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飛入尋常百姓家——裘緝木、李曉軍繪畫作品惠民展售”在書畫頻道美術館隆重開幕,此次展覽是書畫頻道踐行“藝術為人民”宗旨的行動體現,同時更開啟了藝術惠民的嶄新篇章。
在展覽開幕當天,李曉軍老師親自蒞臨書畫頻道美術館,為廣大書畫愛好者和電視觀眾進行現場講解作品的創作理念,以及在創作背后所蘊含的意義。個人表示:“通過本次的惠民活動也選擇了不同形式的大寫意花鳥畫,讓觀眾根據自己的愛好讓作品飛入尋常百姓家。”
寫意畫的人格表述
大寫意花鳥畫最重要的是反映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和心性,所謂的寫意,“意”主要落實在人的生命狀態上,我們學習古人,在技法上的要求,是必須的技法訓練。但是技法學到手之后,最終是要反映出個人在作品上的精神面貌和生命狀態反映出來,所以在中國大寫意花鳥畫的繪畫和欣賞過程中需要特別注重的是,作品是否有能夠打動你的精神氣質,作品中對于物理現象的描述中像與不像,是反映出作者中國的寫意畫著意點不在精神的展現,在于人格的表述。強調人生生命狀態,真切的自然流露的神采和性情,能體會到的是生命,活生生的生命。
HO1804-李曉軍-白菡萏-尺寸:138*69cm
荷花是中國繪畫中常見的題材,他的寫意荷花墨韻明凈,眾葉媚悅花萼,色墨雨潤華滋,多得天趣,自由靈動,酣暢淋漓,富于文人墨趣,屬典型的詩情主義的文人畫。在展售的作品《白菡萏》中的荷花從繪畫語言來說這是一種點線面的結合模式,但是這張作品在創作的過程中以迎面的造型為主,我們可以看出畫面中筆墨的豐富性,在中國大寫意花鳥畫中“ 荷花、芭蕉、海芋 ”都是比較常見的作品,這種大面積的葉子的狀態,很容易使自己的筆墨能夠在作畫是展開,能夠充分的體現出自己的心境在作品中展示,所以這張畫揮灑主要的部分都體現在荷葉“面”的部分中,繪畫當中講究用線,用線里面講究用筆的質量,同時包括從繪畫的構圖、繪畫的意境等等方面,尤其是在意境方面,利用留白在視覺效果中能夠讓觀賞者直抒心意。
HO1792-李曉軍-幽林鳴雀-尺寸:138*68cm
寫生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了解花鳥的物理結構,在用筆的環節釋放在繪畫當中,在尊重繪畫本身的物理結構的同時更要注重繪畫的結構。讓你在作畫時心中有數,下筆有神。《幽林鳴雀》作品在形式表達中具備更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利用“線”的構圖凸顯出線的生命感,柿子的紅色來凸顯現生命的燦爛,整幅作品利用線點的創作手法構成作品的主題面貌,利用麻雀來凸顯出作品的生機,在細節中增加情趣。過程中簡化了畫面的構圖,在力度上增加作品的生命力。在大寫意的常態中更多是以少勝多的主題思想,追求中國傳統繪畫的注重格調,品格的研究與實踐,畫一枝一葉都是有生命力的,所以在創作中盡量的不做修改,以書入畫,重視書寫性,追求流暢灑脫的“逸筆”,卻并不“草草”——即不輕率下筆,更不放棄體現客觀物象特征的“形似”。
HO1808-李曉軍-尺寸:138*69cm
習習微風入小牕,舍南何處芰荷塘。清風也有輕狂意,經過蓮花亦自香。
雅俗共賞的兩大區別
李曉軍認為:在雅與俗看是簡單的問題也是個復雜的問題,雅俗也是分不同的受眾面,在某意義上來說看似俗氣農村的題材的作品但是在內容卻是高雅的,非常有民族性的文化,所以在創作時如何避免俗氣有幾點:一遵循來路,要深入生活,體察生活,從生活中提取靈感。二在古法之中,需要傳承民族文化與之相結合。三大寫意繪畫中“寫”的重要性。“書畫同源”在大寫意花鳥畫的創作時更多的是利用書法創作的手法,在筆墨創作時書寫直達筆端,“寫”的是書寫人內心的情感能夠直抒心意,所以李曉軍認為在雅與俗之分,有一種視覺美叫悅目,還有一種視覺的美叫通心。
對于傳承與創新,李曉軍認為兩者之間并不矛盾。要有吸取眾家之長的氣度,才能有助于自己藝術之路的發展。在觀念中對于中西方的藝術觀點的相互融合,建立獨特的美學與表現手法。從作品來看,只有好壞之分,沒有新舊之分,所謂的新并不一定好,所謂的舊也并不見得不會給人新的感受。李曉軍認為:“就中國畫創作而言,繪畫是畫者自修的一種方式,只有心畫同一,將繪畫與自己的生命修為一體,真實而順暢地反映出自己的生命狀態才稱得上為中國繪畫中的好作品,中國繪畫是人格的一種表現。”
HO1773-李曉軍-花蔓宜陽春-尺寸:34*69cm
HO1788-李曉軍-密葉隱歌鳥,香風留美人。尺寸:137*69cm
HO1775-李曉軍-春暖-尺寸:137*35cm
書法&繪畫 如何相互融合
李曉軍很看重對中國畫傳統既有文脈的承續,就李曉軍新近的中國畫作品來看,他的筆墨語言甚合于中國傳統哲學的要求,即中和而蘊藉,畫間的物象、筆墨等皆備含忍之力度、厚重之品質,足堪細品。以書寫的方式在文字和繪畫中修行自己的品格和人生。在創作時能夠很好的融入書法,鐵樹的物理特征適合人在書寫時有著很好的表述,從書法的角度可以看出造型的特征,將書法在繪畫中很好的表現出來,能夠把寓意貫穿到畫面中,通過線的搭配產生有趣的節奏感。
