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很多人認為有房的地方才有家,房子能夠帶給我們安全感和歸屬感。很多女生相親的時候,都非常關心男方是否有房有車;很多青年夫婦都是房奴,每個月要還高額的房貸;很多農村父母用一個家庭一輩子的積蓄只為能夠在城里給孩子買上一套房。
房子成為了和水杯、面包、冰箱、電視等不一樣的物品,它特殊到可以影響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社會地位。因此,離婚時對房產的分割也成為了及其重要的一件事: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離婚時房屋的分割問題攻略大全。
(1)婚前由一方或一方的父母出資,產權登記在出資方名下的房屋,離婚時房屋歸產權登記方所有。
(2)婚前由一方或一方的父母出資,產權登記在另一方名下的,離婚時根據實際情況按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因出資方不具備購房資格才以對方名義購房)或者歸產權登記方所有(以結婚為目的的贈與)。
(3)婚前由一方或一方的父母出資,產權登記在雙方名下的,視為對雙方的贈與,離婚時按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4)婚前由雙方或雙方父母共同出資,產權登記在一方名下的房屋,離婚時根據情況按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共同生活期間、以結婚后共同使用為目的)或者按借款、贈與等處理。
(5)婚前由雙方或雙方父母共同出資,產權登記在雙方名下的房屋,歸夫妻共同所有,離婚時按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1)婚后一方用婚前的個人財產出資,產權登記在出資方名下,如果支付的是全部首付款,先按份處理后再按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如果支付的是全部房款,離婚時歸產權登記方所有。
(2)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產權登記在出資方子女名下,視為只對出資方子女一方的贈與,離婚時房產歸產權登記方所有。
(3)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產權登記在對方或雙方名下的,視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離婚時按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4)婚后由雙方父母出資,產權登記在雙方名下的,視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離婚時按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十九條 由一方婚前承租、婚后用共同財產購買的房屋,房屋權屬證書登記在一方名下的,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第二十條 雙方對夫妻共同財產中的房屋價值及歸屬無法達成協議時,人民法院按以下情形分別處理:
(一)雙方均主張房屋所有權并且同意競價取得的,應當準許;
(二)一方主張房屋所有權的,由評估機構按市場價格對房屋作出評估,取得房屋所有權的一方應當給予另一方相應的補償;
(三)雙方均不主張房屋所有權的,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拍賣房屋,就所得價款進行分割。
第二十一條 離婚時雙方對尚未取得所有權或者尚未取得完全所有權的房屋有爭議且協商不成的,人民法院不宜判決房屋所有權的歸屬,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判決由當事人使用。
當事人就前款規定的房屋取得完全所有權后,有爭議的,可以另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二十二條 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的個人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
當事人結婚后,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第六條 婚前或者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當事人約定將一方所有的房產贈與另一方,贈與方在贈與房產變更登記之前撤銷贈與,另一方請求判令繼續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按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規定處理。
第七條 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十條 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并在銀行貸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
依前款規定不能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歸產權登記一方,尚未歸還的貸款為產權登記一方的個人債務。雙方婚后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應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原則,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
第十二條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用夫妻共同財產出資購買以一方父母名義參加房改的房屋,產權登記在一方父母名下,離婚時另一方主張按夫妻共同財產對該房屋進行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購買該房屋時的出資,可以作為債權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2017最值得關注的法律公眾號
↓↓↓ 等待您的品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