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地三黃湯出自《溫病條辨》,由“麥冬八錢,黃連一錢,葦根汁半酒杯(沖),元參四錢,黃柏一錢,銀花露半酒杯(沖),細生地四錢,黃芩一錢,生甘草三錢”組成,煎服法為:“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以小便得利為度。”《溫病條辨》用它來治療陽明熱熾兼津液大傷證,臨床表現為“高熱不退,灼熱無汗,口渴飲冷,心煩躁擾,腹不滿痛,大便不結,小便不利,舌紅苔黃燥蒼老,脈洪數重按細小”。
冬地三黃湯是一張寒涼清熱,甘苦化陰的方劑。為便于理解和記憶,我們可以把這張方子分解為三張方子的組合加減,這三張方子分別為增液湯、黃連解毒湯、銀花甘草湯。增液湯由元參、麥冬和生地三味藥組成;黃連解毒湯由黃連、黃柏、黃芩和梔子四味藥組成;銀花甘草湯由金銀花和甘草二味藥組成。
本方將黃連解毒湯中的梔子去掉了,換成葦根汁,也就是鮮蘆根。蘆根為清熱瀉火,生津止渴之要藥,口渴飲冷為本方的重要適應癥之一,梔子雖然也有清熱瀉火的作用,但是不具備蘆根的生津止渴之效,所以此方易梔子為蘆根,正是根據“有是證,用是藥”的原則,將黃連解毒湯靈活化裁。
如此分解,本方就不難記憶和理解了。增液湯是中醫治燥劑的代表方,主治陽明溫病所致的津枯液燥證;黃連解毒湯是清熱劑,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的作用,主治三焦火毒證;銀花甘草湯是治瘍劑,主治熱毒瘡瘍證。
三者合用,其主治就是因為熱毒盤旋不去所致的津液大傷證了。這多屬陽明熱盛證失治,拖延日久所致。陽明熱盛,治當白虎湯;如果未及時用白虎湯,導致患者津液大傷,同時又大汗淋漓,治當白虎加人參湯;如果患者津液損耗嚴重,就會出現既有熱毒,又無汗且尿少的津液枯竭證,這時候再用白虎加人參湯是不適宜的,因為白虎湯系列的方劑臨床見“三大”:大熱,大渴,大汗。無汗而用白虎加人參湯就藥不對癥了。
所以冬地三黃湯是治療大熱、大渴、煩躁、小便不利、舌紅、苔黃、脈數等證的,這種癥狀見于多種發熱性疾病,也見于溫熱病發汗太過或濕熱證利尿太過后產生的變證。比如一些患者用退燒和止痛藥后,過度發汗,就很容易出現這種癥狀;胸腹水患者用了太多的利尿藥后,也容易出現這種現象,這都是治療過度導致患者津液枯竭了。矯枉過正,就要重用滋陰養液之品,但是患者的熱毒又沒有完全去掉,所以又要兼顧到清熱解毒。
治療這樣的患者,重在滋陰養液,其次才是清熱解毒。本方中用增液湯的分量較重,而且將增液湯中各藥的比例改動了,重用甘寒育陰的麥冬。本方用黃連解毒湯的分量較輕,是因為黃連、黃柏和黃芩瀉火解毒的同時,也有燥濕傷津的副作用,所以只能輕用。熱毒傷津很容易導致瘡瘍的發生,兼用銀花甘草湯是解決熱毒所致的瘡瘍外證。如果瘡瘍已成而且較為嚴重,單獨用銀花甘草湯力度不夠的話,還可以合用五味消毒飲。
治療這種火毒傷陰證,小便得利就說明津液恢復正常了,所以本方特別注明以小便得利為度。