HO1801-李曉軍-尺寸:138*69cm
高松出眾木,伴我向天涯。客散初晴候,僧來不語時。有風傳雅韻,無雪試幽姿。
HO1802-李曉軍-尺寸:138*69cm
習習微風入小牕,舍南何處芰荷塘。清風也有輕狂意,經過蓮花亦自香。
在中國繪畫當中講究計白當黑,雖無著墨,亦為整體布局謀篇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繪畫過程中要講究像書法一樣的韻律,更強調繪畫的韻律,在構圖安排獨特而具有現代感,看似隨意實則精心排布的纏枝虬曲,很好的平衡了色彩上的妍濃。而大塊面的色彩敷染也反過來穩定了筆觸上的繁復, 變化多端的線條得以統一,使得畫面不致凌亂,很好的集中了欣賞者的視線,呈現出一種剛柔并濟的繪畫旨趣與書寫性的寫意精神。
HO1805-李曉軍-想見故園果蔬好-尺寸:138*69cm
HO1806-李曉軍尺寸:138*69cm
數朵紅云靜不飛,含香含態醉春暉。東皇雨露知多少,昨夜風前已賜緋。
HO1807-李曉軍-尺寸:138*69cm
船移分細浪,風散動浮香。游鶯無定曲,驚鳧有亂行。蓮稀釧聲斷,水廣棹歌長。
書寫性是中國畫的寫意精神,寫意精神實際上就是書法的寫意性和人的這種神采和性情相結合,借助形體作為一個載體,來表現個人內心的一種思緒和修養。這是中國畫作為中國傳統民族文化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在中國繪畫當中留白講究在視覺上的空靈,在不同層次的暈染中給不同的留白給人空間感,不壓抑,有著透著氣脈的貫通。
撰稿:Nancy
更多作品欣賞
HO1770-李曉軍-映日-尺寸:34*69cm
HO1771-李曉軍-湧途-尺寸:34*69cm
HO1772-李曉軍-朝陽明艷-尺寸:34*69cm
HO1774-李曉軍-秋色秋香圖-尺寸:34*69cm
HO1779-李曉軍-花蔓宜陽春-尺寸:137*34cm
HO1780-李曉軍-富貴神倦-尺寸:137*34cm
HO1781-李曉軍-尺寸:137*34cm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HO1785-李曉軍-彩霞深處明艷奪朝陽-尺寸:69*34cm
HO1786-李曉軍-紫玉-尺寸:69*35cm
HO1768-李曉軍-雙艷-尺寸:69*35cm
HO1769-李曉軍-秋趣-尺寸:34*69cm
HO1776-李曉軍-明艷奪朝陽-尺寸:137*34cm
HO1777-李曉軍-無題-尺寸:137*34cm
HO1778-李曉軍-尺寸:137*34cm
風味既澹泊,顏色不媱媚。孤生崖谷間,角斗凌云氣。
HO1782-李曉軍-尺寸:137*34cm
嫩綠卷新葉,殘黃收故枝。色經寒不動,聲與靜相宜。
HO1783-李曉軍-園林夕照明丹柿-尺寸:69*35cm
HO1787-李曉軍-多壽-尺寸:69*34cm
HO1789-李曉軍-朝陽明艷-尺寸:45*68cm
HO1790-李曉軍-唯有山茶偏耐久,綠叢又放數枝紅。-尺寸:46*68cm
HO1791-李曉軍-尺寸:138*68cm
數朵紅云靜不飛,含香含態醉春暉。東皇雨露知多少,昨夜風前已賜緋。
HO1793-李曉軍-尺寸:138*69cm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艷中閑。一朵佳人玉釵上,只疑燒卻翠云鬟。
HO1794-李曉軍-尺寸:138*69cm
木葉驚風丹策策,溪流過雨玉淙淙。晚來添得斜陽好,一片秋光落紙窗。
HO1795-李曉軍-尺寸:138*69cm
習習微風入小牕,舍南何處芰荷塘。清風也有輕狂意,經過蓮花亦自香。
HO1796-李曉軍-繁英垂紫玉-尺寸:138*69cm
HO1797-李曉軍-尺寸:138*69cm
荷氣迎秋天影寒,賞秋人醉倚欄干。無風波處真難得,淺水蘆花畫里看。
HO1798-李曉軍-彩霞深處明艷奪朝陽-尺寸:138*69cm
HO1799-李曉軍-西雙版納寫生-尺寸:138*69cm
HO1800-李曉軍-清香下籬落,佳色?花枝。
載詠南山句,幽懷不自持。-尺寸:138*69cm
HO1803-李曉軍-尺寸:138*69cm
葡萄釀酒碧于煙,味苦如今不值錢;悟出草書藤一束,人間何處問張癲。
HO1809-李曉軍-尺寸:138*69cm
榴枝婀娜榴實繁,榴膜輕明榴子鮮。可羨瑤池碧桃樹,碧桃紅頰一千年。
HO1810-李曉軍-尺寸:138*69cm
朝飲蒼梧泉,夕棲碧海煙。寧知鸞鳳意,遠托倚梧前。
HO1811-李曉軍-雁來紅雙飛-尺寸:123*41cm
HO1812-李曉軍-菊花-尺寸:123*41cm
HO1813-李曉軍-葫蘆-尺寸:123*41cm
HO1814-李曉軍-墨菊-尺寸:123*41cm
收藏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