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地形
讀圖思考:
1、你知道地形圖是怎么讀的嗎?
2、如何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分析出地形、地勢的特征?
3、我國的地形、地勢有什么特征?
一、 我國的地形和地勢
(一) 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第一級: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
第二級:青藏高原邊緣以東及以北,以高原、盆地為主(海拔1000-2000米)
第三級:東部地區,以丘陵、平原為主(大部分地區海拔在500米以下)。
大陸架:陸地向海洋延伸形成,深度一般不超過200米的海底。包括渤海、黃海的全部,東海的大部分以及南海的一部分。
(二)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山地(33%) 高原(26%) 盆地(19%)
丘陵(10%) 平原(12%)
山區占全國面積2/3
二、我國主要的地形區
1、主要山脈的走向和分布
(1) 東西走向的山脈
北列:天山--陰山;
中列:昆侖山--秦嶺;
南列:喜馬拉雅山--南嶺。
昆侖山、天山海拔多在4 000 ~5 000 米以上,陰山、秦嶺海拔1 000~2 000 米,南嶺在1000 米上下。這些山脈都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陰山是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界線,內流區域和外流區域的界線。秦嶺大致與零度等溫線吻合,是黃河與長江的分水嶺、南方與北方的界線、落葉闊葉林與常綠闊葉林的界線;南嶺是長江與珠江的分水嶺。
(2)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
西列: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等;
東列(大陸):長白山,武夷山;
最東一列:臺灣山脈。
(3)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
阿爾泰山、祁連山、小興安嶺等。
(4)南北走向的山脈:
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等。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云貴高原是我國的四大高原。
⑴青藏高原:位于西南,中國面積最大,世界海拔最高。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上雪山連綿,冰川廣布,地表波狀起伏,“遠看是山,近看成川”。
⑵內蒙古高原:位于北部,大興安嶺以西,我國第二大高原。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地面坦蕩,一望無際。
⑶黃土高原:西起祁連山脈,東到太行山、南到秦嶺,北到長城。高原上有深厚的黃土層,呈千溝萬壑的狀態。
⑷云貴高原:位于西南,海拔1000-2000米。高原上石灰巖分布廣泛,喀斯特地貌發育。高原地表崎嶇,有“地無三里平”之說。
3、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面積最大、位于天山與昆侖山之間,內有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準噶爾盆地:位于阿爾泰山與天山之間
柴達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為典型的內陸高原盆地,盆地內部多戈壁、沙漠,東部多沼澤、鹽湖(察爾汗鹽湖)。
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和重慶市境內,盆地內多低山丘陵。巖石和土壤多呈紫色,故有“紫色盆地”,四川盆地自古以來都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區,有“天府之國”之美稱。
4、三大平原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國三大平原。
⑴東北平原: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環繞。面積最大,地勢坦蕩,地表多沼澤、黑土,有“黑土地”之稱,。
⑵華北平原:位于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東。由黃河、淮河、海河帶來的黃土沖積而成,和黃土高原一起有“黃土地”之稱。
⑶長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由長江及其支流帶來的泥沙沖積而成。平原地勢低平,河汊縱橫交織、湖蕩星羅棋布,有"水鄉"之稱,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5、丘陵
主要的丘陵有:遼東丘陵、山東丘陵和東南丘陵等。東南丘陵是我國紅壤的主要分布區,有“紅土地”之稱。丘陵地區還分布著一些峻峭的山峰,海拔超過1000米,聳立在平原、低山之上,成為著名的風景旅游區,如泰山、廬山、武夷山等。廣西境內喀斯特地貌發育,桂林的山水“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