,使敵人處于混亂狀態,然后乘機攻下。
高啟強的結局是最可悲的,他最后被自己親手養大的孩子背叛。
兒子高曉晨在審訊中,交代了高啟強的一切,如此重要的人證,含金量極高。
女兒黃進,她先給父親高啟強打電話,然后給安欣打電話,憑借賬目硬盤,檢舉養父。
一代大人物相繼被兒子女兒背叛,如果兒子高曉晨的背叛,是自己對他起了殺心。
那乖乖女黃進,從來不曾虧待過的女兒,為什么背叛高啟強呢?
所以要永遠相信人性,不要相信人。
掌握人性的底層邏輯,在遇到問題時,就可以對自己的或別人所作所為思考,就會有更清晰更深刻的認識,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
王陽明說:“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高啟強最終被判死刑,地下勢力全部被打掉,所有犯罪人員獲得應有懲罰。
他從憑借安欣的身份,嚇退唐氏兄弟開始,在一一次的選擇中迷失自我。
一個老實巴交的底層魚販,最終成為殺人不眨眼的道上人。
高啟強克制不住內心惡魔,一再通過殺人方式,擺平麻煩。
無視法律,無視道義,最終受到正義的制裁。
《孫子兵法》講:以正合,以奇勝。
很多人關注的點都在奇,然而卻忘了取勝的基礎是守正。
如果不懂守正,只會出奇,人生很容易走上歪路和邪路。
司馬遷評價劉邦:高祖為人,好酒及色。
劉邦素來無酒不歡,遇美姬目不轉睛,可是在攻破咸陽時,面對無數的財富與美女,卻保持了難得的清醒。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大軍直逼咸陽。
他遏制住內心的欲望,下令:金銀財寶分文不取,后宮佳麗一律不能染指。
后來,軍隊秩序分明地離開灞上時,全城百姓紛紛挑著裝滿食物的竹簍,上街送行。
一個人只有學會克制自己,守住規矩,才能成就自己,保全自己。
《教父》有一句話:“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很多人常常停留在表層現象,看不清事物運作的底層邏輯,經常會產生思維上的瓶頸,沒有辦法從根源解決問題。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是識破本質的能力,一旦掌握底層邏輯,就能讓我們看透社會的運作、商業的本質,以及人性的善惡。
找出問題的關鍵點,遵循正確的路徑,不盲目跟風,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底層邏輯越強大的人,越清楚人們的目的是什么。
訓練出觀察本質的能力,也能遷移到其他領域,解決各類復雜的問題。
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底層邏輯,才是有生命力的。只有底層邏輯,在我們面臨環境變化時,才能被應用到新的變化中從而產生適應新環境的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